|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3-4-24 19:50:07
|
只看该作者
三、展开想象,促进创新思维
在课文教学中想象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想象也就无所谓创新。那什么是想象呢?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怎样在想象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呢?
所谓想象它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4(P36)
因为想象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至关重要,所以语文教师就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索,展开想象,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激起孩子想象的关键是教师要为激发孩子的想象提供契机。
一是要让学生获得直接的印象。我在教授《荔枝蜜》这一课时,课中有一句“生活像蜜一样甜美”。同学们就难以把握这句话,怎样的生活才能像蜜一样?蜜一样的生活到底怎样?有不少学生还没见过蜜,更没有尝过蜜到底是什么滋味。为了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我就设法弄来了一小瓶蜜,让每位学生都能亲口尝一尝蜜是什么味。经过一尝同学们才对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时同学们也就想开了。蜜是如此的甜,什么样的生活才会像蜜一样那?有学生认为那样的生活一定会是更富有的生活,人们不在为生计发愁,都干着自己满意的工作,整天乐呵呵地生活。有同学则认为那样的生活是突破地球这狭小空间的生活,人们可以自由的到外星空间,去找寻更遥远的乐土。还有同学认为那时的地球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小草也更绿了,我们躺在草地上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徜徉在幸福的海洋中。看同学们多么善于想象啊!
可看出鲜明的直接印象为同学们展开想象创造了十分有效的心理上情感上的准备,甚至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处于一种呼之欲出的状态。
二是在阅读中进行想象,提出新颖的观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讲解、分析、说明,学生习惯被动学习,这样,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了,更谈不上去展开想象了。
教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角色定位好了以后,学生在阅读中还要做到自己做主、自觉主动、自悟行动。做到这些学生就能做到边阅读边思考边想象,进而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把主动权让给学生并不代表教师无事可做了,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达到创新的目的。
有一次在指导学生阅诚《孔乙己》这篇课时,我引导同学们向更深地方去想象。如课后说孔乙己再也没有出现,这时就让同学们想象孔乙己的处境会是怎样的?指导同学们从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的情况,想像孔乙己最后的愿望是什么?于是同学们冥思苦想,想到孔乙己可能会很快地死掉,而且死得非常凄惨。想到孔乙己临死时最大的心愿就会是自己能够金榜题名,荣登名利场。于是我又让同学们想象假设孔乙己考上了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学生的想象很丰富,发言很热烈。在想象的过程中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进一步地明确了文章的中心,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三是在观察中想象,拓展学生创新空间。学生要想想象得更广更深就需要思维材料的储存,思维材料的积累是以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为基础的。
在教学中以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想象,而且要想得远些,想得快些,想得与自己过去不一样,想得与别人不一样。
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课时,我让同学们观察我们当代的社会亲情是怎样的?与十九世纪的法国在人情伦理上有何异同?通过对当代社会的观察同学们也看到了我们当代社会的现实,拓宽了思维的空间,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想象中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从而达到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引导逆向、拓宽创新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把问题倒过来想一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不同的看法,从而得出新的结论。○5(P288)。
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思辨水平,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引导学生逆向思维,首先就要打破思维定势在学生头脑中的消极影响。因为从小就受定势思维的灌输致使大部分学生思维僵化。他们思考问题只按定势来,不知道打破定势,有时想问题就会走入死胡同,难以继续进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他们走出定势,反方向思考,这样就会使他们找到思考问题的新方法,从而拓宽了他们思维的空间。
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课时,有不少同学难以理解课文,一看到语言就会望文生义,把课文理解为自然界动物所发出的言语。他们按定势来思考语言是有声的,只有动物才能发出有声语言。这样顺理而推就会是上面的那种理解了。还有文中的“每一块石头都向人诉说着它的历史”。对于这句话学生就更难理解了。石头怎能向人诉说历史呢?这时就要引导学生从其他方面来思考。这种“诉说”是他的表面擦痕表明它所经历的时代,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有声诉说。有学生还会怀疑,一块普通石头怎会经历了几千上万年呢?如果光从这问题想你是很难发现答案的。你不妨逆推这地方在远古是什么地点?这石头是不是这地方的?它是不是从别地“漂流”而至呢?通过逆向思维同学们就找到了发现问题的突破口了,他们的思维就会更加的开阔了。
其次要从矛盾的对立面来思考问题,理解课文。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往往能认识事物更多的方面。在学习课文《范进中举》时,我们对胡屠户前倨后恭进行批判,在批判的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反思:胡屠户在教训范进时有没有真诚的动机?有学生就答有,有的则回答没有。答有的同学认为胡屠户对范进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通过这样一反思,人物的形象就会更加的丰满。学生的眼界也就更加的开阔了,以后他们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很好地找到解决的突破口了,还有如《故乡》中你怎样看待杨二嫂这个人?通过反向逆推我们就会对杨二嫂多一分同情少一分责难了。同时也更能使学生了解那一时代的社会特征了。我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逆向思维非常重要,特别是语文教学中更要引导学生向这方面发展。逆向思维活跃了,思维空间也就宽广了,思考问题的思路也就更加清晰了,这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更强了。
总之,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锐利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加以正确地引导、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动性、独创性,为造就21世纪的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中梵,《中学语文教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1999年.
[2]柳友荣,《现代心理学基础》,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版.
[3]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1997年7月版.
[4]柳友荣,《现代心理学基础》,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版.
[5]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1997年7月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