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中有教材 心中有学生
——关于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点滴思考
珍珠园小学 吴世红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步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如火如荼。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已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接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频繁地出现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实现“人人在数学中获得不同的发展”的目标,需要数学课堂教学有新的理念,要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但更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行为习惯等情况,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务实”和“高效”。
一、选择课堂教学的起点,灵活地使用教材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刚开了个头,一些学生就会把后面知识讲出来,结果被老师指责为破坏纪律,久而久之,学生即便懂了,也只有老老实实地跟着老师重复那个过程,或干脆就不听课。显然,“跟着重复”、“不听”都是无奈的选择,其结果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怎能谈得上让“人人在数学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呢?”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我们教师没能及时了解学生真实的知识状况,选择符合本班学生的现状的教学起点,只是根据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冥容,进行一般性的复习、新授等系列教学活动。现如今,学生父母文化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加上父母均十分乐意让孩子们接触一些文化课内容,学生在未从事某一知识内定的系统学习之前,往往已具备了许多零碎的甚至是关键的知识储备。我曾就人教版数学第一册作过调查,即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计算能力的测试,内容是20道十内以内数的加减数,时间为10分钟。在67名被测试中,全部做对者有9人,约占总人数的13.4%;做对12题上以上的有25人,占总人数的37.3%;一题没做者2人,仅占3%。(这一测试结果可以还受到书写能力的制约)这种学生已有的知识高于教材设定的起点的现象在一、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需要教师在深刻领会教材编排意图的同时,灵活地处理教材,选择符合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通过调查,让学生展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状况,这种知识展现对于学生来说是令人激动的,当他们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的时候,他们是在享受,享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骄傲,同时也给其他同学以激励。而老师的任务则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现实起点,抓住本知识内容的核心问题,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同学们继续研究给予解决。面对问题,起点不论是高或低的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地加入到研究行列,因为他们愿意享受这种因学习而带来的被重视的快乐。如乘法口诀教学,当教到7的口决时,绝大多数学生已能较熟练地背诵了。尽管这种“会背”便不意味着完全理解,但学生已没有耐心跟着教师按照课本的安排,先“每次加7,完成准备题,再学习例1……”此时,教师应调整教学的侧重点,将原来“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这一重点教学目标先用几个问题来帮助完成并检测。教师可让学生结合例1说出7×2表示什么意思,说说口诀二七十四,四七二十八的含义等,若学生顺利答出这些问题,教师则可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记忆7的乘法口诀。可提高:每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若知道了7×3﹦=21你能推算出7×2和7×4各是多少吗?……这样的教学调整可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面对学生的知识现状高于教材给定的学习起点时,教师应灵活使用教材,或拓展,或缩短该内容的教学时间,以适应学生学的需要。否则,按部就班,定会使多数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哪里会有参与的主动性呢?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如何体现呢?
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起点,正确地选择课堂教学的起点,可确保课堂的“务实”。但要争取课堂教学的“高效”,需要教师的精忣设计,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参与探究很重要,但能静下来“倾听”别人的发言同样重要,而低年级学生恰在“倾听”方面很是欠缺。故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