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4-21 09:09:48
|
只看该作者
原因分析: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获得的:一是观察学习,二是直接学习。其中观察学习是儿童行为获得的最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儿童是在各种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所受的强化,间接地习得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学家班杜拉著名的攻击玩偶实验表明:观看过他人攻击行为的儿童比没有观看的儿童,在之后相似的情境中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所以我想,他的行为一定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有关。通过电话家访和与来接送的家长交谈,让我找到了原因所在 。
原因一、他的爸爸文化层次较低,妈妈对他百依百顺,从不对他提出任何要求,而爸爸却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他的爸爸自述:“宝宝在家不听话,跟他讲道理太累,还是痛打一顿有效,打痛了,他才会记住。有时被打后还不服,反而发起了野性,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久而久之,在爸爸的影响下,使他形成了打人的行为。
原因二、造成宝宝经常打人的主要原因是受家长所谓的“正当防卫”论的影响。其家长经常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还手,不能被别人欺负,出事有爸爸妈妈担待。
原因三、节假日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看孩子。宝宝只有独自在家中观看动画片,尤其喜欢带有武打性质的动画片,如奥特曼。这样儿童观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长,并且已经成为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措施:
1、 家长要创设良好条件 、重视成人的榜样示范作用
家长沟通并取得共识:指出他们的“正当防卫”论在幼儿园是不适宜的。幼儿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可能和成人一样能用比较适宜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些幼儿只是想和别人表示友好,可是,他的动作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想侵犯别人;有些幼儿不太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更多的只能依赖于动作,造成许多理解上的偏差。与此同时家长应教育宝宝不能用拳头去解决问题,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要求爸爸在任何情况下不动手打翔翔,要做到循循善 诱,以理服人。我列举了许多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事例,让家长非常信服地接受了我的观点。
2、惩罚要及时
使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能得到迅速的反馈。在惩罚时应向儿童讲清楚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对儿童的惩罚并不是“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自身”,而是可以采取停止玩玩具、看动画片等“惩罚”手段。
3、赏识激励:当儿童表现出家长所期望的良好行为或行为有明显改进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进一步改善,形成行为的良性循环。
我在平时活动中注意及时发现他的闪光之处,对他好的行为有针对性地加以表扬,注重表扬的时效性,讲究表扬的价值所在。翔翔动作灵活,妈妈反映他在家里小自行车骑的棒极了,于是,我有意让他在大家面前露一手,并鼓励他将自己的车子让给同伴玩。当他在活动中表现出“商量”行为并和大家一起分享时,我就会送他一个大大的红五星。”。 而且经常请他在学习活动中担任一些“重要角色”,如请他当“小老师、小帮手”,发挥他“小班长”的作用,让他在为大家的服务过程中感受自己被肯定、被接受的喜悦。
半年下来,他改变了许多,也因此交到了不少的好朋友。虽然偶尔也会犯错误,但我坚信在家园共同努力下,他将不再是我们班里的小霸王。通过这个案例让我体会到家长、老师在孩子一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更领会到了带领家长共同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任何幼儿、任何问题都应有冷静的头脑,要多细心,多观察,多思索,在平等,友善但又不失严肃的氛围中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