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4-7 22:08
标题: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展开,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学习本组教材目的是让学生的精神经受洗礼,心灵受到震撼。这篇课文属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本文情感强烈,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这篇课文一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二是进一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本篇课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潜心读书、朗读体会、语境想象、拓展资源中学会感悟,学会表达情感。从而构建能给学生铺上语言和精神底色的语文课堂。

【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课文是一篇书信体裁的文章,出自一个中国孩子痛失父亲后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和平的真挚情感。由于小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痛失亲人罕有情感体验,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目睹一些场面,教师可利用音像呈现及提供数据资料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凭藉课前的这一精心预设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提供平台。
    (二)文本生长点分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理念。语文课堂的生成应是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征,对照教学目标,导学本课,可抓住以下几个生长点达成生成的自主建构:
    1、在情境中生成建构:课前借助播放两组画面:一组是在幸福、安宁的环境中快乐成长的孩子;一组是在战争中饱受惊吓、无家可归的孩子。让学生在观看图片过程中感受战争带给人类的伤害,使学生情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引导学生结合课前听到的有关战争的信息和看到的画面来说一说感受。“入境始为亲”,这里借助教师动情的语言渲染及画面情境的创设,学生“情动辞发”,畅言个性化表达。
    2、在引读中生成建构:教学时应注意引领学生“抽丝剥笋”,亲历文本,努力破解语言隐含的信息。在徜徉语言之河后,学生自然生发情感及个性感悟。如:抓住“两年多来”“他说”“听见了”“呼唤的是”等,挖掘其情感内涵,采用想象画面、回旋复沓式的引读方式,学生切己体察,从不同角度、不同对象、不同方式展开多维体验,把对文章的内涵理解引向深入,最终努力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3、在“移情”中生成建构:设计“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如何?你会说些什么呢?”这一叩问,这里配哀乐,并辅之以灵柩归来的场景。教师借助“换位思考,移情体验”策略,带领学生走进角色,实现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产生三维互动,催生心灵震撼,达到 “一石二鸟”的功效——既有效开发教学资源,又提升了学生情感。
4、在想象中生成建构:教师抓住想象点,唤起共鸣:雷利多么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爸爸回来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雷利一家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场景,形成蕴生活、引导、想象于一体的多元、递进的新情境,与下文的不幸形成了强烈比照。
    5、在对话中生成建构:引导学生读正文第二自然段,谈谈在段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并说说你的感受。再说说两年多来,我至今都忘不了什么?在学生展开与文本深入对话,并对雷利的“丧父之痛”有了深切体悟之后,师再引入“爸爸,我想对您说”“孩子,请听我说”这一模拟情境对话,进一步升华情感,交融情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4-7 22:08

【设计思路】: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理念 。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以“呼声”起首,以“悲愤”贯之,以“渴盼”作结。全文落点在“呼声”,“呼声”承载的“惋惜”、“悲痛”、“愤恨”、“渴盼”等情感意向如一红线贯穿全文始终。基于这样的理念,再注目文本情真意挚的写作特色,我设想本课第二课时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言”,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学总策略,运用 “以疑导引,细读文本,互动生成”这一模式进行本课时教学。教学时以“情”为切入口,顺学而导,让学生在师生多元互动对话中,在情感多向交流碰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染,使自身情感脉搏与作者情感脉搏形成强烈共振,最终求得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建,和谐发展。因此,我试图从以下三方面构想教学:
  (一)一条主线,两个板块,全息阅读
    教学时,可抓住“一条主线”: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两个板块”:“体会分别”和“感悟悲痛”,凭藉“呼声”提揳全文,两个板块整体规划,以简驭繁,凸显重点,做到“有所不为有所为”。
   (二)以疑导引,细读文本
    教学时,可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在学生据题质疑后,聚焦“呼声”,细读文本,充分把握言意融合的文本生长点。引导学生在画面的感受情境中,在“两年多来”, “呼唤的是”等的逻辑引读中,在对父亲履约如期而归的想象中,在“你是雷利,你想和爸爸一起干什么”的“移情换位”中,在“爸爸,我想对您说”“孩子,请听我说”的模拟情境对话中自主建构,逐层推进,把多元理解与语言品味紧密结合起来。
   (三)引导潜心会文
在文本解读中,紧扣一个“情”字,抓住一个“愤”字,使学生感同身受。“道始于情”,教学时可用语言传情,用幸(对雷利父亲履约而归幸福场景的想象)与不幸(雷利父亲牺牲的无情现实)的比照参读铺垫,用哀乐渲染,引领学生在对文本言语材料的深度拓展中,披文入情,激情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其间的读可以有侧重情感表达的外显的有声有色的练读、演读、悟读等,也可以有侧重于思考与想象的内隐的默读、想象读等。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 “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能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社会,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深切的怀念,树立学生对和平无比渴望的信念。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诵,配乐,资料拓展

【教学过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4-7 22:08

第一课时(简案)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幸福吗?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呢?(生谈,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据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一: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预设问题二:他发出什么样的呼声?
    预设问题三:为什么他会发出这样的呼声?
    预设问题四:难道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反馈。(依据学情,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2)课文的体裁是——(一封信)
    (3)指名轮读课文。反馈:信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4)自主释疑。
2、读了课文,能说说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吗?找出相关语句或段落读一读。
(1)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
(2)指名回答。
三、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2、查阅、了解并收集世界动荡不安,仍然弥漫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画面导入课题
(一)播放画面
1、播放一组幸福生活的画面
师:大家觉得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2、播放一组战争的画面
师: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缺乏深入的了解。为此,教者创设画面情境对比,借助视觉冲击,达到拓展课程资源,铺垫史实背景,缩小情感落差,把握情绪基调,营造解读期待的目的。在学生了解了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自身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后,学生畅言个性化表达。

3、引出课题:
师:是啊!我们多么希望这些孩子能远离战争,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15课,来听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巩固复习
1、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学了课文,知道这篇课文的体裁是?(生答)
   师:知道信是谁给谁写的?(生答,出示加利先生的头像)
    2、课件出示词语
    维和     牺牲     失去     悲痛
    战争     呼吁     制止     维护
    凯旋     征战     贡献     圣坛
        罪恶     健康     阿姨     妻子
        威胁     蓝盔     弥漫     永驻
(1)师:同学们,在上节课中,老师听到你们的词语读得非常好,老师还想再听你们读一读,好吗?(生齐读词语)
(2)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谈谈雷利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设计意图】:在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课文学习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回忆,找出有关语句,抓住关键词,运用语言多角度多层面谈谈自己眼中的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二、精读课文
(一)体会“分别”
师:爸爸就是这么一个令我骄傲的人。他自从踏上维和的征程就再也没有回来,当时临别的场景,令我难以忘怀。请同学们想象当时难舍难分的场面,读读这段话吧!(课件出示正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文后,问:两年多了,我至今都忘不了什么?
2、学生反馈交流,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理解“蓝盔”。
    3、从这些忘不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
4、学生带着体会齐读段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学生对雷利的“丧父之痛”有了深切体会,进一步升华情感。

(二)感悟“悲痛”
1、师:我们等啊、盼啊,终于等到爸爸回来了。如果你是雷利,爸爸回来了,你想和爸爸一起干什么?你们之间会说些什么?(生说)
2、师: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快乐呀!可当我们如约捧着鲜花,高高兴兴地到机场迎接爸爸时,我接到的是──(老师配乐朗读正文第三自然段)
    2、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看到爸爸的遗体,你的心情如何?(生谈感受)
【教学策略】:换位思考,移情体验。

3、师:哪句话你感到最难过、最悲痛呢?谁来说说?(生回答,谈理解,师指导朗读)
4、生带着体会自由朗读段落。
5、师: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你听见了吗?(生回答,师相机板书:要和平)
6、师:“要和平”是爸爸的心愿啊!为什么爸爸的心愿要用三个“和平”来表达呢?(生答)
7、师:是啊!一声比一声强烈,师引读最后一句话。
8、师:有了和平,才有——(幸福、快乐、健康……)
9、生带着感受齐读段落。
(三)结合资料,深刻理解
师:同学们,爸爸的离去使雷利对战争、对和平有了深刻的思考,让我们读读这两段话(出示正文第5、6自然段)
1、生自由朗读段落,读后质疑。
2、带着问题,结合资料,帮助理解。
3、师小结。
4、学习了这么多,你想对加利先生说什么?(生说)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内在多元、鲜明的感受,内化为情感,为课后写作埋下伏笔。

(四)感情升华,共同呼吁
1、师:同学们,可恶的战争,罪恶的子弹经,夺去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摧毁了无数个美好的家园,我们禁不住要和雷利一同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师板书:不要战争)
2、师引读句:“为了母亲……制止战争”。
3、师:战争给予人类的伤害是巨大的,让我们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吧!(师引读正文第七自然段)
4、师小结:这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还是我们在座所有同学们的呼声,还是所有中国孩子们的呼声,更是全世界孩子们的呼声。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想为在战争中受苦难的孩子们做点什么呢?(生谈谈)
【设计意图】: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抓住学生内在多元、鲜明的感受,内化为情感,转化为写作迁移训练。

5、全体起立:配乐朗读正文第七自然段。
三、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
1、师:你们的呼声,在场的所有老师听见了,老师们听见了,你们渴望和平的祈盼,让我们为世界做出我们应做的努力吧!
2、课后写封信吧!可以写给现任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可以写给雷利;也可以写给其他饱受苦难的小朋友们!
四、板书设计: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加利        
          先生                  要和平
          头像)               不要战争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