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3-21 11:34:51
|
只看该作者
三、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能服务于生活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自主练习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对教科书中的练习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练习中,设计这样的练习:要求学生用温度计测量室外一天气温变化情况,完成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明白每天中天气的变化情况。通过这样的练习设计,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在分析问题时,也兴致昂然,积极投入。不仅巩固了当课所学,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其它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
3、加强操作,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我们经常看到由于学生的感性知识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黑板的长度、学生的身高、走一步的长度、教室门口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通过上述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学生获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在这个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总之,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他们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就能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就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