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活见鬼》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18:3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活见鬼》教学反思
《活见鬼》教学反思  
在很多学生心目中,文言文就如一门外语,学生总是敬而远之。教学中教师应当是个激趣者,激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拉近文言文与生活的距离。        
在文言文教学中,字、词的诠释,向来“深受”语文教师的“青睐”。我认为这只是文言文学习的入门,并未登堂入室;而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感受民族语言的魅力,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等,这才是根本之所在。如果教学中我们长期忽略后者,那么势必会造成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无知,更谈不上继承。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承当起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启蒙者的角色,努力去挖掘古文作品中的文化精髓,把它们传递给下一代。        
第一,酝酿古文教学的环境。课前播放的伦语,还有课堂有意穿插的句子,如“心有灵犀一点通”“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世上本无鬼,庸人自挠之”“熟读成诵,其义自现”等等,就是为了酝酿古文教学的环境,使学生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古代,仿佛走进了那时的私熟。拉近文本与现实的距离,为教学这篇古文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对文言文语言的整体感知。如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中的译文,读懂课文,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此一故事,然后结合人物的心理,去体会人物的心情,“赴饮夜归者”因“久之,不语”而“疑为鬼”,随后“撩之,不值”而“愈益恐”,乃“奋力挤之桥下而趋”,这其中作者虽用几个字便把“赴饮夜归者”心理发生的巨大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通过师生的分析,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打下基础。再现古文所描述的情景,也能达到理解整体课文内容的目的。如让学生表演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就把二人狼狈不堪的样子再现出来,学生受到的启发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 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努力挖掘文言中的思想精髓,“古为今用”,让文言文教学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本篇课文短小精悍,文字比较浅显,借小喻大,寓较深之哲理于简单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和讽刺性和哲理性,是一篇非常难得的“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好教材。所以教师在课末可这样设计问题:1、故事的结果怎样?(用古文回答更好)2、此时这两人明白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话?通过这一问题,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回答的问题不落入俗套且更丰富了,当然让学生“不迷信有鬼,不疑神疑鬼”这一教学本文的情感目标水到渠成。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是组织与合作者,是文化的继承与启蒙者,更是文言文学习的激趣者。教师要站在语言、文化的立场上去看待文言文,寻求文言文文本、文化和学生的三重回归,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去教文言文,挖掘文言文的魅力,将文言文的距离拉近,让学生爱上文言文。也只有树立这种意识,老师的教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6 17: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