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给蛤蟆的信》向我们传达的是好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和帮助。反思本次教育活动中的提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提问本想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但还是有个别幼儿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无动于衷(困惑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表达呢!)。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不应该想到自己如何开展活动会更方便,而是因该在考虑孩子对什么感兴趣的同时会有哪些表现等观点出发。
2.教师提问语言(不足:不够精炼易懂)。如预设提问:“故事讲的是关于谁的事?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大部分幼儿能够根据问题进行问答。如果改为:故事里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若是让幼儿在观察图片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到前面说一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效果也许会更好。
3.重点提问有,但不够突出。整个活动给人感受很平淡,没有充分积累的谈论场面,幼儿的问题没有亮点。预设提问:“青蛙为什么要给蛤蟆写信?青蛙为什么要和蛤蟆一起等信?”分析原因:教师没有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幼儿围绕一个问题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还是有控制幼儿思维,急于说出答案的现象。
4.预设问题时,感觉这些问题幼儿能够对此进行讨论,积极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活动后发现,教师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少,控制幼儿思维,致使本次活动显得平淡,整个活动教师说不停。预设提问:(1)青蛙为什么给蛤蟆写信?后面再追问:“如果是你,见到好朋友伤心难过,会怎么办?”这样幼儿能够充分体会到当朋友伤心难过时,我们要知道他伤心、难过的原因,我们要给予他想要的东西。(2)青蛙为什么要和蛤蟆一起等信?后面再追问:“如果你是青蛙,会和蛤蟆一起等信吗?”幼儿一定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体会朋友间的深厚友情就是当朋友伤心难过时我们要学会分担,当朋友高兴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分享。
5.教师在深究故事内容的教育价值上,做得不够。以故事中提到青蛙3次向窗外望也不见蜗牛,此时青蛙会想些什么,教师没有在此提出问题,教师在引导幼儿对画面细节处的观察做得还不够,这也直接导致幼儿想象的局限,幼儿也体会不出青蛙当时的心情,是担心蜗牛的信怎么还不到而急于想看到朋友高兴时的样子,当然,这也是后来青蛙和蛤蟆一起等信得原因,也能为幼儿回答问题做一下铺垫。虽然画面能够生动直观的表达画面,幼儿容易感知,要想为突破重点服务还是要让幼儿认真仔细的去观察画面人物的面部表情,让幼儿真正把自己投入到故事里,甚至把自己就当成是故事里的人物,这样幼儿能更深入体会到好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6.教师的随意行提问有,让幼儿模糊了。在活动导入部分,预设提问:“说说我们什么时候会写信?”此提问是为了让幼儿再现写信的经验,活动时没有问。而提问:“青蛙给蛤蟆写的信都说了什么?”幼儿回答后,由于随意性提问设计到了写信的格式,致使本来不是很了解的幼儿穿心了混盾状态。幼儿对信了解的不是很多,只存在于人们为什么写信,教师在为幼儿做信的经验铺垫做的不够。
教师的反思:很长时间没上故事课了,教师活动中行为给人的感受是不能融入孩子,不能融入故事,没有激情,很平淡,致使本次活动效果不是很好。这次活动也让我重视到多给孩子创设在集体面前发言的机会,毕竟在集体面前发言的孩子是少数的,教师设计提问要精练易懂,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幼儿有讲述的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