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教学是教师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当然,对于生在农村的孩子们来说,故事是打开他们心灵的一扇窗;眼睛的一扇门。但如何在故事教学中有效的支持幼儿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呢?通过实践研究,我们意识到提问作为故事教学中,教师与幼儿互动的主要方式和策略,直接影响着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自主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将“如何提高故事教学中的提问与应答”作为本学期的研究课题。下面请大家与我一起来分享我在故事教学中的几点收获:
一、有效的提问与应答,要从幼儿原有的经验出发选取作品。
作为故事教学中教师与幼儿互动的主要方式,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及
针对幼儿的表现调整提问,都与故事的内容密切相关的。起初,我认为只要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我们选取的对象。但是,在进行《不爱动手的小河马》这个故事的教学后,我发现教师根据故事情节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提问,力求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作品、教育幼儿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当教师提出问题“小青蛙不停地喂小河马吃饭,小河马为什么还哭呀?”由于幼儿对河马这一动物了解的不多,所以答案五花八门。幼儿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答案,是因为他们各自的生活经验不同,已有的认知水平不同。而教师在选取作品时仅从文学故事本身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忽视了文学故事也会涉及到幼儿的原有经验,自然会导致幼儿因缺乏相应的原有经验而不能充分的进行自主表达。所以,我们在进行故事教学时,作品的选取一定要考虑幼儿的原有经验。选择情节发展奇妙、能够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故事;选择幼儿愿意进行模仿和讲述的故事等。
二、有效的提问与应答,需要教师合理的预设提问。
在每一次进行故事教学前,我力求针对故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张图片设计提问,希望够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并进行自我表达。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所有的提问都按预设进行,但回答问题的幼儿却寥寥无几,有时幼儿会出现不知道怎么回答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反思,发现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过多、过细,一是不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二是会束缚老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灵活的掌控活动过程。当然预设的问题不合理致使整个活动下来,给人的感觉是教师说个不停,整个活动的场面过于平淡、不激烈。预设的问题应该更多的针对幼儿理解故事和进行表述的重难点,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灵活的调整提问。如:在进行《寄给蛤蟆的信》故事教学时,预设提问:(1)青蛙为什么给蛤蟆写信?根据幼儿回答情况后面可再追问:“如果是你,见到好朋友伤心难过,会怎么办?”这样幼儿能够充分体会到当朋友伤心难过时,我们要知道他伤心、难过的原因,我们要给予他想要的东西。(2)青蛙为什么要和蛤蟆一起等信?后面再追问:“如果你是青蛙,会和蛤蟆一起等信吗?为什么?”幼儿一定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体会朋友间的深厚友情就是当朋友伤心难过时我们要学会分担,当朋友高兴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分享。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对于如何设计预设提问,也总结了一点自己的看法:设计预设提问时,要从幼儿的原有水平出发,贴近幼儿的生活;多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不提细节具体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幼儿预留充分的思考和回答的空间、时间,尽可能多的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