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新课标下数学课堂的实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09:2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课改所走过的路,我曾和孩子们在课堂生活中共同分享过兴奋、快乐和幸福。但是我也有过困惑和不安......最近我到市里听了一些优秀教师的讲课,我感触很深,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实效。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个人见解: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如黄爱华老师在执教《循环小数》前,利用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由学生反复地讲,让学生明白这个故事是永远讲不完的,也是循环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新课题。这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倡导:“我们不能假设孩子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依赖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孩子们这样做,事实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兴趣,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新课程倡导小学数学“创设情境”这一必要环节。但这一概念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模糊不清,认为数学课只要讲清知识点,学生会做题就行了,不必在创设情境上多下功夫。听了黄老师这节课,使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认识到创设情境的重要性。认识到教师的真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二、把孩子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直线和线段”时,教师先任意出示一些线,提问:“你能按一定的标准把这些线分类吗?”学生思考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有:为什么这么分类?还可以怎么分类?是否可以第二次分类?分类后各类线叫什么名称?各类线有什么特征?教师把问题写在黑板上,请学生挑选问题探索、讨论,最后得到答案。
这位教师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会提问,激活了学生自己的知识经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问号转化成句号,又产生新的问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把孩子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数学学习是一种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来自两个方面,有来自数学外部的(即现实的生活实际),也有来自数学内部的。无论来自外部或内部,只要能造成学生的认知矛盾,都能引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就会出现发展,都是有价值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09:23:54 | 只看该作者
三、让合作学习真正起到作用
萧伯纳曾风趣地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人还得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每人得到两种思想。可见相互交流的重要性。但是有些课堂上合作讨论是流于形式的。例如在教五年级《长方体的体积》课上,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同学们四人围成一组,展开讨论。几分钟后,教师请组内派代表回答。几个组都答得非常正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宽×高,接着老师让同学们做综合练习,很多同学公式也不会用,更谈不上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小组汇报时答得非常流利,为什么解决问题时,一部分同学连公式也不会用。课后我反复思考,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小组合作学习知识流于形式,讨论时间太少,讨论时只是优等生在交流,差的学生在听,优等生反应快,答案脱口而出,其他学生思维还没产生任何碰撞,更没有思考的过程,二是学生大都缺少质疑权威的意识和习惯,显得顺从没有主张和个性,在好学生说出体积的计算公式后,其他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真正理解的有多少?但正因为是好学生的回答,在其他学生眼中,这是学习的权威啊,他说的肯定是对的,结果大家只是稀里糊涂的点头附合,是的,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就等于长、宽、高的积,至于怎么得来不去考虑了,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很多同学吃了夹生饭,根本没有透彻的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看似学生回答比较流利的课堂,如果得不到教师适度的调控和把握,不能起到好的效果。《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首先合作学习的小组人员要以异质组成为宜,各层次学生搭配,以便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小组之间以同质组成,要强化小组之间的比较,淡化学生之间的比较,真正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小组之间,还要培养一个好的小组长。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小组的积极功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其次,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发展。正如专家所言:“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孩子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评判,学会质疑。一个不会倾听,不会质疑的人,怎能撷取别人思想的精华,博取众长,萌发灵感,触类旁通呢?
四、评价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例如: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一课,教师在介绍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以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问道:“请同学们比一比,哪个三角形的周长大”一生回答对了”教师给以表扬道:“你真聪明,大家为他鼓掌!”学生边鼓掌边说:“嗨、嗨、嗨,你真棒!”接着,教师又问怎么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学生说用尺子量出三边的长,然后加起来 “说得不错,表扬他!”“嗨、嗨、嗨,你真棒!”……
新课程提倡鼓励性评价。但是评价应多从内在激发兴趣。上述案例中,对于大家能轻而易举回答出来的问题,教师给予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而且千篇一律的“你真棒!”“真聪明!”也使得学生对教师的赞赏变得毫无感觉。跳一跳摘桃子,学生不经思考就能回答上来的问题,教师大大赞赏毫无意义,甚至有损学生的自尊心。我们倡导赞赏,但必须注意赞赏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一方面要善于赞赏。赞赏应该针对每一位孩子,每堂课争取让一两个学生能获得教师激励性的具体的刻骨铭心的评价,而一生难忘。赞赏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曾有人这样说过:“赞赏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带来成就。”因此,教师要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另一方面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赞赏应是一种真诚的客观评价。教师应真诚的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若教师的赞赏失去了针对性、客观性、真诚性,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
五、没有现代的教育技术装备的课也同样精彩
在新课改中,特别是出课时有一种共同的现象,凡课必有课件,好像课件就是新课改课堂的标签,离了多媒体就没法上课。以前我也总觉有课件的课必无课件的课要生动精彩。还经常抱怨学校没有现代教学设备,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特别是去年听了刘永宽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周长的认识》一课后,感觉特别强烈。那节课至今印象很深,那节课刘老师没有使用任何课件,上课时就用了几张平面图,课上得很精彩,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理解周长的含义,还知道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渗透了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内容比规定的内容多,但学生学的很轻松,刘老师及时引导发现、探索,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我想这是课件达不到的效果。由此我认为,课件是否使用要根据课的需要而定,要因人而异,不要为使用课件而使用课件。
总之,落实新课标要在课堂实质上下苦功,而不是在课堂形式上下工夫。一堂有实效的课要做到确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教学风格朴实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17: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