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352|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新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免费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07:0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2013年新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免费下载教学设计DOC下载2012教育部审定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下载方法:右键点击下面的DOC附件,选择目标另存为,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rar (84.12 KB, 下载次数: 18942)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
教具:钟表,拼图,计数器米尺,直尺,课件等
教学进度表






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第1周    20以内的加减法
第2周    学看钟表
第3周    100以内的认识
第4周    100以内的认识
第5周   认识图形
第6周  100以内的加减法
第7周    100以内的加减法
第8周    复习
第9周    期中考试
第10周    五一放假
第11周    人民币的认识
第12周    100以内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第13周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第14周    厘米、米的认识
第15周    统计
第16周    复习
第17周    复习
第18周    复习
第19周  期末考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1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4-12-2 20:44:35 | 只看该作者
在哪儿下载呀,我要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4-5-30 07:40:43 | 只看该作者
admin 发表于 2013-2-24 07:10
第十单元     儿童乐园总复习
教材分析
总复习这一单元,是对整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整理。通过复习,帮 ...

内容具体分析透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07:10:0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单元     儿童乐园总复习
教材分析
总复习这一单元,是对整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整理。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学看钟表;平面图形;人民币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简单的统计知识。
总复习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游览儿童乐园为主题的综合情境图,把本册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渗透在玩电瓶车、坐龙船、跳蹦蹦床等真实有趣的活动中,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二部分是围绕综合情境图中的信息对全册教材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第三部分对应整理与复习的设计思路,提供的涵盖各单元知识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在进一步查漏补缺,加深知识间联系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有关时间、长度、图形、统计等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学习按顺序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认识,学看钟表。
教学措施:“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学看钟表”、“人民币的认识”和“图形”等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解决问题。“厘米、米的认识”则需要加强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1米”和“1厘米”实际意义的理解。“统计”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思考和整理。
4、灵活运用练习,提高复习效率。
5、尊重学生的差异,加强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指导。
教具准备:钟表,米尺,计数器,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3课时。

          儿童乐园——总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和有关时间、长度、方位与图形、人民币、统计等知识。
2、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法、减法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认识
教具:表,米尺,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平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
(2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3、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及时达标、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三、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
四、当堂达标,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一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
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课本110页,必做题:1、2、4、5、6、7、8、9、10、11、13、17、18题
            选做题:3、12、14、15、16题本总复习题分两课时做完

点评

内容具体分析透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30 07: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07:10:01 | 只看该作者

第九单元      我换牙了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生活中统计的作用,产生统计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一是素材的选取突出现实性。小学生正值换牙期,这是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而且学生很关心的事情,但是学生换牙的时间和同一时间换牙的颗数是不同的。这样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统计的欲望,体现统计的必要性。二是强调学生对统计全过程的体验。
该信息窗呈现了许多小朋友关心换牙的情境,通过对话提出“换了3颗牙有多少人”的问题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由“你说我讲”的系列安排,让学生参与到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全过程。自主练习第2题中统计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人数,加强体验分类整理数据的具体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分类统计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统计及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难点:能够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
教学措施: ww绿w色.l圃s中p小j学y教.c育o网m
1、注重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统计过程。
2、运用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单元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及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课时安排:1课时




              我换牙了——统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并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统计表;
  2.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
教学具准备:学生课间活动录像片段,课件,统计图、统计表、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游戏录相,调查换牙情况。
师生观看录相。
录相:学生在操场上做各种游戏,笑得开心,画面最后定在一个缺牙孩子的笑脸上。(配音:下课了,孩子们都高兴来到了操场上,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转呼啦圈,还有的在……真有意思!)
师:他们玩得真高兴!刚才看录相时,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笑,你在笑什么?
生:他的牙掉了,留下了一个空空的洞。
  师:其实,这没什么好笑的,因为每个小朋友都要掉牙,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就要开始掉落,然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叫做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开始换牙的孩子举起手来!
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换过牙。
师:我知道我们的小朋友很多都已经开始换牙了,课前我也让同学们和家长一起数了自己换牙的数目,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3颗、2颗、4颗……
师:同学们有的换2颗牙,有的换3颗牙,还有的换的更多,如果我想了解咱们全班同学换2颗牙的有多少人,换3颗4颗的分别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先动脑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可以举手”、 “让所有掉两颗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换了几颗牙写在纸上”……
师:“同学们的主意真多,说得都很好。老师也认为只要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就可以得到大家换牙的信息。那我们就来调查一下吧!你们说我们今天要调查的是什么呢?”
生:“调查每个同学掉了几颗牙的人数。”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好!老师把调查的任务交给各组的小朋友。现在,先请组长带领组员商量调查的方法.     生讨论后汇报:“我们组想用举手的方法。”“我们喜欢站起来表示。”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本组同学的换牙情况,并要做好调查记录。
师:调查时一定要注意调查情况要准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活动……
三、汇报总结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调查结果。请说清楚你是怎样调查,又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抽生展示统计图和表格(展示各小组使用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小组选派代表说明图意,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根据实际使用方法进行说明,此举一例:图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个人,换几颗牙的有几人就选择几个小格,具体的记录方法,自己小组商定。)
师:其它小组还有用不同的记录和调查方法吗?
师:这些是统计图,这些是统计表,刚才我们大家所做的调查和整理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统计。(板书)
四、及时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非常出色,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奖励大家,我准备三种颜色的彩纸,要把它们做成小花奖励给大家,老师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 那么老师到底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多做一些,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少做一些呢?怎么样才能很快知道?同学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
  师:一幅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绘制出来了,让我们再一次说说自己的发现吧……
五、当堂达标
师:看了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你认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统计数据时的重要作用。
师:大家看到课本的自主练习1题,下面我们就一小组为单位将课本上统计任务完成,请大家回答我:我们能完成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贝壳统计并画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教师分别选取各小组的统计图、统计表各一份
师:下面我来问你们来回答
1、哪一种贝壳的数目最多?(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2、(   )比(    )多(少),多(少)多少个?(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并自己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再简要评价一下这个同学们的回答。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  作业布置:
1、必做题:课本第104页自主练习2,3题。                                    
2、选做题:课本第105页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我换牙了——统计
把学生整理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07:09:54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窗2—阿福做长袍
                               —厘米和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并会用米做单位量一段距离。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并会用米做单位量一段距离。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次徒弟为阿福改好了上衣,他很满意。今天他又来了,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认识米,建立1米的实际概念
师:“米”也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一个长度测量单位,“米”也可以用m表示,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感受一下吧!
请大家合作:量出1米的长度
1、        仔细观察一下是多少厘米?  讨论:1米=100厘米
2、 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
三、用米测量和估测
1、        指名学生估测:教室的长度  黑板的长度  课桌的长度  凳子的长度
2、        实际测量长度,交流测量方法
3、        教师画一条线段,先估测再测量
四、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断尺:“0”刻度磨损的尺子,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2、利用断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五、解决开放性问题
   一张床长2( ) 一枝冰糕长12( )
   小明的鞋子长23( ) 一棵大树高5( )
   一列火车长75( ) 一座楼高20( )
   一本练习本大约长( )厘米 教室的门高大约是( )米
   六、当堂达标
1、你知道黑板的长吗?先估计一下,再量出来。
   黑板的长是( )米( )厘米
2、 教室的高大约有( )米
   教室的长大约有( )米
   教室的宽大约有( )米
ww绿w色.l圃s中p小j学y教.c育o网m
七、全课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八、作业布置:
课本98页,必做题:1、2、题
               选做题:3题
板书设计:           阿福的长袍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07:09:49 | 只看该作者

第八单元    阿福的新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书第七单元信息窗口一的内容,通过阿福在做新衣的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信息窗口二通过测量时师徒意见的不同,引出对厘米和米之间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后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厘米、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建立长度的观念
教学措施:
通过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产生思考,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借助学生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厘米。
教具:尺子,课件
课时:3课时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直尺   1厘米的小棒  几厘米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老师完整故事内容:
师:谁想把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
师:看得仔细,讲得精彩,请坐。小徒弟很是纳闷。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3、认识直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
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
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
小竖线: 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cm:   学生找不到的: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板书:厘米的认识)
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1、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这个小朋友在直尺上找1厘米,大家都来试着找找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
师: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
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来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
5、生活举例:
(1)(师举小手指)老师小手指的宽度、(举打火机)这枚打火机的厚度。
(2)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3)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
师: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
6、找直尺上其它的1厘米:
从1到2这1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3到4这大格也是1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认识几厘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 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那从0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呢?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1厘米,知到了2厘米长,你知道4厘米有多长吗?
生:因为有4个大格。
师:有不同的找法吗?  或问:(从几到几的长度也是4厘米?)
师:你还能找出另外一些长度吗?
四、估计、测量物体的长:
1、估计、测量小棒的长:
师:拿起这根红色小棒,想着1厘米长,用眼观察它大约长多少厘米?比比谁的眼力好。
2、测量自己的一拃:
师:你的一拃有多长呢?用直尺测量一下。(老师巡视指导)谁想说说?
五、当堂达标
量一量:                                 (    )cm

(   )cm
           (    )cm  (    )cm                       (    )cm
(    )cm

                                         (    )cm
六、总结评价: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七、作业布置:
课本95页,必做题:1、2、4、题 选做题:3
板书设计             阿福做上衣
                     长度单位:厘米
                  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
                   厘米用字母cm表示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5 15: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