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9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20:3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一)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迢迢”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皎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实际上牛郎星也同样“皎皎”,织女星也同样“迢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两词的位置可以调换。这种方法在修辞上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纤纤擢素手”一句是为了照顾下一句的押韵,调整了语序。请写出正常的语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叠字,用来表达情态的是(  )
  A.皎皎   B.脉脉   C.盈盈   D.纤纤
  4.“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在这两句诗中前一句提到“牵牛星”,后一句为什么不直接说“织女星”?除了音节和谐之外,说一说称“织女星”为“河汉女”在表达上的优点。
  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间”,读作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它的情感内涵。
  6.农历七月初七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之日,请查找资料,简要描述“鹊桥相会”的情景。

(二)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渡荆门送别》的体裁是________,题中“送别”其实是_______之意,这在诗句________,________中表现得极为明显。
  2.解释下列词义。
  平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渡荆门送别》的韵脚______________,押的______________韵。
  4.诗中“天镜”是指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李白《古朗月行》一诗中以镜拟月。与此同义。你能补全诗句吗?“小时不识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在青云端。”
(三)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目睹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想亲人愁苦,充溢离情。(   )
  (2)首联中一个“深”字,让人眼前展现出一幅江山破败,景象大异的图景,乱草遍地,树木成林。叫人满怀凄然。(   )
  (3)颈联中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眷恋之情,也包含了对北地(官军)消息的关心。(   )
  (4)末联中,“搔”首是愁苦难解时的动作,发短则是愁苦程度深的标志。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愁苦之心。
(   )
  2.体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抒情方式及含义。
(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2.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①狐裘 (   )  ②锦衾(   )  ③瀚海 (   )  ④羌笛(   )
  3.请写出诗中咏雪的千古名句。
  4.哪两句诗表现了雪天苦寒的生活情景?
  5.哪两句诗又表现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6.诗人将雪中送别写得独具特色,从哪些诗句中能够看出?
  7.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许多真情实感,然而诗人在送友人归京时又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五)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这首诗上片多从__________(感觉)角度描述,意在衬托__________;下片则写__________效果,“忽见”一词表现词人的__________之情。
  2.本词说明的主旨是(  )
  A.清风半夜不成眠,感时悲国的情怀。
  B.喜庆丰收的欢乐图景。
  C.描绘农村的繁忙及乡村热闹的生活景象。
  D.夜行的闲适及抒写乡村恬静的风光。
  3.划分节奏,用“/”线划分。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参考答案】
  (一)
  1.遥远  明亮  互文
  2.擢纤纤素手 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3.B
  4.“河汉女”的意思是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说法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
  5.jiàn  隔  略
  6.略
(二)
  1.五言律诗  自别  远渡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2.平旷、一望无际的原野  广阔无际的原野
  3.游、流、舟  ōu
  4.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三)
  1.(1)√  (2)√  (3)√  (4)√
  2.以物之情写人之情,这是间接抒情,既委婉曲折又含蓄生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花在因感伤时事而溅泪,鸟也因痛恨离别而惊啼。
(四)
  1.岑参  唐 
  2.①qiú  ②hàn  ③qīn  ④qiāng 
  3.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4.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轮台东门送君去;雪山空留马行处。 
  7.无限的惆怅。
(五)
  1.听觉  夏夜的静寂  视觉  喜悦  
  2.D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补充阅读
(一)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是“暗”字意蕴丰富:不知此笛声何人所吹,何处而来,吹笛人似乎并不准备惊动人家,却不期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
  B.第二句是艺术的夸张,又不乏生活的依据。当夜深人静时,加上春风助阵,这优美的笛声似乎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C.第三句既说人们在笛声中听到了《折杨柳》曲,又指人们边听曲边折杨柳。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种情绪,它能唤起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
  D.这首诗的构思很有特色,全诗紧扣“闻”字,前三句全用来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音乐境界中来,直到最后,才以“何人不起故园情”透露诗人的本意。
  2.本诗以听者感情变化来烘托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这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下列诗中不是这种手法的一首是:(  )
  A.回乐峰前沙似雪,爱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尽望乡。
  B.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C.此袖经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D.越女乘春上画楼群,一声歌发满城秋。无端更唱关山曲,不是征人亦泪流。
(二)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3.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4.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三)
阅读苏轼的一首词,回答有关问题。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这首词的词牌是:(  )
  A.念奴娇  B.永遇乐   C.水调歌头  D.沁园春 
  6.这首词的上阕到哪为止?请写出末句。____________
  7.举出本首词用借代修辞方法的例句。____________
  8.“不应有恨”句指的是:(  )
  A.苏轼不应恨子由(其弟苏辙)   B.子由不应恨苏轼
  C.月亮不应恨人          D.人不应恨月亮
  9.对下列二句中“人”字理解正确的是:(  )
  A.人有悲欢离合         B.但愿人长久
  a.AB中的“人”全指一般人    b.AB中的“人”全指苏轼兄弟
  c.A指苏轼兄弟,B指一般人    d.A指一般人,B指苏轼兄弟 
  1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从李白名句而变化而来,试写出李白的这一名句:
  11.借助工具书,指出这首词作于公元哪一年:____________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20:39:47 | 只看该作者

(四)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诗歌的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____________。全诗抒发了强烈的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解析】不知从谁家的窗户里悄然飘出了阵阵悠扬的笛声,这笛声随着春风传遍了整个洛阳城。在夜里倾听一支表达离别之情的《折杨柳》曲,谁能不勾起怀念故乡之情呢!这首诗情调忧雅,借夜里的笛声,诉说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B
  【解析】刘诗始句创造了湖光月色交相辉映和谐的意境。接着“潭面无风”句写了明月披照,湖上风平浪静,水汽缥缈、朦胧的景象。月色中的千里洞庭湖宛如一面未加磨拭的巨大的铜镜,写出了月下洞庭湖朦胧、静谧的美。雍诗只写了洞庭湖中山的倒影。起句“烟波不动影沉沉”写洞庭湖风平浪静,看见君山在水中的厚重深沉的倒影,下句写因凝视倒影,所以只见翠山不见碧水。颜色浓浓相宜。这些景象只能在白天才能见到。况且雍陶的这首诗并无一词半语提出月夜。所以“烟波不动”句没写月光下的景象。
  4.D
  【解析】刘禹锡的《望洞庭》与其他写洞庭湖的诗文相比不同,它选择了月夜远望的角度,别开生面、超俗。这首诗高瞻远瞩,视野高旷,千里洞庭尽收眼底,写了湖光山色美景。雍陶的《题君山》超世人写洞庭之处,是他别出心裁的以纤细精妙之笔写了湖中君山倒影的精美之图。但这首诗描写点只侧重于君山水中的倒影,还不能说“高旷”。刘、雍的这两首诗,确属工笔之作,描写细腻,引人入胜。但从它的意境和气势的角度与《岳阳楼记》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如果说这两首诗的感染力,能与《岳阳楼记》有同样“宠辱偕忘”的效果,有些勉强。
  5.C
  6.何似在人间
  7.千里共婵娟
  8.C
  9.d
  10.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11.1076年
  12. “凄凉”或“悲凉”
  13. 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孤舟,岌岌可危
  爱国情怀
  【解析】古诗文赏析是近年来多见的题型,这也和新的课程标准增加了诗歌教学的分量有一定关系。这首诗首句叙述了诗人罢官后年老体衰、闲居荒僻故乡的情景和心情;“僵卧孤村”是现实中诗人的形象,这形象是凄凉的。故第(1)题应填“凄凉”或“悲凉”。第三句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诗人的形象。“风吹雨”既是眼前的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孤舟,岌岌可危。全诗写的是诗人在十一月四日的风雨之夜,深夜听得风雨之声,触景生情,抒发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2 18: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