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优秀案例 “退一步海阔天空”—由“认识梯形”教学片段所想到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1:1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合肥市蜀山区新城学校    朱军
新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从现今很多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都能够清楚的看出,课标理念已经从当初书面的铅字外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但是,由于一些老师认识上的不足和理解上的偏颇,在教学中过分追求“学生主体”,苛求学生,甚至到了要让课堂中的所有知识点皆由学生之口转述出来的地步,仿佛这样的课便充分体现了“知识是由学生自主探索出来的,这样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了”;而一旦学生未能如教师所愿,教师便“咄咄逼人”得不停的向学生索取“标准答案”。这里,笔者想就自己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梯形”一课的教学片断谈谈自己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开始通过直观观察并结合生活中的梯形,学生已经在感官上对梯形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结合之前所学的平行四边形,教师开始引导)
师: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才是梯形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同位交流,然后教师指名说)
生: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师: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吗?(学生都认为可以)谁能再说说?(又2-3人说)
师:既然大家都认同这句话,咱们就把这句话写下来。
(师板书: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师:这么说准确吗?(准确)那大家看看平行四边形,也有一组对边平行啊,是不是也算梯形呢?(生思考半天)
(一生顿悟)
生:老师我知道了,应该说:“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师:加了几个字,大家体会一下,这几个字加的有必要吗?
(生考虑了一会,皆认为有必要)
师:为什么都觉得这几个字有必要?(众生纷纷解释)
师:这么描述梯形就更加准确了,看来这几个字加的太有必要了,咱们把这几个字再添上去(师转身板书,欲书又止)
师:要写这么长啊,能不能再简洁点啊?
(学生们都很满意自己的总结,不动脑筋的说道:“不能了”)
师:确定没有更简洁的说法了?(学生思考半天无果)
师引导:想不出来没关系,老师给你们加上,你们仔细的思考思考,体会体会,看一看这个字加的有必要吗?
(师在原来的几个字前加了一个大大的“只”字)
(学生沉默一会,纷纷举手发言)
生1:老师,这个字加的太有必要了,如果不加,按照原来的说法太麻烦,加上既简单说的又准确。
生2:“只”字说明就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另外一组对边不平行。
……
师: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吗?
(学生跃跃欲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1:19:52 | 只看该作者
课标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使得老师们在教学中千方百计的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以保证置学生于主动探索和活动的地位,甚至有些老师追求学生“自主空间”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诚然,学生在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之后“能够自己说出结论”的课堂固然令人神往,但教师亦不可过分苛求,指望我们的课堂中所有的结论都由学生自己说出,小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对于抽象的、凝练的、逻辑化的数学语言在表述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尽管他们对于一些数学现象能够默会,却难以用语言描述,因此,都要学生自己说出结论的确有些为难他们。
张奠宙教授在《对<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理念部分的意见》一文中指出:教育是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精华传递给后人,效率至关重要。试想,在本文的教学案例中,如果教师不做如上的“告诉”处理,只是寄希望于学生说出“只”字,很难想象接下来的课堂会是什么情况;“退一步海阔天空”,案例中教师能够灵活处理,虽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考虑“怎样描述更简洁?”,但教师在“告诉”学生之后,却能给予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来理解、体会、交流、讨论添加“只”字的准确性和简洁性,这比硬“逼着”学生说出“只”字更能够体现“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人”,在体会的过程中我们更能够感受到学生在对用“只”字来描述理解的深刻以及在甄别对比两种描述方法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
自主学习是相对的,尝试探索是有条件的,当学生一时解决不了又或是课堂时间不允许,教师不妨“直接”告诉学生,但这种告诉是讲求艺术的,并不是一味的把原因和结果都原原本本的解释给学生,而是将“结果”告诉学生,让其体会“结果”产生的合理性和缘由,这远比让学生无限制的思考下去来得有意义的多。在上述案例的情况中,教师以一个课堂参与者的身份给予学生引导和提示完全合情合理,这仍不失为一种教学机智。虽然“学生没有自己说出结论”,但这并不影响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因此,我们不必为“学生没有自己说出结论”而耿耿于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5: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