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677|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9中考语文总复习提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09: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8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古诗文阅读(一)

推荐中考总复习笔记(12)

重庆市万州区走马初中2008级9班

罗化请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三.古诗文阅读

l         《考试说明》要求:

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3.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意思。

4.理解并能意译文中的句子。

l         复习方略:

1.多读多背。在理解文章的前提下背诵文言文,特别是《考试说明》上规定的篇目,一定要熟读成诵,这样才能增强文言语感。

2.整理积累。将所学的文言文进行归纳整理,包括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注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的活用以及特殊文言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等)的归类区别。

3.理解联系。要能准确理解所学文言文的意旨,并能够将古人的观点情感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探讨其现实意义。

3.经典范例:(见《新支点》)

l         练习:(见《新支点》之“经典试题”和“经典预测”)

l         考点过关检测:(见《新支点》)



附:《考试说明》上规定的十篇文言文海练



《〈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温故而知新

7、士不可以不弘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

1、同“悦”,愉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罔:迷惑。殆:危害  4、齐:相同  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故,旧的知识  7、弘毅:宽广,刚毅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每日反省自身品德修养的句子:                 为人处事要                   。

⑧《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谈学习态度的:      。谈学习方法的:            &nb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09:48:00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  19、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  20、余/因得/遍观群书。  21、(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22、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



(06吉林)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蒋士铨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③差():同,病愈。

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       ,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2分)

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

①手自笔录                     暇更录唐宋人诗

②尝趋百里外                   未尝寝

11、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



12、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



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



答案:9、序或赠序;记。(共2分,每空1分)   10、①抄写②曾经(共2分,每小题1分)  11、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共2分)    12、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2分)    13、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14、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2分,结合经历和体验谈1分,语言表达1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09:48:00 | 只看该作者
答案:15.①因此     ②得到    ③懈怠,放松     ④钱财    (4分,各1分)

16.①  (2分)  17.  B  (2分)  18.(4分)①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②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要点与评分:扣住基本字词,译句要通顺。每句2分。19.(1)  C  (2分)

(2)(3分

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例二: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要点与评分:可从母亲的角度说,也可从欧阳修成长的角度说。结合文段说出看法2分,语言表达1分。



(07宁德市)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09:48:00 | 只看该作者
扣0.5分,句子不通顺扣O.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8.2分    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

9.3分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虚心请教(各1分)





(06宁波非课改)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7-24题。

(一)(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弗之怠                                (2)走送之

(3)未尝稍降辞色                          (4)俟其欣悦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B、弗之怠(指代抄书)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                  D、益慕圣贤之道(的)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0、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2分)



答案:17、(1)懈怠(松懈、怠慢)(2)跑  (3)脸色(神色)  (4)等待(等到、等)(4分,每小题1分)  18、C (2分)  19、(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还是有所收获的(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些知识)。(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20、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2分,答出“学习刻苦”或“求学诚心”给1分,答出“尊敬老师”或“守信用”给1分)



(06厦门)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无从致书以观

③弗之怠                     ④家贫无资

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   )(2分)

假  ①借。 ②宽容。 ③如果,假如。 ④非正式的。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2分)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09:47:00 | 只看该作者
2008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_古诗文阅读(四)

《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阅读课)

1、文学常识、作者 明朝著名文学家 宋濂

2、重点字词解释。(见课本)

3、理解背诵。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表明第2段观点的句子是: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思考、(1)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2)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3)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4)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5)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6)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7)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5、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6、重点段翻译。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去请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06广东非课改)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6至9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专心致志    B.益慕圣贤之道    精益求精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母色    义正辞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译文                                      

8.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

答:                                                           

9.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                               ;

(2)                            ;(3)                               (3分)

答案:

6.2分    A  (A致:取得/集中  B益:更加  C患:忧虑  D辞:言语)

7.3分    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原旬中词语翻译错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09:47:00 | 只看该作者
D、 影:回清倒影  盖竹柏影也

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夏水襄陵(         )(2)素湍绿潭(           )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晴初霜旦(         )

(5)属引凄异(       )(6) 良多趣味(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

5、第(4)段所写之景有何特点?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答:特点:           ;感受:                                            。

6、选文共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其特点怎样?

答:所写景物有:               ;其特点:                                。

7、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壁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8、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

夏:               春:               秋:

9、第三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D 2、B

3、(1)漫上(2)急流的水(3)飞奔的马(4)早晨(5)接连不断(6)很;实在

4、(1)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2)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寂静 凄寒 充满哀愁

6、山、水、树 清荣峻茂(.清清的泉水一路跳跃着,闪动着活泼的光;树木茂盛繁密,山峰高而挺拔,野草密密的,好象连风也吹不过。)

7、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险 秀 凄(答案不唯一)

9、突出秋天三峡的凄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09:47:00 | 只看该作者
答案:

3、(1)端起洒杯    (2)考虑 或:想着    4.B   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6.(C) 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07枣庄市)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参考答案7.A  8.D  9.C



《三峡》(作者:郦道元)[南北朝]

一、精要笔记:

赞美三峡雄伟而秀丽的山水风光。第一节写三峡的山高,第二节写夏水之急,第三节写春冬山林间的水清,第四节写深秋时节的凄凉。

二、解释词语答案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通“缺”

2、重岩叠嶂          直立象屏障的山峰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上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接连不断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即使。奔:飞奔的马。疾:快

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8、飞漱其间                急流冲荡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答案:

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认为很快。

2、水清、树木茂盛、山高、草盛,真是情趣无限。

3、假如不是正午或半夜,是见不到太阳或月光的。

4、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也不消失。

5、天刚晴或直霜的早晨,树林和山间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四、简答:

1作者依次写了三峡哪些季节的景?这些景象有一种怎样的美感?

2体会最后一段写景的语言特色,看用了什么词把秋景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答案:1、依次烈军属了夏、春冬、秋四个季节的风景;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2、林寒涧肃

五、简答: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B、或王命急宣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C。2、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答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即可)悬泉瀑布,飞溯其间4、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阅读《三峡》回答:

1、解释各组词语意义相同的是(   )

A、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陵: 夏水襄陵   暮至江陵

C、清: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4-18 14: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