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班科学活动优秀设计与教学反思——蛋宝宝浮起来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07:4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例背景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价值:
1.指导思想:
随着对科技教育的普遍重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重性。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科学是一种工具,犹如一把锋利的刀,须用刀做有益人类的工作。为此,世界各国在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同时,十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科学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培养科学人文素养的教育,而科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通过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学习,结合我园特色办园(早期教育和学学教育),我设计了该活动,我希望由此类操作性、实践性的科学活动来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亲近感、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亲身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寻找“合乎自然”的答案,获得对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过程。引领幼儿热爱科学、关爱生命、善待生灵、主动探索、勤于创造。
2.目标及其价值:
“兴趣和疑问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班的孩子们已经发现了诸多蕴藏在身边的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于是我们教师就应该也顺从地将孩子们所感兴趣的或是有疑惑的科学现象着手,引导孩子们去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其实“科学研究”或是“科学家”他们与孩子们的距离根本不遥远,我们教师就能借助各类操作材料、课件等教具,并运用孩子的各种感官,了解“沉浮”;当孩子们对沉浮的基础概念已经基本了解后,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学情分析
1.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具有“沉浮”的概念。
2.思维能力:具体形象思维以及初步的逻辑思维。
3.探究能力:初步有探究的欲望,喜欢观察周围新鲜事物及变化,还没有形成自我探究的能力,需要老师进行相应的引导。
4.学习能力:善于发现、喜爱探索,更加热衷于动手实践。
5. 学习方法:观察发、实验操作法。
——学习需求分析
“兴趣和疑问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班的孩子们已经发现了诸多蕴藏在身边的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于是我们教师就应该也顺从地将孩子们所感兴趣的或是有疑惑的科学现象着手,引导孩子们去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其实“科学研究”或是“科学家”他们与孩子们的距离根本不遥远,我们教师就能借助各类操作材料、课件等教具,并运用孩子的各种感官,了解“沉浮”;当孩子们对沉浮的基础概念已经基本了解后,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文本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和教学理念
沉浮是幼儿生活中熟悉和常见的科学现象,它表示了物体在水中的一种绝对的、肯定的终极状态,幼儿对它的认识是确定性的。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却很少被提及,因为这一模糊、复杂的现象对幼儿来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所以老师遇之或视而不见或避重就轻或搪塞而过,但它却真切、实在地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并时常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猜测、寻找、自我探索,让幼儿初步感受、理解这一现象,激发幼儿从小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存在。
2.幼儿能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能积极思维,有主动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塑料容器若干、熟鸡蛋若干、奶粉量勺若干、水盆若干、食盐若干、少许奶粉、果汁粉。
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实录
一、猜一猜蛋宝宝沉浮的位置
1.出示内装等量淡水、盐水的两个烧杯,引导幼儿比较:两个烧杯中的水一样多吗。
2.出示鸡蛋一个:今天蛋宝宝要跟水玩个游戏,小朋友想看吗?蛋宝宝到了这两个装着水的烧杯里会怎么样呢?
3.猜猜蛋宝宝在盐水、淡水里的沉浮状况。
教师设疑:蛋宝宝到了第一个水杯里(淡水)会怎样?它是沉下去,还是会浮上来?(幼儿猜测并用身体动作表示沉浮结果:站表示浮,蹲表示沉――实验验证――幼儿观察结果――师幼一同完成记录)
继续设疑:蛋宝宝到了第二个水杯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猜测并请幼儿分别把磁吸标记贴在自己猜想的水位上――实验验证――幼儿观察结果――师幼一同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评析:“猜一猜”形式的设计,使得活动一开始师幼双方都以开放的心态进入氛围,围绕着蛋的沉浮展开争论,大胆联想,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民主宽松的心理环境,融洽了师生关系;同时,在让幼儿使用身体动作和标记符号表达预测结果的过程中,使得幼儿在活动中敢想、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这一过程,教师始终把幼儿放在首位,他们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使活动形成了质疑――猜测表达――验证――记录结果的良好开端。)
二、找一找蛋宝宝沉浮的秘密
1.幼儿针对观察到的现象自主提问。
看了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小问号”,把你的问题提出来,好吗?
(评析:发现问题是幼儿进行探究的先决条件,这一环节的设计把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专利权让给幼儿,有利于促进幼儿积极思维的发展,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同时更利于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内在动机。)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
哎呀,这倒奇怪了,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怎么到了第二个杯子里会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寻找蛋宝宝沉浮的原因。
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缘由:鸡蛋在装有淡水的杯子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里是浮上来的。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
那么是不是鸡蛋在盐水里都会浮起来呢?在加了多少盐后才能浮起来呢?我们一起动手来试一试,好吗?
(评析:这既是对上一结论的不确定性疑惑,又自然渗透了对下一步骤中的实验观察的要求,让幼儿带着强烈的好奇与急切想知道结果的心态进入实验中。教师提出矛盾性的问题,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进行思考,尽情发表对问题的看法,这也是幼儿将头脑中的新经验与原有的旧经验发生联结、进行迁移的过程。
三、做一做蛋宝宝沉浮的实验
1.理解记录图表所示的实验方法。
2.提出实验要求:两两分工合作,明确怎样加盐、搅拌、记录注意点等等。
3.幼儿实验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实验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
(评析:幼儿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大多来自直接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本次实验中,加盐量的多少,搅拌、溶解的程度,都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教师对幼儿的实验结果的判定都应视不同的实验方法而言,决不可为追求统一结果而扼杀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在幼儿确实因自身经验和能力的局限使探究活动遇到障碍时,才给予一定的帮助。)
四、说一说蛋宝宝沉浮的规律
1.(展示幼儿的实验记录卡)从记录结果中讲讲自己的实验感受并发现鸡蛋沉浮的规律。
2.继续设疑:为什么鸡蛋在加入1勺、2勺盐的盐水中没有浮动,在加入3勺、4勺……盐的盐水中会慢慢浮上来呢?
(评析:这个环节中教师指出了矛盾的事实:同样在盐水中,为什么鸡蛋有沉有浮?让幼儿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探索形成认识:不同浓度的盐水中,鸡蛋的沉浮是有一个过程的,只有在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才能在水中浮动直至全部浮起来。并且通过集体讨论交流,让幼儿对自己所思所为进行一次梳理,以此强化新获得的经验。)
3.除了在盐水里鸡蛋能浮起来,你还有什么办法让鸡蛋浮起来呢?(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由想像讲述)
(评析:这一环节的讨论,让幼儿知道:让鸡蛋在水中浮起来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从而培养幼儿思维的多向性、开放性。同时,也顺应了“科学来自生活,最终必然回归生活”的宗旨。)
活动延伸
1.如果在盐水里不断地加盐,鸡蛋还会往上浮吗?
(评析:科学活动是没有终结性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改变,不断地提出新的假设和解释。因此,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显得尤为必要。)
2.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发现鸡蛋在其他液体中(如糖水等)的沉浮情况及其他沉浮现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07:48:49 | 只看该作者
教 学 反 思
“猜一猜”形式的设计,使得活动一开始师幼双方都以开放的心态进入氛围,围绕着蛋的沉浮展开争论,大胆联想,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民主宽松的心理环境,融洽了师生关系;同时,在让幼儿使用身体动作和标记符号表达预测结果的过程中,使得幼儿在活动中敢想、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这一过程,教师始终把幼儿放在首位,他们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使活动形成了质疑――猜测表达――验证――记录结果的良好开端。发现问题是幼儿进行探究的先决条件,这一环节的设计把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专利权让给幼儿,有利于促进幼儿积极思维的发展,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同时更利于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内在动机。幼儿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大多来自直接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本次实验中,加盐量的多少,搅拌、溶解的程度,都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教师对幼儿的实验结果的判定都应视不同的实验方法而言,决不可为追求统一结果而扼杀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在幼儿确实因自身经验和能力的局限使探究活动遇到障碍时,才给予一定的帮助。科学活动是没有终结性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改变,不断地提出新的假设和解释。因此,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显得尤为必要。


同 伴 互 助
大班年级组教师对此活动的点评:
教师注意把握教学重点,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去探究、探索,并习得知识经验。而且教师的课前准备十分充分,工作态度十分认真。建议:“调查表”可以以纵向呈现并进行及时分析。


专 业 引 领
幼儿园陈院长以及保教主任对此活动的点评:
1.师生之间对话式的交流非常融洽和温馨;
2.注重了个别差异,活动中能够照顾到每个孩子的需求,不断激励,给孩子再次操作的机会,并且能及时分析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3.教师在试验“失败”时,应将其原因的探索交给孩子来发现,从而习得更丰富的经验,内化为一种不怕失败的科学探究素质。另外,在活动的结束部分,教师还可以抛出一个问题,即延伸问题:试验中我们运用的鸡蛋是生的还是熟的,从而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8 13: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