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9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复习教师讲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5:4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字词积累

【目标】

1.正确识别本册教材所涉及的常用汉字的字形、把握字音、明确字义。

2.汉字书写的规范、正确。

3.在特定环境中的正确应用。

【方略】

重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的生字、词语,大纲要求的常用字,把握好汉字的音形义,并能在特定环境中正确应用。

重点词语

憧憬 裨益 广袤 跌宕 真谛 肃穆 惊羡 弥漫

蓦地 肇祸 徜徉 缭乱 镌刻 迸溅 呜咽 摒弃

犀利 撷取 怪僻 荟萃 伶俐 酝酿 磅礴 自诩

苦涩 滑稽 粗糙 祈祷 缥缈 和煦 称职 踌躇

镶嵌 抖擞 和蔼 绚丽 剔透 确凿 倜傥 嫉妒

殷红 颓唐 风靡 恍惚 倔强 嘱咐 逞能 挑衅

瞻仰 矗立 静谧 点缀 炫耀 嬉戏 璀璨 繁衍

蹒跚 翩跹 俯瞰 勾勒 翱翔 蕴含 稍逊 寂寞

波澜 惆怅

崇山峻岭 色彩斑斓 罪魁祸首 赏心悦目

摇摇欲坠 惊恐万状 汹涌湍急 猝然而至

井然有序 巍然屹立 相提并论 走投无路

怡然自得 明察秋毫 白驹过隙 谈笑风生

通幽曲径 闲情逸致 根深蒂固 锲而不舍

感人肺腑 骇人听闻 轩然大波 别具匠心

变幻莫测 人迹罕至 面面相觑 慷慨激昂

挥洒淋漓 呕心沥血 危言耸听 潜移默化

二、语言运用

【目标】

1.把握语言特色和语义特点,能从不同角度的理解句子。

2.联系生活,明确要求,找准解题的突破口。

3.语言通顺流畅、文明得体。

4.进行语文生活储备。

【方略】

1.关注生活焦点、社会热点,多渠道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2.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

3.切实领会题目要求,置身情景,表达恰当。

4.依据内容,规范答题。

【题型分析】

复习语言运用时,注意以下题型:

1.仿写(包括对对联)与续写,复习时,要分析例句或文题中的提示部分,配合语境,按具体要求进行答题。

2.新闻提取类应用,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找准关键词,根据要求,简洁概括的进行表达。

3.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这是我们复习语言运用时的重点,也是必考的内容之一。口语交际主要是以书面的形式,通过设置情境,要求考生能写出言外之意,能准确的表达出人物的特色语言等。具体情境的设置一般有:请求、劝告、委婉拒绝,做小记者、主持人、导游员等,讨论问题时发表意见、进行辩论,不同的语境下话语转述、复述、语气等,现在更多的是社会热点的图标文字、新闻材料等。

复习这类题,要掌握好以下知识:(1)言之得体,应根据具体特定的情景,紧密联系生活采用得体的用语。复习时,积累对生活现象的看法,注意语气的表达或委婉、或激动慷慨、或含蓄等。(2)言之有“物”, “物”即内容。要摈弃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其词的言语,话语力求清楚、明白、简洁。(3)言之有“序”, “序”,即顺序。说话有合理的顺序,不颠倒混乱。语言连贯,力求意明句畅。(4)言之有“节”, “节”即简明。答题时要满足试题要求,简明有序做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主要有调查实践类、活动策划类以及材料提取类、兼顾语文其它形式类等。

复习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通过办刊、板报、表演、讨论等培养自己的能力。(2)通过调查确立自己研究的主题,制定计划,写出研究报告等。(3)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写批注心得体会等,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4.了解修辞手法及作用,自己总结,积极运用到解题中实践。

5.了解病句,掌握病因,注重语境及平时积累解题方法。

【练习】

在“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的口语交际中,请你根据以下图画。请你运用在活动中得来的知识与能力,完成以下各题。

图一

图二

下面是不同经历的人,看了上面图画的感慨,试将序号填空。

A.军姿国威,民族强盛,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将一去不复返。B.解放军叔叔好威武,我长大后要做一名解放军战士,保卫祖国。C.强国盛世,科技先行,我一定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国家建设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1)小学生看后会说:( )

(2)你作为一名中学生看后,会说:( )

(3)参加抗日的老战士说:( )

三、古诗文名句积累

【目标】

能识记、默写课内外的古诗文名句,能根据诗句的意思进行默写、迁移、拓展。

【方略】

1.按大纲要求熟记,领悟关键字词句的含义。

2.记忆准确,不得填字、漏字、出现错别字,学会整理错别字,并分析原因。

3.有意识的对平时背诵的古诗文,要比较、归纳,并写出感悟,以加深印象。

4.制定计划,定时检查自己,避免遗忘。

【题型】

1.记忆性默写:直接写出与所给诗文名句对应的上句或下句。

2.理解性默写:根据提示或要求,默写出与提示相符合的句子。

3.迁移性默写:设置某种特定情境,根据语境择句描述;根据提示,默写某一类别的句子。

【练习】

1.《次北固山下》诗中既写出了时间更替,又暗示时光流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诗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蕴含事在人为的道理。

4.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诗人如画家设色,描摹出春天特有的景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西江月》中,表达诗人陶醉于即将丰收而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古人写秋常常与“愁”联系起来,可刘禹锡在《秋词》中却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 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唱出了对秋的无限赞美与热爱。

7.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通过幽静环境的描写表现人的心情与自然景色和谐相融的诗句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甫《登岳阳楼》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气势磅礴恢弘,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

9.党的领导干部当如唐代诗人虞世南《蝉》诗所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

10.杜甫《孤雁》中最能体现孤雁念群的那种情深意切,哀痛欲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登临黄鹤楼,白云悠悠,黄鹤杳然,此情此景让我们不禁想起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

12.《归园田居》中能表现诗人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六月是我省大部分地区收割小麦的季节,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4.苏轼《水调歌头》表达出对兄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辛弃疾《破阵子》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激烈的战斗场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5:46:12 | 只看该作者
四、文学常识

【目标】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方略】

在复习时可采取分类方法积累,也可以列图表等。

【练习】

1.冰心,原名________,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主要作品有《________》、《冰心散文选》等,还有诗集《繁星》《________》。

2.《社戏》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

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原名_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

________。

3.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________、诗人、学者、 ________。主要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荷塘月色》、《绿》等。

4.柳宗元,字子厚,著名的________ 、哲学家,是________之一,代表作《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五、名著阅读

1.《汤姆·索亚历险记》

主题: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作者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思想和创作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的发展阶段,如短篇小说《竞选州长》。

写作风格

融幽默与讽刺一体,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小说杰作,又是悲天悯人的严肃!

2.《西游记》(略)根据以上格式,自己整理。

一、诗词欣赏

以课内诗词为主,兼及 “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包括现代诗词赏析。

【目标】

1.反复诵读、联想,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及凝练性。

【方略】

1.掌握课文内容,夯实基础。2.整理积累规律,学会方法。3.适当训练,强化能力。

【练习】

欣赏《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第一句交代__________,第二句是说过居延属国,点明了此行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试着品析其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依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依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进行描写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能默写出哪些描写沙漠的诗句?说说它们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目标】

1.顺畅朗读课文,注意断句。

2.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特殊句式,正确翻译句子。

4.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浅显文言文主题。

5.了解常见的词语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古今通假、词类活用现象。

6.分析文章内容,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并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想。

【方略】

1.对重点篇目,熟读、诵读等多种形式培养语感,把握内涵。

2.依纲靠本,识记和理解课本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列表积累。

3.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技巧,应用于实际。

4.对文章的内容的分析和评论,要联系生活,领悟作者意思。

5.对待开放性试题,要立足作者创作的背景、情感、意境去思考,力求新颖。

【练习】

1.指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_____通______义______________

②反归取之 _____通______义______________

③项为之强 _____通______义______________

④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 _____通______义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意词性的变化)。

①先自度其足( )

②鞭数十,驱之别院( )

③便实钉之( )

④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 )

⑤富人于五所园也( )

⑥船载以入( )

3.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

(1)之

①至之市而忘操之( )

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

③故时有物外之趣( )

④心之所向( )

⑤土人谓之“傍不肯”( )

(2)以

①以丛草为林( )

②岁以大穰( )

③俱以假山显( )

④以为神( )

(3)而

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②拔山倒树而来( )

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

(4)其

①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②蹲其身( )

③其虫旧曾有之( )

④人履其板( )

4.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不见曦月( )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③良多趣味( )

④晴初霜旦( )

⑤重岩叠嶂( )

⑥沿溯阻绝( )

(2)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 B.哀转久绝 C.技止此耳 D.属引凄异

(3)翻译下面句子。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2: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5:46:26 | 只看该作者
【方略】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5.跳读文章,斟酌答案,规范答题。

【知识储备】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比较、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以小见大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十八、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十九、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七)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八)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目标】

1.情感真实,充满心灵的感动;

2.具有想像力,能引发人们的想像与思考;

3.体现出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一定的思辨能力;

4.构思新颖,有创意;语文优美,富有独特的个性。

【作文八注意】

1.认真审题,不要偏题。分析作文的具体要求,注意文体和字数。

2.话题作文,应围绕话题拟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

3.有一个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尽可能前后照应,开篇点题,结尾深化中心。

4.行文语言尽可能生动,对人物、场景多描写。可引用名言警句,运用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选材新颖,不落俗套;可尝试书信体、日记等写作形式,有创造性。

6.段落灵活,根据需要实时分段,切忌三段式。

7.书面整洁,书写规范,写好后不宜再做改动。

8.先构思,思考成熟后再作文,不要匆忙下笔,边写边想。作文前脑海里一定要有文章的轮廓,就是有写作的提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7: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