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8 09:59:57
|
只看该作者
三、等待——让学生自我否定错误
新课程的课堂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它不是教师可以完全预设的,教师也不可能牵着学生走进自己的教学设计的轨道。再加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对事物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而且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思考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更何况,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有探索,难免就会有出错。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或理解有偏差,或思维不够深刻,或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捕捉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教学资源,特别是要等待学生的错误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功能,提供他们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合作交流,各抒己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在上《平均数》一课时,出示一个五一期间(5月1日—5日)北京博物馆参观人数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估计这5天(1200、 1300、100、800、700)参观的平均人数大约是多少人?学生纷纷进行估计,有的说估计有1300人,有的估计有1000人,也有的估计900 人,可有个学生说有1500人。对于学生的估计结果,吴老师未做任何评价,而是说:“你估计的准吗?请你计算一下。”等结果一出来,吴老师首先肯定了估计结果是1000的学生,并赞扬他说:“你估计的可真准啊!”然后,吴老师又把话筒递给估计1500的这位同学:“你去采访一下他们,怎么会估计的这么准。”估计结果是1000的同学非常自豪地介绍了自己的想法。这时,吴老师又回过头来问估计1500的同学:“你现在有什么启发?可以介绍给全班同学听一下吗?”最后,吴老师同样热情洋溢地表扬了这位同学:“虽然错了,可是他能从同伴那么得到启发,不但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而且学到了好的学习方法,以后学习一定会进步的”。
上述教学片断,老师本着一颗真诚的心让学生进行交流,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被老师重视和尊重。在这种安全的心理环境下,学生身心愉悦地学习,并实行优势互补,达到共同促进和提高的目的。而教师却用真挚的爱去欣赏着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真诚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即使是原先错误的学生,也能在与同伴的交流和对话中,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原因,从而进行自我否定,掌握正确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真正为所有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四、等待——让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新课程对于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同时,新课程也非常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相价评和自我评价,这样,会有效地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反思,让他们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开发。
比如在《解决春游中的实际问题》一课时,有这么一道题,六年级45个同学去公园玩,公园规定:门票每人10元;一次性购票50张以上(含50张)享受8折优惠。请你设计一下购票方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得出了下列四种方案。
方案一:10×45=450(元)
方案二:10×50×80%=400(元)
方案三:10×50×80%=400(元) 400-5×10=350(元)
方案四:10×50×80%=400(元) 400-10×80%×5=360(元)
面对四种方案,汇报的同学说出了各自的理由。方案一是每人用10元买票;让学生每人各自买票;方案二是按八折买票50张;方案三是先按八折买票50张,再把多余的5张票以原价卖出;方案四认为把多余的5张票以8折卖出。面对学生出现的四种购票方案,教师没有立即做出任何的评价,而是去等待学生做出评价。学生的评价很快集中在对多余5张票的处理上了,主要有3种不同的观点:①按原价(10元)的价格出售多余的5张票;②按打折后(8元)出售5张票;③把这5 张票送给去公园玩的老人或有生活困难的同学。经过一番讨论后,学生普遍选择和接受了观点③。
上述案例,学生虽然没有选择最省钱的方案三,而最终确定选择用钱比较多的方案二。但是,通过学生对方案的自我评价,学生不但学到了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学会用人性化的眼光去看待具体的生活问题。学生在不断评价和反思的过程中,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也许已经对学生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一些颤动,难道这不是我们期望得到的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