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7 10:39:00
|
只看该作者
一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对事业深沉执着的热爱是成功的第一步。他们一旦选择了语文教育事业,便无怨无悔,一往情深,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并乐此不疲,以此作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最佳途径。正如于漪所说:“天地间最美的是生生不息。教师辛勤耕耘,把理想和智慧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生命就闪发出灿烂的光彩。”李元功也说:“热爱学生,是教师人生交响乐的主旋律——为学生倾注的点点心血,即人生交响乐的个个音符,而培养学生的辉煌成果,则是教师人生交响乐的高潮。”
二是勤奋学习,锲而不舍。语文老师自身的语文素养,直接决定着其教学成就的大小。这些优秀的特级教师无一不是勤奋学习的楷模。不管承担着多么繁重的工作,他们都能坚持学习,刻苦钻研,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如饥似渴,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可能没有多么高的学历,也许并非科班出身,如吴昌顺高中毕业即留校当语文老师,从教师到校长直至退休。钱梦龙只有初中学历,先当美术教师,后改教语文。于漪原是教育系毕业,先教历史,后又改教语文。但是,强烈的使命感,高度的敬业精神,使他们对语文教学,进而对语言学、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历史等诸多学科,仰之弥高,钻之弥深,同时又是“活”学,不死啃书本,更不迷信书本,而是紧密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进行的,一步一个脚印,积累了丰厚的学养,既是教坛名师又是文章高手,终成一代语文大家。
三是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他们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非常重视对我国语文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吸收,发扬光大。读他们的著述,中国语文教育的传统精华充溢于字里行间,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不时闪现。如于漪论民族精神与语文教育,李元功之论师道尊严,钱梦龙之论自读自得与语感培养,蔡澄清的点拨教学,等等,都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这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的产物。这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昭示我们:语文不同于别的学科,作为母语教学的课程改革,拿来主义是必要的,但更应认真研究本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守正出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
四是魅力独具,各擅所长。这些著作是他们语文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教学风格各有千秋,美不胜收。于漪的激情澎湃、魅力四射,钱梦龙的导读艺术、诗书才情,蔡澄清、李元功的点拨优化、春风化雨,吴昌顺的文思汹涌、雄辩滔滔,张大文的语感、文体沟通训练,谷震需的写作教学理论,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将成为激励后学追寻语文教育真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的源泉和动力。
一个教师,如果仅仅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恐怕永远也无法成为名师。他们的特别之处在于,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使其具有以下共同的学术特点:
一是实践性。无论是蔡澄清的“语文点拨教学法”和“积累·思考·表达”的“语文能力发展三部曲”理论,李元功的“五步导读法”“语文教学优化观”,还是张大文“语言——思想——语言”“在积累中实践”的教学思想,谷震需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写作修养观,都是针对语文教学的实际提出的,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这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思想,切实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因而其影响才由学校到地区,进而及于全国的。
二是科学性。他们所总结归纳出来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不是空洞的、无根蒂的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并随时受着语文教学实践检验的教学思想。这些教学经验和教育思想,已经突破了教学经验的局限而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地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这些语文教育思想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提出的,也不是从国外同行的有关论著中引进的,而是以他们长期各具特色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升华而成的,因而是科学的。
三是实用性。由于他们长期从事语文教育事业,其教学经验和教育思想形成于青春涌动着的中学校园,来源于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其间凝聚着他们指导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鲜活过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实践感受与体验,自然不同于专家书斋里的高头讲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他年轻语文教师易学、易懂,便于模仿与创造。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刘国正、张定远先生在《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的“后记”里说:“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长远的发展,靠什么?借鉴外来的东西是必要的,但由于语文教育的特质,主要应该靠自己:一是靠本国的语文教育大家的理论指导,再是靠从实践中产生的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思想。两者如鸟之两翼,两翼一齐扇动起来,语文教学改革迟滞的步伐,高翔于汗漫的云表,是大有希望的。”钱梦龙有诗云:“二月东风似女郎,飞红点翠写春光。料应难染参差柳,先试心梢几缕黄。”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教育的百花园中一定是一派繁花似锦、争奇斗艳的新景象。
陶行知《创造宣言》:“教师的成功,在于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不想超过老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不想让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中国目前最严重的教育危机,莫过于“不合格的教师教出更不合格的学生”!
只有成名成家的教师才能教出成人成才的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