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013-1-4 14:35:0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部分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续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与发展。
四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并且注意阶段性目标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力求准确体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一、识字写字:除了数量上的要求,写字的能力也不同。低年级写铅笔字,中年级写钢笔字,开始练习毛笔描红,“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说,从“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到“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低年级“学习独立识字”,中年级“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二、阅读方面:低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中年级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开始学习默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低年级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中年级提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此外,在中年级也开始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如,“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借助词典,理解生词的意义等。
三、口语交际:低年级“学讲普通话”,能简单讲述自己的见闻;中年级“能用普通话交谈”,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感受和想法。
四、习作:低年级写话书面表达从有兴趣到自由表达。
这些明显的阶段性的要求,在本册教材中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训练,得到很好的体现。
第二部分 教材结构
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8个专题单元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
单元结构:
1、导语
2、课例:精读和略读,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部分课文安排有“资料袋”
3、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固定栏目)
《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机动栏目,各交叉安排2次)
第三部分 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加强教材的整合性。1.围绕专题精选课文。2.各项教学内容都围绕本组专题设计。3.每组的前后内容互相联系,环环相扣。 (例如p41第三单元)
二、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1.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
(1)思考对词语的理解,如,《蟋蟀的住宅》中的“‘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呢?”《呼风唤雨的世纪》中的“‘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2)体会用词的精妙,如,《颐和园》中的“‘慢慢地滑过’中的‘滑’字用得真好”;
(3)设法理解句段的内容,如,《爬山虎的脚》中的“我来画一画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白鹅》中的“联系上下文,我体会到了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5)读了课文产生的联想,如,《去年的树》中的“这时候鸟儿会怎么想呢?”
这样编写的意图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反复实践,学生就能逐渐领悟到读书时应该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从而提高自己读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
(1)自己提出朗读、积累的要求,例如,“我要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课文中许多地方是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我要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探究,例如,《鸟的天堂》后的“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有的是就某个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与大家交流感受,例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后的“读了课文我很受启发,我想和大家交流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体会”。
编排意图: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学,学会与老师、同学合作学习。
3.“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1)“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一些语言现象,发现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2)“展示台”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
(3)“宽带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4.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这是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一种形式。“词语盘点”中所列词语只是保底的基本要求,学生的自查自测可不限于此,还可补充自己在本组课文学习中注意到的其他词语,甚至是课外语文学习中积累的词语。通过自查自测,在字词学习方面做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
此外,教材中还安排了选读课文和适量的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
三、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1.引导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2.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
3.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
4.安排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第四部分 各部分的具体教学及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教学
(1)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己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所附选读课文中的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
(2)关于识字。识字与识词的结合,是巩固识字的很好方法。指导每篇课文的阅读,都要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出现的由熟字构成的新词,多读读,记记,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3)关于写字教学。在课内给学生比较从容的写字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都留到课外。教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
二、关于阅读教学
1.练习朗读和默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默读也是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默读比朗读速度快,也更利于思考,要搜集、筛选各种信息资料,主要是通过默读。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如,《搭石》中的“我明白什么是 ‘搭石’了”。
(2)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如,《观潮》中的“我仿佛感觉到了那种壮观的景象”。
(3)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如《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的第二题。
3 、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引导体会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
4.领悟表达的方法。
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如,《飞向蓝天的恐龙》的课后第三题:“我发现课文中的语句表达得很准确。例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让我们找一找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例如,《观潮》《蟋蟀的住宅》的课后第三题。
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如,《白鹅》中体会承上启下过渡句的作用;《颐和园》中引导发现作者是怎样点明游览顺序的。
四是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如,读了《白鹅》和《白公鹅》,我们会觉得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特点是那样相同,形象都栩栩如生,但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又迥然不同;老舍的《猫》和《母鸡》,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但写法完全不一样,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会受到很多启发。
对于表达方法的领悟,教材中都采用了启发式,有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发现,有的是先举一两个例子,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读读,体会体会。
5.积累语言。教材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10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也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但对此教师也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把背诵、抄写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有的学生就不背,不抄。这种情况是可能存在的。这正说明了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的习惯,有待教师下功夫培养,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满腔热情地、及时地表扬、鼓励,也需要严格要求,督促检查。二是背诵、抄写的自由度大了,没法考查。希望老师们在实践中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符合课改精神的行之有效的测评办法。
6.向课外扩展延伸。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如《长城》,提出“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有的引向课外进行观察,如《火烧云》后的“我们这儿也有比较奇特的景物,我要去仔细观察观察”;有的安排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如《颐和园》一课后,引导学习课文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还有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加以思考,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的“我也要想想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
7、精读课文,“精读”什么?
(1)解读题目。a. 解词语。b.题目的意思。c.拟题理由
(2)解读段落。a.归纳自然段的意思。b.理清自然段之间的关系。c.分逻辑段
(3)解读主要内容。
(4)解读主题
(5)解读特殊的句子。中心句(总述句)、过渡句、照应句、意义深刻的句子、各种修辞句等
(6)解读有灵性的词语。用词准确的、生动形象的、赋有情感的等
8、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没有安排认字、写字的要求。学习略读课文,与学习精读有所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一般1课时完成。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9、选读课文的教学。
教材后附有8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如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
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通过交流,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三、口语交际教材与教学
本册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内容有: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自己喜欢的动物,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的以讨论为主,如,讨论如何保护文物;有的要模拟生活情境练习交际,如,感谢和安慰;有的带有比赛游戏性质,如,看图比眼力;还有的是讲故事,演短剧,如,第三组的讲童话,演童话,第七组的讲成长的故事,演成长的故事。
1.进行以交流为主的口语交际,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二是要让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讲清楚。
三是要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2.以讨论为主的口语交际,如,“保护文物”。讨论和交流不能截然区分,只是侧重点不同。在上述以交流为主的口语交际中,学生个人的发言应该能说三五句或一两段话,而讨论往往是围绕一个话题七嘴八舌。
3.在一定情境下的口语交际,如,感谢和安慰。感谢和安慰是实用性比较强的口语交际,要做到感情真实,说话得体。
4.进行看图比眼力的口语交际,要营造一种比赛的氛围,不要过早讨论,不要过早把答案暴露无遗,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步骤的安排上动动脑筋。
5、讲童话、演童话,讲成长故事、演成长故事。
这种口语交际,是与习作合并编写的,可以讲或演读过的、了解到的故事,也可以讲或演自己写的故事。所以这次口语交际最好是在习作之后进行,先写后交流,这样,习作为口语交际作了准备,口语交际又成了习作成果的展示。
四、习作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教材与三年级一样,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
一是在每组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八次。这八次习作,有四次与口语交际合并安排,“语文园地八”的习作虽然与口语交际分开安排,但内容上联系紧密。之所以分开叙述,是为了突出“我们的奇思妙想”这个话题,而习作的题目不一定是这个。
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四次小练笔。小练笔与阅读的结合是多角度的,有的是写阅读时所想到的,有的是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写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有的则是把了解到的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记下来。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习作,有以下四个特点:
1.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写实和写想象。
写实:强调如实表达,反映真实生活,切实提高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和记实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
写想象: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想象是否合理要求不能过高,只要敢于想象并把想象的事物写下来就行。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不等于放弃老师的指导。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能使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获得成就感,这也是激发习作兴趣的最好的方法。
☆能使学生逐步体会到,习作是生活的需要,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往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交流本身也是很好的评改习作的方法,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对于习作的评价能力。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同时起步,修改的习惯在习作开始之日就加以培养。中年级对修改的要求不宜过高。“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不从语法的角度严格要求,主要是指别人看不明白的,或与事实明显不符的,以及错别字及明确的用词不当。
要提高习作教学的质量,必须认真抓好习作前的指导、习作后的讲评、对学生习作的修改这几个环节,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写多练。下面就这几个方面提点建议:
1.习作前的指导应重在激发兴趣和开拓思路。作文前的指导主要抓好两件事:
一是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进行这项习作;二是拓宽学生思路,使学生感到有很多内容可以写,至于究竟写什么,怎么写,则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
2.充分发挥习作讲评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习作讲评主要应突出两个环节:一是要突出习作的展示和交流。二是要突出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展示和交流的面要宽,可以是成篇习作的交流,也可以是精彩片段的交流;可以在全班交流,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有向别人展示作品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向全班推荐习作,这有利于学生认真倾听,互相学习,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习作的评价能力。
可以安排小组互改再自己修改,也可以采用师生共同修改一篇习作的方法。
有的组的习作给学生多种选择,在作后讲评时,无论是交流展示还是评改,都要兼顾到供选择的几个方面。
3.批改习作要尊重学生的表达,鼓励学生的进步。批阅时,要全面关注习作的语言和文中的思想内容。对于写得好的语句,可以用波浪线或用双圈标出,对于有创意的表达或独到的见解,还可以加上赞美性的评语。发现明显错误的词句,要用学生容易理解的符号启发学生自己修改。如果有消极不健康的内容,则应妥善引导,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4.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写多练。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写多练。 每学期的八次习作,应切实抓好,使学生练得确有成效。但仅有这八次远远不够,必须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写日记是练笔的最好形式。教材中引导学生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并且可以利用观察日记的材料,修改加工成一篇习作,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五、综合性学习教材与教学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1.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 先让学生把任务、要求,方法弄明白,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活动计划。
2.平时多加关心,并结合课文的学习适时引导、提示。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并结合有些课文的学习,对综合性实践活动加以具体引导。
3.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都是展示交流的形式。展示台中提到的还只是举出几个例子,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创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