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23 17:48:41
|
只看该作者
三、
课堂沙龙,让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
有些知识本身就枯燥无味,如果我们还采用中规中矩的方式,呆板高深的学术讲座式授课,未免会造成“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的后果。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借助文学或艺术沙龙的形式,让课堂变成文学和艺术的聚会呢?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艺术天堂,在这里接受艺术的熏陶呢?
在给学生强调生字词时,如果板起面孔给学生讲:这个字怎么都不认识呢,这么简单的字都写错了……学生不但很难记住这个字词的读音、写法和用法,而且还会十分讨厌你这样的语气,因为给他们的心里造成了不愉快。他们会在心里埋怨:“我不会才来学啊!”相反,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给他们讲一些由于发音和写错别字引起的笑话,或者让学生讲一讲他们平时所知道的故事,他们就会很自觉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为了纠正读错用错字的现象,我曾经给学生讲了许多笑话,比如:“一个同学有篇日记写道‘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歇)一喝(歇)。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歇)了喝(歇)’。”
“元旦时,我们全家一起到历史博物馆参观冰马桶(兵马俑)。”
“一女生在日记中写道:我学习很辛苦,白天要上课,晚上还要练习生子(字)。”
……
在讲标点符号的用处时,我知道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不会运用标点符号,有的在
作文中乱点一气,有的干脆一‘逗
‘到底,一大段文句,到最后才来上一个句号
于是我就说:“
同样一句话,运用不同的标点符号,就可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来。有这样一个故事:明朝
有个大才子徐文长,他在一次外
出时正赶上梅雨天气,无法赶路
,只好吃住在
朋友家里。一连几天,朋友见他
毫无回家之意,想逐客又不好开
口,就写下了一张字条:“下雨
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的本
意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是在往外撵客。可徐文长看
了,却是这样念的:“下雨
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一
个字都未变,就是用了不同的标
点符号来断句,意思就截然相反
了。“
当学生对诗歌畏难时,我就说:“你们知道这样一首诗吗?——《无题》
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
不论你喜欢
赤橙黄绿青蓝紫
当然情感无罪
但它好像变色墨镜
把整个世界
染得非喜即悲
把所有面孔扭曲
给你看
于是无知的你伸出指头
“这个丑,那个美”
别总给理智放假
如果感情像雾
那么当心它遮住了
真理的彼岸
如果感情像目光
那么要知道
它剽窃不了太阳的光线
不是说感情总在欺骗
只是它总有失真的一面
时常擦拭你的双眼
别让理智离开身边
拉开窗帘
你是否看得清暗礁
如果是
那么撑起帆
起风了,你看那是岸
这是2003年高考作文。而且还出人意料地得了个满分。“我刚一说到这,学生”哇!“的一声,”原来写诗也能那满分哪,我一定要学好诗歌“。
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如同“兴奋剂”,让课堂一下充满了轻松的愉悦的氛围,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人性的生机与智慧的力量。学生愿意和教师配合,改正自己的错误。我的讲课也如鱼得水。这也应证了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的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 “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的主张。达到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四、
开门授课,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
开放促发展,中国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语文老师不应该把自己封闭起来,关起门来搞建设,而应该有计划地把其他科目老师请进来,让我们的课堂不断丰富和精彩,成为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在课堂中能
吸取到更多的知识营养。
学科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就像藤缠树,树缠藤。就拿语文与历史来说吧。两者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有的课文如不借助历史知识的帮助,学生是无法弄清楚的。比如对于文言文和文言诗词的理解,如果对文章的中有关背景的历史知识不了解的话,学生是没有办法真正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在课堂上可以请历史老师给我们讲解相关的知识,或播放一些典型的历史图象资料。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到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从对安史之乱的了解中,学生可更好地理解杜甫在《兵车行》中“生女尤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反常生育观的感慨,更好的理解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进惊心”;从清朝走向腐败的历史中,学生可更好地认识《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学生了解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就可以更好的理解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就有助于学习《狂人日记》;学生对秦灭六国和秦朝暴政亡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的学习就轻而易举了。
五、
走出课堂,让学生享受活动的快乐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二三件事。我们都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可见,教学做的统一,有利于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中获得真知灼见。所以我们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中学习,是对“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极好诠释。也符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课内又课外”的“大教学观”。“生活中教,游戏中学;教在有心,学在无意”的教育理念也讲的同一道理。同时也更容易激发起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喜欢语文,乐学语文,扩大知识视野,陶冶美好情操。
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浓厚的氛围。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活动来给学生提供游戏中学习的浓厚的学习气氛。比如在我校就举办“我看历史人物辩论会”、“历史故事演讲会”、“语文知识抢答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成语填空”、“歇后语我来补”、“小谜语大智慧”、“你送我一言我还你一语”、“活动我策划”等活动;组织学生收看《百家讲坛》、《湖湘讲堂》等电视节目;办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等;同时还组织了班报编辑部、通讯小组、阅读与写作兴趣小组;学校还办了校报和学校网站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学生就会在这“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浓郁的氛围中享受着语文学习的乐趣。
六、鼓励赏识,让学生品味人生的价值
江苏南京有一位特别著名的教育专家周弘有一个女儿名字叫婷婷。婷婷一岁半时错打了一针庆大霉素,造成了双耳全聋。做父母的虽然很悲痛,但并没有失去对女儿的信心。 “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婷婷,你太了不起了!”婷婷在父母的千百次的鼓励下战胜了病魔取得了超乎常人的成功。10岁那年,她写的6万字的科幻童话出版了。从4年级跳到6年级,只用了半个月就赶上了全班同学的进度。只用了4年时间,学完了6年的小学课程,提前两年参加毕业考试,并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上了中学。1996年,进入辽宁师范大学,成为我国第一个聋人少年大学生。这一年,她16岁。
我非常欣赏周弘的理念和实践———赏识教育。我常想,人家父亲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小时候,孩子们的眼睛是亮晶晶的,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原因是父母这个时期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 父母总是用最得意、最欣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也就是这种赏识,成就了每一个孩子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掌握了口语这种最难的语言形式。
凭心而论,我自己都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鼓励,而十分厌恶别人的“诋毁流言”,就算是善意的批评,心里也有几分不舒服,更何况是十几岁的孩子呢?所以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多发现学生的优点,为他的成功而鼓掌。让学生有更多的体念成功的机会,有更多品味人生价值的空间。
多与学生交朋友,多做思想的交流,多做心灵的沟通。“俯首甘为孺子牛”做好学生的服务员。做好学生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助推器,前进的道路上的垫脚石。
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起来。
《淮南子。说林训》中有一语:“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这只是我们现在一时觉得比较好的做法,但我们更应相信“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一定会有更多的老师探索出更高效、更科学的做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