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4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认识时间》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09: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81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人们认识时间的经验和习惯。
  二、学生分析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读、写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整5整10),知道1时=60分。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一定的生活经验,部分学生已经能正确认读其他的钟面,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认识几时55分更是困难。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基于对以上几点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和策略确定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读、写钟面时刻(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策略选择
  选取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实用的素材,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手操作,同桌合作交流、夺聪明星游戏、读读、写写、画画等多种形式探究新知,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层次的安排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第一个层次,学习8时5分,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同时将钟面的认识整合在一起教学教学。第二个层次,学习8时25分,学会5分5分地数知道是几分。第三个层次,学习3时55分。解决本课难点,时针走过3,不到4,在3和4之间,所以是3时多。另外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认几分。
  通过自己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同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每个人自己去发现、经历和体会读几时几分这一时间的方法,并且把生活与时间结合起来,培养时间观念。
  解决时针和分针的关系是先让学生动手拨一拨,玩一玩。然后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发现1时=60分,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个动态演示的过程中,考虑到上学期学生对几时半不太理解。所以在这个环节里,当分针走了半圈的时候解决“为什么是几时半或几时30分。”这个问题。在这个环节里注意让学生注意对时针和分针进行双向观察,一是让学生直观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二是为学生学会自己画时刻做铺垫。
  体验一分钟,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感受一分种有多久,可以做哪些事情,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帮小红安排她的一天,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同时引导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
  四、教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解决上自我感觉还可以。课的层次比较清晰。上好课经过自我反思和老师们的指点帮助后,我又一次学到很多。体会最深的是:一节课是由一个个细节组合而成的,细节的把握十分重要。当在一些理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好整个课的流程框架之后,对课的重点难点的解决上要考虑得非常全面、细到。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谱,怎么引导,做到收放自如。作为新教师的我,这些工作要做在课前。这次,我自我感觉准备的还算充分。但在上课的时候还不是很沉着冷静。解决如何读取几分,应该学生掌握的还可以,但在如何读取几时上,教学得不够到位。特别是难点部分,分针走过3,不到4,所以是3时多。教师的作用体现的不够好,当学生把意思说清楚了之后,我以为学生都能理解了,其实不然,学生比较烦琐的语言对其他中下学生的理解是有困难的。我没有及时进行语言上的提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小结。另外在这个环节里,我没有想到题问导向的重要性。我问的问题是:“现在大约几时了?”这对学生的理解没有直接的导向。原本想问的是:“现在快到几时了?”
  我问得太随便了。看来细节真的很重要。最后还有一点体会,上课的准备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在老师们的热心帮助和自己的潜心推敲下,我学到了很多。更有收获的是,在这次的准备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做一个老师就要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09:07:00 | 只看该作者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六单元《认识钟表》中的《小芳的上午》一课。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提出的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我就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与技能:巩固认读钟表,体会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会用“快几时
  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数学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学难点:用语言准确描述“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积累了一定的认识时间、看钟表的方法,而且这节课又是建立在他们学生会准确认读整时与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且掌握了认识时间最关键的是要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才能准确认识时间的方法。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那么如何轻松的突破学习难点又能让学生主动、自主的获取知识是我备课的重点,于是我尝试了两种做法:
  三、教学过程:
  做法一:
  1、教师先出示一幅主题图(上面是小华睡觉时闹钟响了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整)
  师:谁愿意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呢?
  生:早上6时整小华的闹钟响了在叫她起床呢
  师:说的真好,那么你是怎么认识6时整的呢?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整
  2、师借机出示其他两幅图(一幅图上是小华熟睡的样子,钟表显示时间是快6时的,放在6时整的图的前面,另一幅图上是小华起床刷牙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刚过)
  师:这两幅图上小华又在干什么呢?(指名回答)请你们细心观察这3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
  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生1:第一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没到12;
  生2:第二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
  生3:第三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在12过去一点……
  3、观察比较:
  师:这三个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位置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在集体交流)
  生:时针都指向6,一个分针指12,一个还没有到12,一个是12过了一点点;
  4、小结:
  师:象这样的情况,(指图)分针没到12的,我们就说是快6时了,过12的则是6时刚过
  5、巩固练习:观察书中主题图,结合图来认识巩固时间。
  这节课上下来,整体感觉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能够比较准确的说出几时刚过或快几时了,主要是因为我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让学生观察比较三个钟面时针与分针位置的异同再去表述时间,在完全感知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便于他们理解与掌握。但是整节课都是在教师的设问与追问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情绪比较被动,并没有完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深思可能是因为我忽略了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去建构新知,情境创设缺少“生活味”的缘故。于是我又做了一些改动进行了第二次尝试。
  做法二:
  复习巩固6时整,
  用课件出示画面1:电影院门口《哈利波特》的海报场景。
  师:星期天的晚上6点整,电影院播放《哈利波特》。淘气可高兴了。因为今天晚上他要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
  出示画面2:淘气在家,客厅墙上的时间指向了5时56分。
  师:同学们猜一猜,淘气看到时间会对妈妈说什么?
  (学生状态高昂。)
  生1:妈妈快点吧,要开始了。
  生2:妈妈快到6点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出示画面3:到了电影院门口,电影院的钟面显示6时过4分。
  师:淘气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3:妈妈,电影已经开始了。
  生4:都怪您做事慢,已经6点多了……
  (教师适机对学生进行要遵守时间的教育。)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快到6时”和“刚过6时”。
  就这样,在这样轻松、愉悦而又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这节课的教学。在这次尝试中,我没有让孩子直接观察钟面指针的变化,也没有数学问题的引导,只用一句“淘气会对妈妈说什么?”这个很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没有告诉没有引导,学生一定会自学地去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知识也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体验学习中生成。学生都处在了“我要学”的积极状态,所以这节课整体感觉比第一次尝试更具特性和魅力。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活力。教学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通过这次的对比教学与尝试,我受益非浅,也为我以为的教学给了一些启示。
  四、教学反思
  1、让自己的课堂更真实。
  所谓的真实,应该是面对学生的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真实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我们不能无视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把学生当成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更不能死抱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这样我们会把“人”教“死”了,这也是为什么对我们备课提出备学生的要求,第二次尝试虽然没明显的复习痕迹,但其实也都是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基础上的,承认他们的知识功底,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要让自己的课堂动起来。
  这里是指“互动”。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好的数学老师应该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在这种讨论或交流中,我们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与知识互换,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第二节课中我就采用的是生活的,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课堂更体现了活力。
  3、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耐心与智慧。
  其实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与复制的生命历程。我们应该让孩子对你的课堂印象深刻。所以课前教学设计成为重要。备课要全、深、细。没有备课时的全面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我们只能运用教师的智慧与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4、也是最深的体会。情境的选择与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它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有些情境的创设可能只不过是一幅供学生欣赏的美丽图画而已,无法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欲望之火。比如说做法一中的情境图。只是单纯的呈现工具而已,作用不大,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可能很被动。新课标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对于处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生来说,现实的含义又是不同的。对低年级而言,它就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或物,颜色,声音。动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所以我选择了幻灯片的教学手段,并且以现代感极强、时下最轰动的动画片为饵,以激起他们内心主动探究的愿望。
  所以说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还学生一个新奇、美丽、富有童真和灵性的数学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09:07:00 | 只看该作者
 【设计意图】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与分针的转动,并以扇形阴影表示出时针走过1大格。能清楚看到时针与分针走过的格数。这与动手拨钟,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言而谕。在学生疑难处给予帮助,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寻求最佳的学习方式,以期最优的学习效果。
  
  2、小结。师:1分钟,我们听了一个小故事。那么,1时我们可以听——(60个小故事)
  
  (五)拓展练习
  
  1、谁迟到了。(蓝猫和淘气约好早上7:00去爬山)
  
  
  蓝猫淘气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剪切恰当的动画片断,融入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的的“千层浪”。
  
  师:观察两个钟面,它们的时针都非常接近7,怎样分辨哪个是7时多?
  
  哪个还没到7时呢?
  
  师:我们要学会看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和别人约好的事,要按时去做。
  
  
  
  【设计意图】渗透思想教育:遵守时间。
  
  2、车票上的时间(11:50)。钟面(10:50)。
  
  ①师:可以开车了吗?
  
  ②争。10:5011:50。
  
  ③拨。10:00~11:00。
  
  学生拨钟,观察:当10时“几分”越大时,时针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④小结:当“几分”越大时,时针越接近下一个大格数;反之,当时针很接近一个大格数,“几分”也很大时,“几时”应该看前一个大格数。
  
  ⑤猜。让学生猜“9:55、10:55、11:05,时针*近几?”,
  
  ⑥辨。哪个钟面是6:55。出示“7:00、7:05、6:55”。
  
  
  
  【设计意图】再一次使学生了解接近整时的时间(有还未到整时的、有超过整时的),时针都*近整时数。因此,要仔细观察时针的位置。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巧妙引领下,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手、口、脑多种感官参与,接受与发现并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验、辨别、认读中来。
  
  (六)总结
  
  1、建立40分的时间观念,并在40分的基础上建立1时的时间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建构时间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本课采用多层次呈现的方法进行。使学生逐步建立1分和1时的观念。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的一个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这样的教材安排,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1、教学重点。
  
  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我是这样想的,要想正确认读几时几分,需要弄清以下几点:①时针,②分针,③大格数,④小格数,⑤时针从12起走过几大格,是几时多,⑥分针从12起走过几小格,是几分。而看“几分”所依赖的小格数,一般钟面上又没有标明,学生摸不着头脑,容易将时针与分针,大格与小格混淆。
  
  因此,我认为要解决本课的重点,必须让学生建立时针与大格、分针与小格的对应关系,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读方法。
  
  2、教学难点。
  
  我认为本课的难点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如10:55)。由于这样的时间,时针非常接近下一个大格数,肉眼几乎辨认不出时针是否在下一个大格数之前。学生年龄小,观察力有限,都以为到了下一个大格数,认读为11:55。
  
  我认为要解决本课的难点,必须在学生“观察认读”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认读经验:当“几分”越大时,时针越接近下一个大格数;反之,当时针很接近一个大格数,“几分”也很大时,“几时”应该看前一个大格数。
  
  3、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
  
  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应用、抽象概括能力。
  
  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⑷勾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设计理念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习不只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还包括背景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构认知。教学设计中体现在①动画片引入,②生活情境中认读时间。
  
  2、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手脑并重的操作。在概括认读方法后,课堂并没有机械的叫学生认读一个个钟面,而是进行了一次组内拨钟练习。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进一步认识了几时几分。
  
  3、应用意识的培养。
  
  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本课练习一判断谁迟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一般方法是通过认读钟表。另发车时间的问题,更使学生体验到认读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说教法
  
  1、图示法。图示法直观而形象,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又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本课在学生疑难处,可采用图示法。如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又如认识几时几分,在钟面上采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
  
  2、引导法。由于本课的内容特点和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在概括看时间的方法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扶放结合,相得益彰。
  
  
  
  四、说学法
  
  1、小组合作。学生是在互动中,冲击成见、已有知识和思考习惯,从而产生新知识的。本课中,可让学生小组内说自己的想法,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得到知识,还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2、抽象概括。我认为,方法是学习的关键。如本课认读时间的方法,学生一经领悟,具备的将是认读更多时间的能力。因此,本课可让学生观察三个典型时间,概括看时间的方法,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用数学的语言,修正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切身的感受,再而成为自身的知识。本课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拨钟练习,学生轮流操作,共同记时。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了时和分的关系,理解了认读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动画片。
  
  【设计意图】在我的课前调查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看动画片和吃零食,特别是大风车等,是孩子们的节目,播放时间是他们很关注的。本课撷取学生感兴趣之最——看动画片,与看时间巧妙结合,创设了以上这一情境,勾起学生无限兴趣。
  
  2、师:什么时间播放?(出示钟面)会认读吗?
  
  3、揭题。师:要准时地守候在电视机前,我们必须要学会看——(时间)。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动画片时,教师顺势而下,追问播放时间,直奔主题。继而出示此动画片播放时间的钟面,让学生尝试认读,既关注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又引入了新课。最后,在教师鼓舞与号召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认识钟面
  
  1、回顾旧知、观察钟面。
  
  ①针:时针、分针。②数:12个数。③格:大格、小格。
  
  2、探究大格与小格的对应关系。
  
  ①填图。填从12到各个数字之间的小格数。(生自行对照、修正)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5个5个加的方法,很快得出结果。接着教师直接让学生自行对答案、修改。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使学生产生浓厚的主人翁意识。
  
  ②说说对应关系。大格数有对应的小格数。
  
  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看时间,往往只看钟面上的数与格,很难把注意力投注到大格数所对应的小格数上。因此,让学生来参与游戏性的对口令,熟识对应关系,对他们正确认读时间是很有好处的。而学生一纸在手,上面的大格数与小格数写得清清楚楚,老师又同意没记住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有了这样的凭借和支撑,学生参与兴趣浓,效果甚佳。
  
  3、揭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4、体验1分钟。(听古人记时方法及记时工具的故事。)
  
  
  
  【设计意图】古人的模糊记时方法,是一个历史,也是一个看时间的好办法。在本课1分钟的故事里,学生既了解了古人的模糊记时方法,及记时工具,又随着音乐体验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可谓一举两得。
  
  
  
  (三)在生活情境中认读时间
  
  1、回顾旧知。
  
  ①整时怎样认读?(图片:早读课,钟面:8时)
  
  ②几时半怎样认读?(图片:老师上班,钟面:7时半)
  
  小结:要看时间,要看时针从12起走了几大格,就是几时多,还要看分针在哪里。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适当地让学生回顾旧知,特别是能产生正迁移的旧知,学生学习新知,如驾船恰逢顺风顺水,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2、探究新知。(整5分、整10分)
  
  ①9:05(出示图片:课间活动,钟面:9时5分,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
  
  师:这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的?时针在什么位置,分针呢?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认读9:05的钟面,由于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学生很容易读出“5分”;更由于学生习惯从左往右观察事物,时针在左非常接近9,而分针在右,学生能轻易得出9:05这一时间。这一认知,并非是学生已掌握认时间的方法获知的,而是一种接近直觉思维的结果。因此,教师并未展开下一环节的教学,而是追问学生看的方法,让学生沉下心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追根溯源。使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②11:40(出示图片:午休)同桌交流,相互补充。
  
  ③3:35(出示图片:放学)组内展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认读内容由易而难。9:05是从左往右,11:40是从上往下,而3:35是从右往左,并且时针在扇形阴影之内。认读要求也是由易而难,首先是独立练习认读方法形成技能,其次是同桌交流、完善补充,最后是同组交流、展示自我。这样的安排,既符合教材的内在逻辑次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观察归纳。
  
  ①观察。
  
  
  9:0511:403:35
  
  师:同学们真能干!认识了这么多的时间。你看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吗?
  
  (几时,怎么看?几分,怎么看?)学生同组讨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学生想法是千变万化的,教师作了多种预设,既有开放的思考,也有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象这样的开放课堂减少了预设性,增加了生成性,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几时几分
  
  
  
  看时针看分针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年龄是小,但同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识字不多,就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来概括认读方法。
  
  ③师小结:时钟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多了几分钟,要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
  
  小格(同学们可借助外圈的数)。
  
  4、拨钟练习。
  
  ①记录老师拨出的时间。
  
  ②小组活动,组内成员轮流拨钟,共同记录。(师说清要求)
  
  汇报小组内认对了几个时间。
  
  
  
  【设计意图】给受教育者更多的实践和动手机会,让他们在做中学,是北京市21世纪课改实施方案的一项基本原则。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拨钟,加深了他们对时和分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认读的方法。做过的,才能理解地更深。
  
  学生在同组合作中,拨钟、认读、记录、校对、修改、讨论,知识得以增加,情感得以升华。合作中,其乐也融融。
  
  ③动态生成。从学生拨钟中,选取不是整5整10分的时间。如4:06。
  
  ④练习。10:39(预设学生出现3种答案。)
  
  生1:是10:40。生2:是10:41。生3:是10:39。
  
  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为什么?(预设学生有两种想法)
  
  生1:分针从12走到7经过35小格,又走了4小格应该是10:39。
  
  生2:分针从12走到8经过40小格,它还差1小格,应该是10:39。
  
  (四)时分的关系
  
  1、演示1时等于60分。学生观察交流。
  
  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60小格是——(60分)。它们所用时间是相等的,所以“1时=60分”。(板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81例1及P82做一做的第1题。
  2、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要认识的是分针正好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及1时与60分的关系,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掌握本课知识既为下一课学习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做好准备,又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并自觉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理解时、分的进率。
  难点: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
  【教法、学法选择】
  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把故事、游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赋予抽象的时间概念以鲜活的感性支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合作探究对知识进行迁移、重组,达到认识、理解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目的。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谈话引入:这个学期,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聪聪和明明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上课、做游戏。今天为了准时的和我们见面,他俩特地起个大早,让我们瞧一瞧,他俩是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出发去学校?(课件出示挂钟,学生读时间)哟,聪聪和明明可真准时,刚到学校上课铃就响了。(课件出示P81的主题图)
  2、质疑:面对主题图,学生发现钟面上的时间既不是整时,也不是半时,便产生了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他们会根据钟面猜测、争辩,急于弄清楚学校是什么时候开始上课的,老师就此点明课题并板书。
  【这一环节巧妙地从聪聪和明明的作息安排进行认整时、半时的复习,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上课情景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测,在出现不同意见时进行质疑,激起学生想弄懂知识的欲望,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我要学”的冲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钟面刻度
  (1)学生观察学具钟,小组交流,老师巡视。
  (2)汇报、补充,课件演示学生反馈的结果。
  (3)讨论: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多少是1分?时针走到刻度1上表示什么?分针走到刻度1上又表示什么?
  (4)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大格刻度上各经过几小格?每个大格刻度分别表示多少分?分针走一圈,一共经过了多少分?
  (5)课件演示:分针走到刻度1经过了5小格,刻度1表示5分,走到刻度2经过10小格,刻度2表示10分……
  (6)学生把结果填在P81的钟面刻度图上,尝试用最快的速度记住每个大格刻度各表示几分。
  (7)交流记忆方法。
  【认识每个大格刻度表示几分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学生们还没有学过乘法口诀,只能用1小格1小格地数或5小格5小格地加的原始方法,因此我在这环节中采用逐层疏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从静态的钟面上得到1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的新认识、新发现,然后再通过议一议、数一数、算一算,从动态的钟面上理解分针指在每个大格刻度所表示的意义,为正确读取时间做好铺垫。】
  2、认读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
  (1)释疑:学校到底什么时候开始上课呢?(8时15分)愿意把你认识时间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吧。
  (2)指名学生介绍方法,教师进行小结。
  (3)(把例1的3个钟面帖在黑板上)指名学生读出时间。
  (4)学生试用两种表示方法把黑板上三个钟面的时间写在练习本上。
  (5)指名学生上黑板写,其它学生进行评价,找出写时间时应注意的问题。
  (6)游戏:击鼓传花。鼓响花传时间跑,鼓停花停时间停,执花学生读出课件上钟面表示的时间。
  【在这一环节中,由学生自己组织语言介绍认读时间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间相互学习、优化各种不同的认读方法,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试写时间时,学生参与评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学会用赞赏的目光去看待同伴,还由于评价过程留下的深刻印象,使全体学生注意到了准确、整洁、美观等问题,特别记住了分钟数不到10,就要在分钟数的前面加0。而击鼓传花的游戏则寓练习于玩乐之中,避免了单纯练习的枯燥乏味,更使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5、认识时、分的关系
  (1)童话故事: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有一双会认时间的慧眼,还有一双会写时间的巧手,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作为奖励。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12棵树的圆形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好,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一看。(课件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龟兔跑场景变成一个钟面)
  (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3)课件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结论。
  【这一环节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迫切希望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通过动手拨一拨终于发现了1时=60分,而课件的生动演示,既验证了学生的发现,又使学生兴趣盎然。】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老师报时间,学生拨学具钟。
  2、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拨出自己的作息时间,另一个同学读时间。
  【通过动手拨一拨,动口说一说,充分调动了眼、手、脑等感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还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了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教育。】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P82“做一做”的第1题。
  2、游戏:开火车。课件出现火车的画面,伴着火车声,全班学生排着队开火车,火车声一停,老师提问,学生根据画面提示回答问题。如“呜——火车开到哪里去?”“火车开到广州去。”“开到广州是几时?”“开到广州是11时20分。”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这一环节中,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五、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实践作业: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骄傲与自豪的时刻,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升空。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吧。(播放神州六号发射的资料影片)我们的神州六号在太空上遨游了几天后,安全着陆的那一刻也牵动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时候返回着陆吗?请上网查找它着陆的准确时间,设计一个漂亮的钟面,把这个时间表示出来,下节数学课我们将用这些作品办一个钟表展览,好吗?
  【课后实践作业充满挑战性与创造性,由于神六返回着陆的时间是4时33分,又一次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了完成作业,学生必须自觉地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去探究新知,学生思维的翅膀才会愈张愈开、越飞越高。】
  整一节课,我尽量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组织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鼓励他们去猜想、概括,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出色的发现者、勇敢的探索者和快乐的创造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 09: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