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8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公开课《七颗钻石》教学设计说课稿及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09:1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读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4.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点:
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苏联卡泰耶夫写的童话故事《七色花》吗(有或没有)师说:" 《七色花》讲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实现自己和他人的愿望的事,表现了珍妮愿意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好品质.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和珍妮同样善良的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 七颗钻石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认读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认读生字词,认读字词及句子.(课件出示)<水井干涸干枯干渴而死<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也都干渴死.<(学生读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感受当时的环境.")<绊倒递给一瞬间水罐<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接着一股清澈<这时,突然从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再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默读后按提示说一说: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一件事.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变成金的涌出清水,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如果再加上"大旱之年,"更好)。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一个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2、当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时什么表现出喜出望外想喝个够决定留给妈妈)说说"喜出望外"什么意思。小姑娘为什么会喜出望外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找了很多地方找不到,很累很辛苦)                                             3、你从中感受到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有孝心)板书:孝心,师小结:正是因为小姑娘有一颗纯洁的孝心,使空空的水罐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4、指导生字的记忆和书写<(一)学习生字<一学生出示卡片:"绊","递"指名读字音<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绊,递"念"半,弟"的音<得出结论:"绊,递"的读音同声旁相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         
四、作业 :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1自然段                                       
3.        板书设计 : 孝心<美好 七颗钻石 心灵<爱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情感。
一、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二.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三.有感情朗读
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板书:装满水 (孝心感天)没有洒(旱灾水罐) 银 (爱心如银)金(七颗钻石 一股水流 )
作业:读《七色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09:11:20 | 只看该作者
《七颗钻石》课后反思
    今天,我教了《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童话故事。它以离奇生动的情节赞扬了小姑娘如钻石般闪亮、美好的心灵,教育学生要懂得要关爱别人,同情、帮助有困难的人。
文章以水罐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一路牵引,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孝心感天”,分水给小狗喝的“善心如银”,母亲让水给女儿喝体现出的“母爱是金”,小姑娘最后把水让给陌生的过路人喝的“爱心似钻”。随着水罐变得越来越珍贵,小姑娘的那份孝心、善心最后升华为博大无私的爱心,境界也越来越高尚。
    为了体会文章的这一中心,我紧紧抓住文章的一个关键问题: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的?进行教学。第二自然段写“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呢?通过想象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的艰辛以及发现水罐中装满水后的惊喜,抓住“哪儿也找不到水”、“竟”、“喜出望外”、“赶紧”、“跑去”等关键词句,体会小姑娘对母亲的孝心。正是这种孝心感动了上苍,使她的罐子里装满了水。第三自然段写“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啦”。这次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通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小姑娘给因焦渴而“哀哀地尖叫”的小狗带来了快乐。体会正是这颗善良的心,使她的木制水罐变成了银的。第四自然段写“木罐又变成了金的”。这次变化中能感受到的是伟大的母爱,通过朗读母亲的话语,体会母亲对小姑娘的无私的爱,她宁愿自己死去,也要把水留给懂事的女儿喝。伟大的母亲再次感动上苍,终于是水罐又变成了金的。第五自然段写“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小姑娘在“再也忍不住了”的情况下,还是“咽了一口唾沫”,把水让给讨水喝的过路人,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这种同情别人、关爱别人的心灵如金子般美好,如钻石般纯洁。作者通过水罐的变化和美好的结局,给予了小姑娘高度的赞扬,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生抓住了水罐一次次的变化,在明白水罐变化原因的同时,也使小姑娘那纯洁、高尚的品格在同学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时,我是由扶到放,先一起学习第一次变化,找找关键的词句,揣摩揣摩小姑娘的心理活动,然后让学生想一想变化的原因,再让学生合作学习后面的几次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09:11:08 | 只看该作者
《七颗钻石》说课

一、说专题
我实验的专题是《在读中理解词句、指导学生写好小片段》。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叶圣陶先生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因此课标要求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三年级的学生所积累的词汇量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立即拿起笔来写作文确实有点强人所难。然而阅读和写作是紧密联系的。在学习中,我们如能很好地借助文本中的范例“随文练笔”,这样不仅降低了难度,而且增强了学生写话的兴趣,所以我要抓住本年级的训练重点,按每组每篇的重点要求,以写片段为主,把精力放在训练学生把句子写规范,认真写好小片段上,扎实训练好这一点,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注意连段成篇,逐步提高要求,做到由浅入深地提高作文能力。

二、说教材
  《七颗钻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教学目标:
1、        正确读写生字词。
2、        抓住重点语句,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3、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爱的博大。   
三﹑说教法
1、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地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感受。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合理利用多媒体以童话故事发生的背景导入课文,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成果  师在课堂中只做重点字音和字形的强调指导。
3、再读课文,以水罐发生五次神奇的变化为主线,抓重点语句体会感悟并感情朗读,进而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第一、二次变化老师引导读并体会教给方法,第三、四、五次变化由学生合作读并体会然后汇报交流。           4、在学生体会到广博的爱心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自己就是一股爱心清泉会给大地带来什么美好景象说话写小片段。                                 5、让学生明白由爱而生的七颗钻石化成北斗七星,就是告诉人们,让爱成为夜空中的七颗星星永远光照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12 21: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