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86|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资料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7: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
目 录
目 录 .................................................................................................................................................... ............1
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 ....................................................................................... ..... ...............2
二、爸爸的花儿落了(二课时) ............................................................................................. .....................7
三 丑小鸭(二课时) ........................................................................................................... . .......................10
四 诗两首二课时 .................................................................................................................... . . . . ................14
五 伤仲永(二课时) ....................................................................................................................... . . .........18
六 黄河颂(两课时) ............................................................................................................... . ...................22
七 最后一课(两课时) ................................. . . ...........................................................................................26
八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 . . ....................................................................................................32
九 土地的誓言(一课时) .................................. . ........................................................................................36
十 木兰诗(二课时) ................................... . . .............................................................................................40
一一 邓稼先(二课时) .............................. . . ..............................................................................................42
一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课时) .... . . . ..............................................................................................46
一三 音乐巨人贝多芬(二课时) ........... . . .................................................................................................50
一四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时) ....... . . .................................................................................................54
一五 孙权劝学(一课时) ......................... . . ...............................................................................................56
一六 社戏(二课时) .............................. . . ..................................................................................................58
一七 安塞腰鼓(二课时) .................... . . . ..................................................................................................62
十八 竹影 ............................................. . .........................................................................................................66
一九 观舞记 ........................................ . . ........................................................................................................68
二十 口技 ..................................... . . . .............................................................................................................70
二一 伟大的悲剧(二课时) .... . . . ..............................................................................................................74
二二 荒岛余生(二课时) ......... . . ...............................................................................................................78
二三 登上地球之巅(二课时) .... . . . ..........................................................................................................82
二四 真正的英雄(一课时) ...... . . . ............................................................................................................86
二五 短文两篇(二课时) ......... . . . . . .........................................................................................................89
二六 珍珠鸟(一课时) ........... . . .................................................................................................................93
二七 斑羚飞度 ........................... . . . ...............................................................................................................95
二八 《华南虎》 ..................... . . ...................................................................................................................97
二九 马(二课时) ............... . . . . .................................................................................................................99
三十 狼(二课时) ............. . . . . ...................................................................................................................103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7:40:20 | 只看该作者
全部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rar (138.27 KB, 下载次数: 13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7:39:48 | 只看该作者
一四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把握四位作家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让学生仔细描摹,比较几个人物的不同写法。
3.学习本文行文顺序、材料剪裁方面的特点。
4.课文语言丰富,让学生细细品味,注意积累。
【重点难点】
1.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2.通过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的描写,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迪耶普小城附近一没落的贵族家庭。1880年,莫泊桑以其《羊脂球》闻名于世,从此开始了作家生涯。他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在1880至1890年之间写成,有中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以及许多关于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文章。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充分显示出他的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都有独到之处。文字简洁、质朴。
一、关于福楼拜、屠格涅夫、左拉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他的作品,文字精练,是法国近世散文的典范。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生于贵族家庭。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日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
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创作了由20部长篇小说组成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其中重要的有《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钱》《崩溃》等,内容主要通过一个家族中各个成员的不同遭遇,以自然主义笔法反映拿破仑三世时代法国的社会生活,揭露资产阶级的荒淫无耻。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读准下列字音
魅       皙      捋      踝      谬       颅       膺       琐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二、问题探究
1.熟读课文,分别概括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和性格的特点,并用表格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7:39:32 | 只看该作者
一三  音乐巨人贝多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2.体会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学习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法。
【重点难点】
学习肖像描写的技巧。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何为的散文,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深入的开掘,同时,又注意人物和故事的生动性,有较精巧的构思和深远的意境,语言简洁优美。
2.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出身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音乐。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戏剧《哀格蒙特》《雅典的废墟》配乐,钢琴协奏曲五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十六部,小提琴奏鸣曲十首和弥撒曲两部等。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深邃___   踌躇___    磐石___    纽扣___    喧嚣___
2.多音字注音组词
挑(   )___  荷(   )___  丧(   )___  挣(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3.词语填空
(   )人注目     杂乱无(   )     零乱不(   )     (   )不作声
(   )不通风     不见(   )日     掌声(   )动     (   )劳无益

二、合作探究
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作者笔下的贝多芬,主要的性格特征有哪些?

3.贝多芬超出常人的地方表现在哪里?

4.文章怎样通过肖像描写来表现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人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三、精读精练
①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恼,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②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③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④贝多芬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1.作者将“耳聋”比作了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2.如何理解“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3.“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这是什么原因?


4.段③末尾连用两个叹号,有什么作用?

5.贝多芬能够向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精神?


6.贝多芬为什么会说“一个人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谈谈你的理解。


7.假如你是贝多芬最后一次指挥的音乐观众,当时会有什么感受?请简要写在下面。




【总结反思】










一三  音乐巨人贝多芬(二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培养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培养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导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1.作为一个音乐家,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双聪慧的耳朵,而贝多芬却没有,他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请试着谈谈你的理解。



2.贝多芬曾说过:“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联系课文谈谈你从中感受到了他怎样的生命力量?给你什么人生启迪?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贝多芬与《月光曲》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一天夜晚,他在____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住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过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甲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你来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____。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月光,按起琴键来。□乙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丙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____的大海。
□丁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幽静   清幽   波涛汹涌   波光粼粼
(B)清静   幽静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C)幽静   清幽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D)幽静   清幽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2.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抽出的,根据文意,它应当在文中的(   )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3.这篇文章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地点是____的小路上、茅房里、客店里,主要人物是_________。
4.皮鞋匠从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么?(不超过15个字)
答:

5.贝多芬为什么弹奏完第二首曲子就飞奔回客店?(不超过24个字)
答:

6.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总结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7:39:13 | 只看该作者
一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本文生字词》,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3.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重点难点】
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二、闻一多介绍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衰微___      校补___      弥高___      无暇___
窥园___      迭起___      排衙___      卓越___
2.据拼音写汉字
___qiè而不舍  ___lì尽心血     气冲___dǒu    牛 ___qián心贯注
心会神___níng ___jiǒng乎不同 慷___kǎi淋漓   __ __wùwù穷年
3.形似字注音组词
暇(   )___  迥(   )___  凝(   )___  契(   )___
瑕(   )___  炯(   )___  疑(   )___  挈(   )___
4.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例: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犹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仿写:
例: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仿写:

二、合作探究
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3.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三、精读精练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给上面的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

②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3.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4.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5.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6.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7.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总结反思】
一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
2.学习闻一多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
【导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就下列一些问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据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2.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起笔好在哪里?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与精神?

3.文章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与第一部分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能收到怎样的效果?

4.文章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色?它对表达文章的主题起什么作用?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军神
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医生沃克端坐桌后,神情孤傲。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什么名字?”“刘大川。”“年龄?”“24岁。”“什么病?”“土匪打伤了眼睛。”
沃克放下笔,正起身准备察看伤势,一个护士走进诊所,悄悄说:“沃克医生,5号病床的先生害怕做手术,要求……”沃克粗暴地打断护士的话,鄙夷地说:“叫他滚蛋!我的诊所里再不要见到这胆小鬼!……”
沃克医生余怒未息。他熟练地解开了病人右眼的绷带,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病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邮局职员。”“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德国军队的军医。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从容镇定!”病人微微一笑,针锋相对地回答:“沃克医生,军人处事是靠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老太婆似地喋喋不休!”
沃克怔住了。他伸手制止了闻声赶来的护士,双目火辣辣地盯着对方。良久,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突然对护士吩咐:“准备手术!”
沃克换上手术服,洗净手,戴上了消毒手套。这时护士跑过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随即,走进手术室,用教训的口气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从医生的指挥!”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大脑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
沃克再次怔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头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终于开口对病人说:“你忍不住可以哼叫。”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臂上汗如雨下,青筋暴起。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病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大跳,怀疑地问道:“我割了多少刀?”“72刀。”
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按德意志的观点,堪称军神!”“您过奖了。”
孤傲暴躁的沃克医生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却又忍住了。他挥手让护士出去,关上手术室的门,然后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您很荣幸。袁世凯正悬赏十万买您的头!”刘伯承开玩笑地说:“您要是告诉北洋政府,说我在这儿,准能发一笔大财。”沃克医生像受了侮辱,怒气冲冲地说:“对侮辱我人格的人,我不惜决斗!”刘伯承微笑道:“伤口好了后,一定奉陪。”说着,友好地伸出手去。
【注】刘伯承(1896—1986)四川省开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26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早年,他率领四川护国军第4支队参加讨伐袁世凯的战争,在一次剧烈的战斗中,一颗子弹打入他的右眼。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三个加点的词
①鄙夷地说(         )
②由衷地说(         )
③失声嚷道(         )
2.分别说明下列两句中量词或数词叠用的作用
①“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中的“一刀刀”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中的“一次又一次”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第一次问刘伯承名字时,刘伯承说了个“刘大川”的假名,这是因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沃克医生为刘伯承检查病情后,立即断定“你是军人”的理由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沃克医生“粗暴”的性格表现在_______,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头一次浮出慈祥的神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6.沃克医生一直以“你”来称呼刘伯承,然而最后按中国人的习惯连用两个“您”来称呼刘伯承,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沃克医生的优点:他具有高尚的_______和高明的_________。
8.举例说明刘伯承有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7:38:52 | 只看该作者
一一  邓稼先(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知识链接】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3.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可歌可泣___   鲜为人知___   鞠躬尽瘁___   锋芒毕露___
热泪满眶___   马革裹尸___   层出不穷___   风悲日曛___
2.据拼音写汉字
至死不xiè___   妇rú___皆知     平沙无yín___    péng
___断草枯
家喻户xiǎo___  兽tǐng___亡群    燕然lè___功     常fù___三军
3.词语填空
当之无___     死而后___     ___然不同     知人之___
盖世无___     德高望___     公而忘___     两___清风
4.解释下列词语
马革裹尸: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当之无愧:
截然不同:
层出不穷:
5.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例:“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仿写:

二、合作探究
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有哪些?


4.试举例说明对比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及作用。

5.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

【总结反思】
一一  邓稼先(二课时)

第二课时
【导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一)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你用红笔勾画出重点内容,分析文章内容结构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二)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二、拓展提升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忆父亲
①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的制片人员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他们走后,我就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几件小事。
②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见父亲端端正正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要群众演员拍戏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干什么?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了,可以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他可能还有任务。”父亲的语气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③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种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倚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分明地,他惟恐那长袍沾了灰土或弄褶皱了。
④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过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了,一个劲儿向我道qiàn___。
⑤记得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一块儿包饺子。父亲擀皮儿。忽然,父亲喟叹了一声,喃喃地说:“唉,人啊,活着活着,就老了……”一句话儿,使我、妻、母亲面面相qù___,全家怪纳闷怪伤感的。睡前,我试探地问:“爸,你今天不高兴了么?”父亲说:“不!我很高兴啊!”我说:“那你为什么在包饺子的时候叹气,还自言自语‘老了老了’的哩?”“嗐,那是一句台词”,父亲笑了笑说“昨天,我们导演指示——给这老爷子一句台词!连台词都让我说了,那不真算是演员了么?我那么说你听着可以么?……”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在_______。
⑥我就说:“爸,我的话,也许你又不爱听,其实你愿意怎么说都行!反正到时候,不会让你自己说的,会找人替你配音……”这下父亲真的不高兴了,便以教训的口吻说:“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能拍好吗?一句台词,光是说说的事?脸上的模样要是不对劲,不就成嘴里说阴,脸上作晴了么?”
……
⑦是呀,父亲所“演”的,不过是些迎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角色。走得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就十几秒钟。然而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说起父亲来,都赞不绝口。
1.根据④⑤段拼音写汉字
道qiàn(   )            面面相qù(   )
2.第⑤段横线上应补出的内容是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个与“端端地坐”意思相近的成语。

4.对父亲这种坐姿的强调和描述,表现出父亲当时什么样的神情?


5.第⑤⑥两段划线的句子,反映了“我”对父亲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第②⑤段,父亲提到导演时,总在前面加“我们”两字,这意味着什么?


7.“嘴里说阴,脸上作晴”在文中的意思该如何理解?


8.联系全文看,第⑥段与第⑦段之间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9.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对父亲为什么赞不绝口?


(二)读下列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杨振宁和周润发同机抵达上海机场。周润发一下飞机,就被无数的歌迷影迷团团围住,拍照、送鲜花、请求签名……热闹非凡。一位工作人员对身边的青年说:“杨振宁也在这架飞机上!”有青年问了一句:“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




【总结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7:38:35 | 只看该作者
十  木兰诗(二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能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重点难点】
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感受北朝乐府民歌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   
一、合作探究。
1.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全诗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哪些略?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5.“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

6.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7.学习完课文木兰给你怎样的印象?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二、精读精练。阅读诗歌第六节,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三、课外阅读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皆次当行(        )       数(         )建奇功
3.区别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因: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四、拓展迁移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总结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1 02: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