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滥竽充数》是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故事片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在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队伍里充数。后来齐湣王继位,喜欢听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这个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在导入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既扫除了阅读障碍,又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第三个环节:理解课文。通过找出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的句子,以及开展团队活动等,让学生理解课文。第四个环节:引领提升。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融入到课文学习中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我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来揭示寓意。第五个环节: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个环节我设计了续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续编故事时为南郭先生出了很多主意。
这节课使用的是要素组合方式和平台互动方式课型相结合。这节课我力求做到以下几性:
1、 知识性。本节课是四年级语文课,我把本课学习目标定位在学会并掌握生字新词,扩写故事上。在初读课文中我采用自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识字、理解词语。采用自学、检查、读文等形式对本课重点词进行强化。
2、 创造性。本节课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展现。我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混”的理解和想法。说说混之前的表现,混的情况,混的结果。用气泡图记录思维轨迹。还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搭建一个由说到写的平台,为南郭先生失业后怎么办出出主意等等,都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3、 个性。学生个性的张扬需要多向度的问题来引导。例如,在看完动画片后,我充分尊重学生对动画片的理解,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言语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你认为南郭先生是个怎么样的人?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
4、 互动和主动。本节课我安排了学生自学生字新词。一次团队活动,出了一个多向度的问题——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还有两次小组学习,学生的参与面广,师生间亲和力强,气氛融洽,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5、 能动。我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亮点能够及时的捕捉,能针对学生的突出表现给予很好的鼓励。
总之,在本节课中,我有效地整合各方面资源,创设学习环境,既灵活轻松又民主。“看、听、讲、想、做、动、静”几个要素轮换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知识点的落实上强调强化次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氛围浓厚。学生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都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堂的知识性、个性、创造性和互动、主动等五个指标都得到很好的体现。
本节课中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学生参加团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时,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成了边缘人。学生对寓言的理解不是很准确,在问题的回答中,学生没有很好的发表自己独创的见解。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改进。 这节课的设计与以往不同的地方就是增加了团队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平台。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创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