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27 11:16:06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主要是用来传播知识的。要使传播的知识准确无误,必须使用准确的语言客观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否则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所谓准确性,是指使用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词语要字斟句酌、注意分寸,准确无误。
那么如何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呢?我认为可从准确分析说明文中关键性词语的作用入手。所谓关键性词语是指:(一)具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二)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三)动词的使用与搭配;(四)关联词语的使用;(五)准确分析确数、约数类词语的使用。下面一一论述:
(一)分析具有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作用。恰当地使用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全面,增强严密性、准确性。如“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若去掉了就成了到现在也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了。与现在的实际不相符了。
(二)分析表示估计、猜测词语的作用。准确恰当的使用表示估计、猜测等模糊性词语,也正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若不使用,反而让人觉得不可信,不真实了。如《中国石拱桥》里有一句:《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千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加点词“大约”、“可能”,表示在现有的条件下,对“旅人桥”的建成时间、记载进行的推测。若去掉后,就成为事实了,与历史记载不符。“几乎”一词也是同理。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
(三)分析动词使用与搭配。说明文中恰当的使用动词,能使说明的对象更加准确生动,能更好的把握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如《苏州园林》一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讲究”一词运用得恰当准确。若换为别的词像“注意”等就显得不够庄重与正式了。再如“布局”“配合”“映衬”“层次”与前面的词语也搭配合理。若“布局”与“配合”一换,就显得不恰当了。因为布局一般指较大的建筑、房屋等,而配合一般指相对较小的事物。明白了这词语的意思,也就知道本文按照从高到低、从主到次的写作顺序来写的了。
(四)分析关联词语的使用。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一句,准确地使用了“不但……而且”这一组关联词,层次清楚地说明了这种设计的优越性。同时,用递进的句式还进一步突出了“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这一实用效果。要理解这一点,还必须认真阅读,仔细推敲,结合语法功能和具体语言环境去分析,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分析确数、约数类词语的使用。说明文中有些事物的特点表现在数量上,这就需要用具体的数字加以说明。数字有确数与约数两种。对客观事物的了解达到全面而又精确的地步,应用确数予以说明;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和认识尚未达到全面、精确的地步,则应用约数加以说明。运用列数字可使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使读者对事物的了解更为真切具体。如《死海不死》一文中“海水平均深度一百四十六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四百米。” 这句中写平均深度时使用的是确数,而写最深的地方使用的是约数。这平均深度是达到全面而又精确的地步,所以用确数,而写深度了解不够精确,所以用约数。这些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总之,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当然注意准确的同时也要考虑语言的简洁。所谓简洁,就是能用简练、概括的语言来介绍事物的本质特征。具体到一篇说明文,由于说明对象、读者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其语言特色可以平实见长,也可以生动活泼见长。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都可根据具体的文章而定。不论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题导析】
指纹的奥秘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A.________人的遗传特性,B.________指纹人人皆有,C.________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绞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设计习题:
1仔细阅读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A.______ B.______C.______
2.“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解题指导:
1.对于第一题填关联词,可运用技巧准确分析关联词语的使用,来把握这句话的含义。认真读读,思考一写句句间的关系,关联词就不难填了。
2.运用技巧准确分析表示估计、猜测词语的作用。“据说”一词,是听人说,不是确切统计,表示估计、猜测大约有50多亿人,不敢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若去掉,就成为事实了,反而让人不可相信了。
参考答案:
1. 由于,虽然,但。
2.“据说”一词,是听说,表示估计、猜测大约有50多亿人,不敢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若去掉,就成为事实了,反而让人不可相信了。
【训练题集锦】
(一)科学认识海啸
任何灾难对人类来说,兴许是最好的老师。大灾之后必有大识。从海啸灾难中科学地认识海啸,对提高防御海啸是十分有益的。
海啸,古已有之。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左右,当时称之为海溢、海立,形象地描述了海啸灾害降临时大海满溢、波浪立起成海墙的情景。唐代诗人杜甫在《朝献太清宫赋》中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描述了天空乌云密布,海水立将起来、猛扑过来的态势,说明中国人对海啸早有所知。…
海啸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它是由于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或风暴而引起的海面巨大涨落。“海啸”一词是常受海啸侵扰的日本人首先用的,英文海啸“Tsunami”一词是由日文音译而来。海啸的成因有三类:一是由气象变化引起,诸如强大的低气压通过时产生的海面异常升高,称为“风暴潮”;二是由地质变化引起,如地震、火山、海底断层、滑坡都能造成,称“地震海啸”,就像这次印度洋发生的海啸;三是由核爆炸、人工地震等引起。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进行了持续多年的核爆炸试脸,曾经诱发海啸。
但是,也不是任何海洋地质的突变都会导致海啸的发生。据统计,每15000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只有100次会酿成海啸。通常海啸的产生受震源条件、震源水深、震源深度和震级大小控制。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在25千米以内的地震会产生海啸,震级在里氏7.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40千米以内,会形成灾难性海啸,如这次印度洋发生的地震海啸。
1.“据统计,每15000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只有100次会酿成海啸。”一句中加点的“据统计”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 “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左右,当时称之为海溢、海立,”中“左右”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吗?
3.“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在25千米以内的地震会产生海啸,震级在里氏7.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40千米以内,会形成灾难性海啸,如这次印度洋发生的地震海啸。”一句中“以内”“以上”词语能否去掉?请陈述理由。
(二)爱听“高雅音乐”的跳舞草
①跳舞草是一种“灵性”的植物,只要听到优美的音乐,或者有人对着它唱一首抒情的歌曲,跳舞草的叶片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舞动。它的两片绿色的嫩叶为一对舞伴,它们时而合抱,时而交叉,时而各自向后旋转180度,又深情相拥,再分开翩翩而舞。音乐响起,整株跳舞草就像开始了一场友谊舞会,霓裳鬓影,一枝一叶都有情。
②跳舞草绝对是一位洁身自好的舞女,因为这种小草有个怪癖:如果放的是怪腔滥调,即使是时下流行的DISCO曲,它也会娥眉紧蹙,停步罢舞。跳舞草是没有夜生活的,在晚间,它会剪羽而归,所有叶片竖贴于枝干,像个规规矩矩的淑女,安静而眠。
③跳舞草长得很像少女一般灵秀,每一根纤细的枝干上都嵌着一大两小三片叶子,像美女的眉,形状有点像竹叶,但质地要柔弱得多。跳舞草最高能长到半米左右,疏朗的枝叶之间仿佛蕴藏着一种灵气,让人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④跳舞草不只会跳舞,还有其他功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过记载,说跳舞草的根、茎、叶均可入药,用其泡酒,早晚各服一杯,对治疗骨病、风湿病、关节炎、腰膝腿痛有特别的疗效。而用其嫩叶泡水洗脸,能令皮肤光滑白嫩。据说云南的少数民族家里一般都会摆上几盆,城里的女孩子也喜欢在阳台上种几盆,每天摘取几片叶子泡水洗脸,以此美容养颜。
⑤跳舞草为什么会跳舞?人们一直在探索其中的奥秘,目前为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发现,跳舞草小叶片叶柄处的细胞里有一种海绵体,这种海绵体对中低频率,也就是35~65分贝的声音有共振作用。
⑥不管跳舞草遵循的是什么物理或化学原理,小草的翩翩舞姿使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只要想象一下,每天下班回到家,打开音响,躺在沙发上看一场小草的舞蹈,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摘自《科学24小时》 有改动)
4、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每一根纤细的枝干上都嵌着一大两小三片叶子,像美女的眉。
5、阅读第④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跳舞草的功效。
6、下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人们一直在探索其中的奥秘,目前为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发现……
参考答案:
1.不能,用上“据统计”三个字,表示是科学家统计出来的,非常准确,有说服力。若去掉,就没有可信度了,也没有了说服力。
2.不能,“左右”一词,是说明古人对海啸有记载,但时间不确切,只能说公元前左右,使表达的内容更有科学性、准确性。
3.不能,用上“以内”词语,说明震源深度在1-25千米这个范围之内,就会发生海啸。若去掉“以内”词语,那只说明在25千米这个深度,不包括“1-24千米”。震级在里氏7.5级以上,用上“以上”,指在“里氏7.5级到无限大”这个范围内。若去掉“以上”那地震的震级最大是“里氏7.5级”,这样反而不确切了。
4、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跳舞草叶子弯而细长的特点。
5、可入药;能美容养颜。
6、准确地说明了研究的进展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