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90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我最喜欢的一首诗500字600字400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00:4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我最喜欢的一首诗500字600字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一个人的一生中一定或多或少的读过一些古诗。古人仅仅只用了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一幅又一幅美丽的景色;告诉了人们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读过之后,不得不赞叹先辈们的智慧。在这片汪洋的诗海中,必定有一句深深地打动着人们。我也不例外。
茫茫诗海中,要问我喜欢哪一首诗,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我喜欢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你一定会问我为什么会喜欢这首诗。我自然也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因为这首诗很幽静,很自在,无忧虑,没有世间的那种嘈杂的氛围。
在这个物质横流的世界里,很多人都在向着金钱追,向着全力跑,活得很累、很疲劳;又有多少人只是为了让自己多学一些,多自在一些,活得快活一些呢?
诗人以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排列出一个清幽绝俗的意境。
幽幽的竹林中,仅仅只有王维一人,他一会儿弹琴,一会儿吹口哨。密林深深,人们都不知道王维在这里,只有那明亮皎洁的月光轻轻地洒在他的身上。
然而,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呢?
高楼大厦中,有成千上万的人。他们有的想上厕所,但是情况使他们不得不忍住;有的想玩儿、happy一会儿,但是情况使他们不得不成为机器。喧闹的街道,人们因为一点儿芝麻大的小事儿而大吵大闹。但荒唐的是,吵架的人竟然连对方叫什么也不知道。吵架,吵着吵着便打起来,说出来的话简直如污水、废水、臭水一般。连太阳都嘲笑般的把最热的光扔给那些荒唐吵架的人。
国家要改革,国家要开放,国家要人才……但是这样的世态,如何出人才?就算是出,也仅仅只是专才罢了。难道中国就真的没有人才?呵呵,有,但是寥寥无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1 顶1 踩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1-20 19:32:26 | 只看该作者
你妹夫的   还抄袭作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00:50:3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在秋姑娘的爱抚下,走进了属于我自己的诗词天地。  
  古代,有多少仁人志士留下了一首又一首动人的唐诗宋词。在这些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我最喜欢的是一位抗金名将——岳飞写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在古代,我们这个民族被其他民族的人欺凌,在近代,中华民族又被西方列强辱骂为东亚病夫。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们却没有低下头颅,因为他们也有像岳飞将军那样的爱国之情呀!  
  在这数不清的可歌可泣的一个个爱国故事里,都表现了那些有志者的爱国情怀。  
  詹天佑,当他亲眼看见了那些可恶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如何欺凌辱骂我们的国家的时候,他已下定坚心,一定要将一条长达二百千米的铁路建好,一定要为自己的祖国争光。果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把自己的工作成果展现给那些帝国主义者。同时,也抨击了那些帝国主义者的无知。  
  还有钱学森,他去国外留学其实不是为了自己的人生,而是为了报效正在忍受帝国主义欺凌的祖国,在他回归的时候受到了多少外国人的种种阻挠,可是他归心似箭,谁也拦不住他回归祖国的心。  
  这些近代的仁人志士都有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也有着和岳飞一样的那份精忠报国的品质!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一首诗词久久的回荡在我的心里,也时时刻刻激励我们要好好学习,今后成为一只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鹰!成为国家的栋梁,将祖国修建的更加完美,让祖国像一颗璀灿的明星,永远闪烁在世人的心中!我在秋姑娘的爱抚下,走进了属于我自己的诗词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00:50:2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渊源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诗,以它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抒发了作者的感受。
    打开记忆闸门,我寻觅到了一首我最喜爱的诗。那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
――《山行》。全诗共四句,是这样写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写诗人深秋时节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山行途中所见的几副景观:远望一条山石铺成的山路蜿蜒曲折,伸向高山之颠近看山间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显现出几户人家,四周枫叶如火般,更显得红艳娇美,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在这里,有白云、有红叶,色彩明丽;山路、枫林、人家,和谐温馨;还有因爱这枫林晚景而停车观赏的诗人也在这幅画中,使画面更显得有情有意。写秋景,全诗却无半点悲凉萧瑟的气氛。特别是最后一句,把枫叶与花相比,十分新颖。二月的鲜花固然美丽迷人,但春风一吹,春雨一淋,就零落成泥,随流水而去。而枫叶却是在同秋风、秋雨、秋霜的搏击中,变成火红,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诗人之所以特别喜爱枫林的原因。也是这首诗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魅力之所在。
    漫步在古诗苑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古诗。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春夏秋冬,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这些都是古代诗人为我们后代人留下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00:50:09 | 只看该作者
          草
                                       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这是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我非常喜欢!我最喜欢这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表达了冬天的野火无法把它们毁灭,来年经春风吹拂,它们又重新长出地面。妈妈告诉我说中国古诗是中国文学之宝,都有深刻的含义,让我要多背古诗,积累知识,以后会有用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00:49:55 | 只看该作者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从小我就十分喜欢看书,什么《爱的教育》、《茶花女》、四大名著,反正我就是什么要都看,我那三个大书柜里面都被我塞的满满的。其中我最爱看的还是古诗,《山行》就是我最喜欢的一首。  
  秋天,满山的红叶挂满枝头,红叶铺满田野,铺满山坡,到处都是。那枫树的枝丫上一簇簇红叶如一团团火。山路弯弯曲曲,一直绵延地伸向远方。山上隐隐约约地能看到几户人家,它们立在那里,家家都冒着炊烟。  
“当当当”远处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会儿,只见一匹马车向这里驶来,车上坐着的原来是著名诗人杜牧。杜牧被这美不胜收的美景吸引住了,他走下车来,看到这一片生机的景象,心里不禁地赞叹到:这景象太美了。杜牧看着入了迷,甚至已到了忘我的境界,在这时好像没有时间,没有任何人,是一个单人的世界。诗人终于忍不住,呤诗起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他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激动地走进枫树林,诗人他穿着一身雪白的衣服,枫树的红刚好配上衣服的雪白,这美丽的红叶简直比二月时五彩缤纷的红花更加美丽。  
  我喜欢诗,因为诗能让我们有美的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00:49:29 | 只看该作者
我最喜欢的一句诗
文明大道小学      六·五班       赵芷涵
我想,大家一定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而我也不例外,今天,就让我为大家介绍我喜欢的一句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想必大家也一定听说过这句诗。而这句诗也是我最喜欢的,因为这是一首表现伟大母爱的诗,诗人抓住游子即将远行时一个看似平常而饱含深情的缝衣场景,写出了母爱的伟大。尤其是诗的开头四句既写了母亲为游子一针针一行行缝衣的动作神态,也写出母亲的内心世界。母亲之所以要细针密线,缝得结结实实,原来是担心儿子迟迟不回来。最后两句用小草比喻孩子,用阳光比喻母爱,通俗形象,把儿女对母爱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深挚、淳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两句也成为千百年来人们传唱不衰的佳句。
我喜欢这一句,还有另一个原因,因为这些都是自己亲身以历过的:小时候,我们因为还要上学,所以就早早地睡了,而母亲虽然还要上班,但是因为要给我们缝衣服,到11点11点12点才能放心地睡觉,到第二天,母亲还要早早地起来做早饭。哎,母爱多么伟大呀!我现在都忍不住朗诵一下子,所以,我心中记得最劳而又最喜欢的就是这句了。
最后,就让我把这首诗完完整整地朗诵一遍吧: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04: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