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7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中历史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复习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7:5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重点讲解】



浅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表现



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古代商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古代商业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的过程,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下面从原因、特点及其重要表现三方面对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



1.政治方面: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国家政策:统治者相对宽松的政策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金融:货币、金融机构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3.古代金融发达,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



4.商业活动不断打破地点限制和时间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5.重农抑商政策长期实行,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



三、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宋朝以前市坊严格分开,宋朝开始打破这一限制。还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并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工商业市镇。



2.交易内容的变化: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多、行业分细,为一般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商品在整个流通领域地位提高。



3.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物物交换,不存在交易的媒介。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秦始皇一统中国后,统一了货币更是便利了商品交易的发展。由于货币不利于携带等弱点,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商业上的贸易往来。



4.商业关系的变化:商品开始时,一般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期才逐渐与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如向小生产者预购、定货、贷款、当包买商、搞前店后厂,以至投资设厂、开设手工业作坊等。



5.商人组织的变化:最初商人组织是与宗族亲缘组织重合的,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商人的地缘组织和行业组织,明清时期出现晋商和徽商等著名商帮。



6.城市的发展,交易范围的扩大等。



【难点分析】



简要分析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的表现、特点及其启示



在古代,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开拓了辽阔的疆域,而且对外贸易也很发达。古代的对外贸易促进了古代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对人类生产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1.表现: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在不同的朝代是不同的,有的甚至形成鲜明的对比。



古代对外贸易比较发达的朝代主要是汉朝和唐朝,汉代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甚至欧洲发展贸易,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甚至印度进行贸易,当时与朝鲜半岛、日本的贸易往来更是十分频繁。唐朝的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政府的政策也更加开明,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所以唐朝时期吸引了大量波斯、阿拉伯商人前来贸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中国商人的足迹也远达非洲和欧洲许多地区。



在古代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和危机,这主要表现在明清两朝。明朝在郑和下西洋前后,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是朝贡贸易,往往是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和采取“倍偿其价”的方法,所以政府在贸易中负担了沉重的开支,这种贸易也不可能持久;明朝对外贸易政策的另一面,就是实行“海禁”政策,明初,明太祖因为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对外贸易;明朝中后期在倭寇势力消除后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沿海地区海外贸易蓬勃发展。清朝的对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和场所、活动范围、中外交往等做出严格限制,设立公行制度,独揽一切进出口贸易的权利,限制民间对外贸易。



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1)前期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唐朝以前以陆路交通为主,唐朝时海陆贸易并重,不但有东西陆路交通,而且已开通向东、向西的海路交通,宋元明清时期,陆路贸易下降,海路贸易地位日渐上升。其原因如下:其一,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如西夏。其二,陆上丝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陆上丝路位于我国西北,地处内陆,只能向西运输商品,而我国传统的外销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的产地都在东南沿海。陆路西运,远离产区,既不经济,又不方便。加之陆上丝路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要越过葱岭和戈壁沙漠,风沙弥漫,行程艰巨,时间久,运费高。其三,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对外贸易中丝织品占很大比例,而两宋时期陶瓷制品比重较大,易破碎,不适合于陆上长途运输。其四,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其以海运为主。其五,宋代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如指南针的应用等。



(2)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相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



(4)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3.古代对外贸易的启示



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流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易混知识】



一、中国古代的坊与市



秦汉时,在京都、郡、国所在的大县城内,多有官府在指定的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市”(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居民所住的“里”“坊”严格分开。唐初两者有严格的区分。按唐制,两京及诸州、县治所在的城市,始准设市,长安有东、西二市,洛阳有南、北、西三市都是当时著名的市。市设市令、市丞掌管交易,凡买卖均须立契约,不立契约者为违法。市内店铺一般临街而设,鳞次栉比,出售同类商品的店铺集中在一起。因而有笔行、铁行、肉行等不同的名称。市内按规定时间集散。以后坊市制度逐渐突破:一是坊与市的区别渐消,坊内亦出现商店;二是夜市广泛出现,突破了市场集散的时间限制,三是市的设置不限于州县治所,凡为“要路”而交易繁者皆可设市,且民间也有许多自发的市。



二、中国古代的城与市



古代中国的“城”和“市”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后者是商业活动的场所。“城市”是由“城”──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城以盛民也”,筑城主要是为了保护人民。为此,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面积多达几到几十平方千米,城内有大片农田、园圃等。城的数量也相当多,遍及全国。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的等级地位。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最初,市只是城内很小的区域,而且在时空上受到官府的严密控制。宋代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强,传统的政治中心城市商业繁荣,交通枢纽城市也兴盛起来,并且出现了纯粹经济功能的工商业市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7:59:4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与答案】



1.C 2.B 3.B



4.B依据诗中提示信息即可判断,草市中也有酒楼等场所。



5.A材料强调“否定或推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而A涉及的则是促进商业发展的因素。



6.D “商帮”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故D项错误。



7.D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明朝后期上海商品经济异常繁荣,说明人们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发生了变化,也反映出商业的激烈竞争、大宗贸易和长途贩运出现、商业资本对生产活动产生影响的史实。



8.D 9.D 10.B



11.(1)经营商业活动;从事封建地租剥削;兴办手工工场。(2)经营商业和兴办手工工场,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投资田产,从事封建地租剥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勤俭,谦虚和朴实。但是他忽视了徽商利用政府给予的有利时机,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拓宽经营领域和范围,甚至足迹遍布海内外,同时讲求诚信诚实的商业理念。(4)投资田产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的主流。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12.(1)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丰富;城市繁华;扬一益二。(2)地理位置优越,水上交通便利;设置盐铁转运使;有保护商贸的政策。。(3)因素:出现汇票;政府担保银行票据;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原因:政局相对稳定;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的高度繁荣;国内市场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海外市场的形成。

  

作者简介:王笑开,毕业于井冈山大学历史教育专业,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15年,在《江西教育科研》《考试报》《中学生学习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中学生导报》《素质教育报》《高考天地》等1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7:58:34 | 只看该作者
体验高考
1.(2010·福建卷)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此题考查论从史出,材料中“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有涉及到水路交通,但未能反映发达,其意图还是反映商品在流通而矣,故排除A;要反映成为全国经贸中心必须要有全国范围内的横向比较,材料显然没有,故排除C;要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就要有雇佣关系,材料显然没有体现,故排除D。材料主要反映的就是福建商品经济活跃。
答案】B
2.(2010·四川卷)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产物,在商鞅变法是提出并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出现了工商皆本思想,但重农抑商观念仍难以瓦解。故只有D表述错误。
答案】D
同步训练
1.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传统是(  )
①勤俭致富         ②乐善好施         ③注重诚信       ④守法经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 ①②③④
2.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3.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
A.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      
D.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
4.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                                            
A.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           
B.宋代的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           
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
5.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记载, 但……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现象多,是因为唐宋对“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突破了
B.“营商致富的动机”包括经商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或用于子女科举人仕  
C.“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指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D.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6.江西省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
B.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
C.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明清时期,涌现出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帮”是晋商和闽商
7.据《阅世编》载:明朝后期上海“棉布盛行,各地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商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的上海(  )
①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   ②商业繁荣并且竞争激烈  ③出现大宗贸易和长途贩运  ④商业资本影响到生产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8.阅读下面两幅图,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知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  )
A.手工业发达                         B.商业繁荣     
C.出现了“夜市”                     D.打破了坊市界限
9.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崛起过程的相似点是(  )
①开始经营盐业致富 ②经营行业比较广泛 ③都涉足金融领域 ④都把买卖做到国外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在发展过程中,经营范围都不断扩大,活动地域也不断延伸,这说明(  )      
①商品经济有开拓性、开放性特点   ②晋商和徽商富于开拓精神   ③晋商和徽商有自己独到的经营方式   ④当时统治阶级已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  新都(新安)勤俭甲天下,……青衿士子在家闲,走长途而赴京试,则短褐至玕,芒鞋淅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问之则皆千万金家也。徽人四民咸朴茂,其起家以资雄闾里,非数十百万不称富也,有自来矣。   
                                                  ──顾炎武《肇域志?徽州府》
材料三  《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四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2)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 顾炎武认为徽商发财致富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他还忽略了徽商致富的哪些历史原因?
(4)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产生这种情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长安中,(苏寰)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催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   (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
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   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
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材料四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问。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己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1)概括出前三则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根据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3)据材料四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7:58:07 | 只看该作者
三、明清时期两大商帮(徽商与晋商)的比较
商帮
徽商
晋商
三个
不同
阶段
比较
起家
经营盐业致富
经营盐业致富
发展
经营茶叶、木材、粮食等
经营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材等
兴盛
经营典当,走出国门
经营票号,走出国门
相同
之处
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还办金融机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
学法导航
1.学习本课应注意从两方面把握,一方面从整体把握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另一方面从都会、“市”和商人等商业元素的分解来例举典型表现,如此便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把握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适当联系古代农业、手工业,说明古代经济的发展也包括商业的繁荣,理解商业在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里的次要地位。
3.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我们今天的时代相隔太远,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学习时应注意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学习古代商业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从学习中要注意吸取中国古代商业政策的经验和教训。
4.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有关历史文献来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发展情况,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并且主动进行查阅和借助互联网获得更多的信息。
小资料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分铺。由于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交子逐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也越来越多的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正是这一步步的发展,使得“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真正成为了纸币。
随着交子影响的逐步扩大,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需求也日益突出。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16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正式取得了政府认可。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以本钱36万贯为准备金,首届发行“官交子”126万贯,准备金率为28%。
从商业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货币,交子在短短数十年间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具备了现代纸币的各种基本要素,将还处在黑暗的中世纪的欧洲远远抛在后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18: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