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中历史必修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复习题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0:3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简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点,自然经济在与之相适应的封建社会里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直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仍占经济地位,它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解体的原因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还是完整的封建社会。那时,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破坏自然经济的因素,并且已经有自然经济解体的现象发生。但是,那时候自然经济的解体,还只是局部的解体,不成其为重大的经济现象,也没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深远影响。当时,还是自然经济占绝对支配地位。中国自然经济的大规模迅速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甲午战争以前,自然经济已经初步解体。甲午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又进一步解体,解体的范围扩大,解体的速度加快,解体的程度提高。主要原因表现为:



第一、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经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第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着农业生产的目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第三、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给予了自然经济一定的打击。



第四、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城乡经济联系加强,等等,也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的因素。



第五、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规模狭小,分工和协作不发达,生产的发展,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都受到了根本的限制,终究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根源。虽然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自然经济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即:鸦片战争前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



第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历史原因。明清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生关系的萌芽,这种新的经济形态缓慢地侵蚀着封建经济的躯体,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到了近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以及民族资本的不断发展,逐步受到冲击而逐渐解体。



二、解体的主要表现



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是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并且与农业分离,以男耕女织相结合为特征的小农经济结构开始走向瓦解,即:纺与织分开,织与耕分开。另一方面表现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其中包括经济作物的扩种和粮食生产的商品化。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三、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军事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带有强制性。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国内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沿江及交通、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体的速度较快,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度比较慢。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在解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四、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是历史的进步。首先,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它的解体必然冲击封建制度,有利于瓦解晚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其次,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农民纷纷破产,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等),其进一步解体则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第三,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四、自然经济的解体也使中国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第五、使中国逐步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



【难点分析】



全面认识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内涵



“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是一些开明的官员在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深深认识到外国生产技术的先进性,提出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并确实加以实践的运动。但是这场运动并没有触及封建制度,其核心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宗旨是“师夷长技以自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结束于19世纪90年代,正处在同治和光绪年间,所以又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



二、洋务运动的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列强更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同时当时正是中国国内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因此,可以说当时清政府处于内交外困的窘境中。为了摆脱内交外困,说到底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开展了30年的洋务运动。



三、主要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特点及其性质: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不参与市场流通,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虽然这些企业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企业。



2.创办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完全是为了满足清王朝的需要而创设,使一些特殊的企业,产品不是商品,不需要经过市场,但是发展到后来,这些军事工业的原料供应、军事工业的资金、燃料、运输方面产生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从70年代中期又开始创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特点:第一,都是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近代化企业。例如,张之洞从英国引进的全套纺织设备。第二,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建,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为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市场。如,开平煤矿生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矿开采的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局创办后,洋布每年进口减少约10万匹;修卢汉铁路所用的铁轨也是由汉阳铁厂生产的。性质: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投资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管理上采取雇用劳动制,所以其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企业。



3.筹划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开近代教育先河。这些都是西学东渐的具体体现。



四、洋务运动性质的分析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存在激烈争论,随着对洋务运动研究的深入,对其性质的认识逐渐达成一致,多数人认为,这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同时又是地主阶级搞的一次改革运动。首先,在“内忧外患”局势下,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崛起的部分地主官僚,借助洋枪洋炮,镇压了农民起义;同时又试图通过练兵,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因此,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其次,洋务派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些变法,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改革传统模式,这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五、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至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来综合理解,即腐朽的清朝统治阻碍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力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外壳中发展起来的,是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阻碍分不开的。



六、评价



第一,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第二,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开创了近代中国教育的先河。购买或生产的一批武器装备了清军和近代海军的创建,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洋务运动的开展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工业)近代化,军事近代化和教育近代化,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第三,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第四、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五、洋务运动布新而不除旧,非但不触动封建统治,反而以维护其存在为目的这就注定了洋务运动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洋务运动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管理腐朽,生产效率低下。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主要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困难,不能为社会求富。



七、教训及其启示



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启示: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史实中可以看出,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从根本上改变经济、政治体制以适应经济发展,是不可能真正取得成功的。因此,我们今天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一要注意尊重客观规律,二要改革经济、政治体制。



浅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它的产生,一方面受洋务运动的刺激,另一方面也是外国资本主义影响的结果。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扩大了商品市场,形成了劳动力市场,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货币财富,从而客观上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1.产生原因



(1)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2)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3) 洋务运动的诱导。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这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诞生了。



2.特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之时起就具有中国特色。它出现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其发展过程举步维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基本模式。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为以后的中国社会改革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1)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



(3)从工业的地区分布看,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其原因是这些城市多为列强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自然经济较早解体,同时这些地区便于利用外来技术,引进机器,利用廉价的劳动力。



(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这种情况,使得民族工业的产品成本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它发展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力求获得最大的剩余价值。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当一部分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他们的资本是地租转化而来的,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土地,兼有资本家和地主的两重身份。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生产技术提高,大机器生产的工业生产。



从政治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传播马克思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易混知识】



简析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商品经济的关系



一、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关系



根据我国学术界通行的理解和表述,所谓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的一种经济形式。即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是为生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



自然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由于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因而可以同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相联系,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存在。自然经济具有如下的特征:



1.它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适应,人们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基本局限在经济单位内部,生产规模十分狭小。



2.它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是这种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



3.自然经济中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是直接的。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



小农经济具有如下的特征: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由上述对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概念与特征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一个不相同的概念,但二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农业经营规模狭小,随着社会属性的变化,和商品经济联系加深。



二、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是以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与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为条件的。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不同的特征:



1.商品经济本质上交换经济。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和消费资料的全部或大部分要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得,商品生产者以追求价值为目的,并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



2.商品经济是开放型、开拓进取型经济。



3.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是与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经济形态。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进一步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具有自然经济无法比拟的作用。



【学法导航】



1.对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可以从原因、表现与后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关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要着重从外部因素即资本主义入侵来进行分析。



2.洋务运动可以从背景、内容、失败原因与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究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3.对文中图文史料进行分析,学会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小资料】



江南制造总局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或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作上海机器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军事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也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早期厂房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后来江南造船厂的前身。



该机构成立于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它不断扩充,先后建有十几个分厂,雇用工兵2800人,能够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还设有翻译馆、广方言馆等文化教育机构。但是,它在管理上仍然存在着浓厚的衙门习气。



江南机器制造局在同治年间是全东亚最大的兵工厂,对于清朝的军事力量以及重工业生产都有提升作用。例如从1865年开始,在李鸿章、曾国藩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局开始了对德式武器的仿制,1867年仿制出德国毛瑟11mm前膛步枪,这是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种步枪,该枪使用黑火药和铅弹头,威力惊人,在1867年时,每天平均可以生产十五枝毛瑟枪和各式弹药,李鸿章认为当时该局生产的枪械弹药,对于后来捻乱的平定有所助益。除了枪弹之外,该局也在1868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艘自造的汽船(木制船身)惠吉号。1891年时,为中国首次炼出钢铁。



江南机器制造局除了机械的制造之外,另附设有广方言馆(即语言学校,原设于1863年,1869年并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以及工艺学堂,用以介绍西方知识,以及培养语言和科技人才,在1868~1907年之间,译书达160种,除以军事科技为主之外,旁及地理、经济、政治、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其所翻译书籍的水准,被认为超过晚清数十年其他翻译书籍的质量。对于晚清的知识分子吸收西方知识产生很大的影响。140年前,它的出现及后来的崛起,开了我国近代化军事及民族工业与其他诸项文化事业之先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0:31:43 | 只看该作者
体验高考
1.(2010·全国卷)表一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总额(千两)
田赋(%)
厘金(%)
关税(%)
1885
78276
38.6
17.9
18.8
1887
85787
36.4
19.6
24.3
1899
86187
35.5
17.4
25.7
1891
95394
33.4
17.1
25.1
1892
88816
35.2
17.2
26.0
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 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 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 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解析】从表格可知,清政府的田赋收入呈下降趋势,而厘金(清代至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故名厘金)和关税却呈上升趋势,显然政府的财政越来越倚重于商品流通。
答案】D。
2.(2010·上海卷)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一场吸收外国先进技术、追求国家富强的近代化运动。以下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举措: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②创办轮船招商局,③设立京同文馆。根据要求,完成填表(将编号填入适当位置)。
类别
求富举措
求强举措
育人举措
编号
解析】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用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洋务学堂约30余所,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外国语(方言)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等;二是军事(武备)学堂,如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等;三是技术实业学堂,如福州电报学堂、天津西医学堂等。
答案】②①③。
同步训练
1.子虚搜集了下列图片:《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模型》《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开埠后前来上海的外国商船》《魏源与<海国图志>》《汉阳铁厂》《1863年洪盛碾米厂》。请你为他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课题(  )
A.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加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和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2. 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 右图是清朝“光绪十七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下列对其体现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中国最早的股票,开风气之先
B.当时中国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
C.是当时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一种表现
D.中国金融证券业发达,大量企业上市
4.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5.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被视为“国策”,洋务运动标志着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发展工业。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
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6.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国内运输,发展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由此可直接推断出洋务运动(  )
A.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                   B.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C.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部分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7.观察下列两幅近代民族工业分布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B.民族工业的地域分布具有不平衡性           
C.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D.民族工业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8. 近代以来,许多人士投资近代企业。从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
投资者
所占比例(%)
官僚、地主
30.86
一般商人
18.52
手工作坊主
7.41
华侨商人
7.41
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
C.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9.鸦片战争后,有英国商人在考察中国的市场后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商品需求量极大,遂运大量钢琴、吃饭用的刀叉至上海等商埠,结果却是产品滞销。对此事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国商人企图利用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     
B.英国商人缺少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
C.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
D.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
10.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
A.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C.洋务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11.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12.中国近代第一家股份公司上海轮船招商的经营广告,其上面的文字为:“宗旨──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该“广告”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有(  )
①轮船招商局注重扩大经营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  ②打破了我国航运业被外国垄断的局面  ③有利于我国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④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13.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吕轮船公司。由此可直接推断出洋务运动(  )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轻,给予机户,按稠匹计工资。”《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材料三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四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
(3) 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时间
进口棉纱(万担)
进口棉布(万匹)
1872
5
1224.1
1890
108.2
1556.1
时间
出口棉花(万公担)
1871年~1873年[来源:学科网]
0.8486
1891年~1893年
29.0417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1872~1890年间,最低时曾下跌三分之一以上。这就使得洋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如1887年牛庄三百斤的洋纱售银五十七两,而土纱却要售银八十七两左右。
材料三  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据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材料四:棉花价格提高……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如上海、南汇两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分之二”。如皋、通州、海门三县,“三县皆种棉花,并无杂树”。不仅原来的产棉区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了,就是许多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70~90年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的变化情况。
(2)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三、四,分析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16.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展了旨在“富国强兵”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然而甲午一战表明,两国的“富国强兵”结局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梁启超著《论李鸿章》
材料二  (日本)该国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俩,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
    ──摘自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给同治帝奏折
(1)分析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举办“洋务”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洋务派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变革”举措?
(2)材料二反映出李鸿章对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认识?
(3)试结合材料及相关历史背景,简要评析中日两国“富国强兵”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
提示与答案
1.C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模型》反映了工业革命,其他图片反映了工业文明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冲击。
2.D  抓住“五口通商后”这一关键信息,可知题中现象发生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当时列强已经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逐渐沦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清政府不能再维持闭关锁国政策,故①④正确,③错误。再依据“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可知②正确。
3.C “开平矿务局股份票"反映了洋务企业管理和经验方式的变化,是当时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一种表现。
4.D 5.B 6.D 7.B 8.D 9.D
10.C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民用企业,题目所述属于商董入股形式这种入股方式海没有达到近代西方管理的雏形。
11.D 12.B 13.D
14.(1) 社会现象: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本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 相同点:表现在都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不同点:表现在早期资本家身份的变化,清朝时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早期资本家。(3)不同。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起阻碍作用。(4) 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5.(1)棉纱进口大幅度增加;棉布进口增幅不大,趋于平稳;棉花出口大幅度增加。 (2)西方国家的先进纺纱技术,使其棉纱价格低廉,并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倾销,使棉纱的进口量急剧增加;廉价的棉纱使中国的手工织布得以生存,抵制了棉布的进口;自然经济的顽固存在是棉布进口受限制的根本原因;世界棉纺织业的发展,对棉花的需求增加,促进了中国棉花的出口。(3)加速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破产和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使中国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6.(1)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变革举措: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校和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2)认识:李鸿章赞成日本学习西方军事和工业技术,以及派遣留学生等措施。反对日本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对日本威胁、侵略中国担忧。(3)主要原因:国际环境不同: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中国,国际环境不利。造成洋务运动举步维艰;客观上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改革遇到的阻力不同:清王朝中顽固势力强大,反对变革。而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通过武装倒幕,倒幕派改革力量建立了新政权,因而能够实行全面、有效的改革。两国推行变革的力度不同:中国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实行“有限变革”;而日本明治维新则是实行包括改革政治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全方位“变革”。
作者简介:王笑开,毕业于井冈山大学历史教育专业,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15年,在《江西教育科研》《考试报》《中学生学习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中学生导报》《素质教育报》《高考天地》等1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13: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