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展示课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的教案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6:5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会用列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会求是互质数或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大胆质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班在舞台旁30米长的花带上每隔2米种一株桂花,树种的太密了,下午要重种,改成每隔3米种一株。现在大家出出主意,下午怎样种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呢?我一边说一边把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分给各小组,让各小组讨论交流后交由小组长汇报本组的方案。各组讨论后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全部拔起,重新测量后再种
2、头尾不动,把中间的全部拔起,重新测量后再种
3、除头、尾不动外,还有6米、12米、18米、24米共六株不用拔,只需拔10株,在每两株中间种一株,这样重种5株就可以啦。
师:刚才有4组采用了第三种方案该种的,这种方案确实比前两种方案要好,现在请你们说说是怎么发现这些株数不用重种的?
生:通过测量的方法发现的。还发现了6、12不仅是2的倍数同时也是3的倍数,所以觉得是2和3的公倍数就都不用动。
师:你们怎么想到“公倍数”这么个好听的名字的?
生:我们前面学习的几个公有的因数叫公因数,最大的叫最大公因数。那现在两个公有倍数就叫公倍数,30是最大的就叫最大公倍数。
师:大家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议论纷纷)这个不是最大的,还有更大的。。。。
师:确实如此,大家真能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
  (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这一个是最小的,我们又称它为什么
  补充课题:最小公倍数谁能再来说一说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二、探究: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在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请学生写在纸上,并贴到黑板上.
  (为什么不求最大公倍数求最小公倍数有哪些方法 哪些情况下可以很快说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等)
  四人一组合作解决1~2个问题,举例说明,组长笔录.可以翻书请教,在P.69~71.
  成果汇报:
  (1)公倍数有多少个 (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公倍数.)
  (2)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①枚举法:
  根据学生举例填写集合圈并说出各部分所表示的内容:
  ②分解质因数:如:12与30的最小公倍数
  12= 2 × 2 × 3
  30= 2 × 3 × 5
  60= 2 × 3 × 2 × 5
  12独有的质因数 30独有的质因数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与各自独有之因数的乘积.
  [12,30]=2×3×2×5=60
  从这两个分解质因数的式子里你能看出12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几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2= 6 × 2
  30= 6 × 5
  6 × 2 × 5 = 60)
  最大公因数 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
  ③短除法:如:36和45的最小公倍数
  3 36 45 用公因数去除
  3 12 15
  4 5 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
  [36,45]=3×3×4×5=180
  讨论:与求最大公因数比较有什么异同之处
  (相同处:都用公因数去除, 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
  不同处:求最大公因数只要把公有的质因数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还要乘以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任选一种方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第一组必做,其它可任选,看谁做的又快又多又正确):
  16和20 65和130 4和15 18和24
  得出两个特殊情况: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当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4,总结:今天你们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学习,对于今天所学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6:51:30 | 只看该作者
教后反思 
“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如果单从纯数学的角度去让学生领会,显然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在本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改种树”这样开放式而又有挑战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思维,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整节课,为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收效极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4: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