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教学活动1 |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回顾 问题:二次根式计算、化简的结果符合什么要求?(即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 2、问题引入 问题:现有一块长7.5dm、宽5 dm的木板,能否采用如教科书图21.3-1所示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 dm2和18 dm2的正方形木板? |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解决方案,教师倾听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探究。 (1) 比较之前,要知道两正方形的边长; (2) 比较最大正方形边长与木板的宽度5dm,看木板够不够宽? (3) 比较两正方形边长之和与木板的长7.5dm的大小,看木板够不够长? | 为本节课做铺垫 通过接触实际问题,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并感受二次根式加减运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教学活动2 |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根号8加根号18的计算 从上面的问题中引出了根号8加根号18的计算 问:是否能将分配律运用到此题的计算当中去? 师生一同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2、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 几个二次根式化简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3、归纳法则 问:从上面计算根号8加上根号18的过程,可以看出二次根式的加减可以怎么进行?用自已的话说一说。师生归纳,板书法则: 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再将同类二次根式合并。 4、二次根式加减的步骤 讨论:二次根式加减的步骤是什么? 归纳:(1)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2)找出同类二次根式; (3)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一化二找三合并 | 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学生先思考,小组交流,回答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 运用类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通过解决问题,讨论交流的整过程,让感受新知识解决的方法,并学会归纳所学新知识 让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加深知识的记忆,并增强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
教学活动3 | 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 1、例题讲解:见课本例1、例2 例3.要焊接一个如教科书图21.3—2所示的钢架,大约需要多少米钢材(精确到0.1米)? 老师重点关注: (1)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得当 (2)考虑的问题是否全面。 (3)计算是否准确。 2、课堂练习 见课本练习(1)、(2) (3)如图,两个圆的圆心相同,它们的面积分别是12.56cm2和25.12 cm2,求圆环的宽度d(π取3.14).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提示学生将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进行比较,注意强调哪些二次根式可以合并,哪些不可以合并,并总结归纳对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实质是对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的系数进行合并。 |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完成 独立完成 |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
教学活动4 | 四、反思总结,情意发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1.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2.二次根式加减法应注意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不能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才能进行合并。 3.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了与整式加减类比的学习方法. 小结时,教师应重点关注: ⑴学生是否能抓住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⑵对于常见的计算错误是否有充分的认识; ⑶对学生的小结和感受应注意倾听和肯定。 小结与反思,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体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学生创造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活动经验的机会。 |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集体回答 |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并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归纳能力 让学生明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
教学活动5 |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 第17页习题21.3 第1、2、 3题 选做题:习题21.3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批改、总结。 对于学生的作业,教师应重点关注: ⑴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对新的运算错误,应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点评; ⑵学生对作业中的问题的理解情况。 | 独立完成作业 | 巩固新知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二次根式的加减(1) 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再将同类二次根式合并。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