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语优秀论文:借助课内例文引导有效积累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17 17:30
标题: 小语优秀论文:借助课内例文引导有效积累
借助课内例文引导有效积累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桃源小学 干 琳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语文学习中,积累就是不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和提高读写技能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人们常用满腹诗书,能说会写来衡量,而要达到这个水平,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靠的就是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可是在教学中有好多老师有这样的困惑,学生平日文章背了不少,也抄了不少,可为什么不会用啊?倒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不是有背诵有摘抄就是积累,有效的积累是在理解、赏析的基础上背诵摘抄,这样才便于学生的转化和运用。所以说只记住文字是没有用的,如果不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不清楚文字表达的效果,记住有什么用呢?



我们平时指导学生积累的途径有多种:课内阅读增加积累,课外阅读增加数量,走进生活丰富积累等等;积累的内容也丰富多彩:语言、素材、思想、写法等等。我想谈谈教师该怎样借助课内例文对学生的积累进行有效引导。



积累有记住、累积的意思,但决不是单纯的记忆,怎样使机械的记忆变成有效的积累有两种方法:一是引导读,一是引导赏。读要读通、读准、读懂,赏要赏出妙处。不同文章在引导有效积累时,读和赏的侧重也有所不同。



对于适合积累语言和写法的文章应该以读为前提,以赏为关键。语言积累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掌握最基本的文字符号,积累大量的词汇等。积累语言材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二是语言规律的积累。通过听、读理解语言,通过说、写表达思想感受,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关键。三是语言典范的积累,如记诵古今中外精彩的语段、篇章等。语言典范往往包蕴着丰富的语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思,还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规律的成功范例。对于语言的积累我们平日课堂上最常用的方法是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达到滚瓜烂熟,但仅仅靠读、背是不够的,还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会使用,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赏析。



有的文章用词匠心独运,即使是非常普通的词在具体的语境中却有很强的表现力。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赏析用词的精妙。比如《老人与海鸥》中海鸥吃老人送来的食物时,“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抓住“扫”这个字,先让学生说说“扫”是什么意思,再比较作者为什么用“扫”不用“吃”?仅仅是为了说海鸥吃得速度快吗?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我们平日里什么情况下也是“一扫而光”,最终学生才会体会到一个“扫”字就把海鸥吃得开心、吃得痛快,写得酣畅淋漓,作者用词巧妙。还有像《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伯父救助车夫的“蹲、半跪、夹、敷、扎”等一系列动词的使用,得让学生通过比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与义。就这样,作者一次又一次的用词妙处,学生赏到了,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才可能用到。



有的文章语言优美,大量运用修辞表现事物特点,表达人物感受,我们就可以赏析积累这样的佳句妙段。比如《匆匆》“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学生一开始的读,感受不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即使背诵下来也只是机械记忆而已。老师就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赏析这句话中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再引导学生想象一滴水滴进大海是怎样一种情形,说说自己的体会,最终感悟到作者用这样新奇的比喻是要写出日子消逝的无声无息,表达自己无奈的愁绪。当学生赏析到这句话的妙处时,在积累背诵时也不再只是简单记住其中的语言文字,而是借助自己的理解力、想象力、感悟力真正体会到作者语言的优美,想象的丰富和大胆。同时在写感慨时光流逝的内容时也就会想到要用此类话。



同样,有的文章题目也是我们赏析积累的最好的语言材料。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弄清命题的类型。有的文章以内容命题,如《少年闰土》《北京的春节》,有的文章以中心命题《用心灵去倾听》《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的以线索命题,如《灯光》《别饿坏了那匹马》。其次,在读懂了文章内容之后,要引导学生赏析作者命题的妙处。比如《梅花魂》,在初读文章时,学生理解到“魂”就是精神,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读文,重点品读外公讲梅花品格的语句,学生读懂内容,理解内涵后,弄清了文中“魂”写出了梅花的精神,此时引导学生联系课外阅读,联系了解的爱国志士,进一步体会梅花魂就是中华民族之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头梳理,发现文章所写的五件小事,洋洋洒洒近千字其实都围绕着一个“魂”字来写,切实体会到文章题目的匠心独运,学生仿写的习作中就会出现书魂、诗魂、奥运魂这样精彩的题目。通过一篇篇文章命题的赏析,学生也就体会到命题的妙处,掌握了命题的方法。



积累语言只是使文章言之有物的一方面,从例文中积累写法也同样重要。课文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无论在语言、思想、情感、写法上都有一定的可以借鉴的地方,教会学生赏析课文的布局谋篇、构段方式、遣词造句、表达方式等等,让他们懂得好的文章好在哪,学什么,用仿写来学习并加以巩固。



积累写法更是少不了理解、感悟、赏析、运用的过程,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一组元“感悟人生”这一单元,这组元的课文都是写平凡的小事使人受到的启发和感悟的,但不同文章表达感受的方式有所不同。《匆匆》《顶碗少年》是含蓄表达感受,《桃花心木》《手指》是直接表达感悟,在教学中可以赏析不同文章的不同表达感悟的方法。如《顶碗少年》一文告诉我们失败乃成功之母,要永不服输的道理,但文章中却只字未提,而是从少年一次次的失败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少年不服输的精神。文间结尾处写道: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时心中就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读到此,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令你微微激动的是什么”,在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回答中,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少年屡战屡败,锲而不舍的精神已经呼之欲出。回过头来再读读结尾,作者这种含蓄表达的方法已经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时自如运用这种含蓄表达感悟的方法。所以像《山中访友》《索溪峪的“野”》《金色的脚印》《大瀑布的葬礼》就应该在读的基础上赏析其中的好词佳句,赏析作者的用词精妙,赏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点题方法等等,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



对于积累思想、素材的文章,更应该侧重于读,在读中感悟文章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像《桃花心木》,初读感悟之后,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品读种树人的话,联系上下文体会种树人浇水不确定,什么时候浇不确定,什么时候照顾树苗不确定,怎样照顾不确定,体会出树在不正确中生长会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再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成长经历,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长、生存的本领就更强。读到这种程度,课文的思想才能牢牢地印在孩子的记忆深处,在引导他用思想写经历也就水道渠成。诸如此类文章如《中彩那天》《落花生》《白杨》《钓鱼的启示》在读时理解感悟到位了深刻了,这些丰富的思想就会一点点注入孩子内心深处,我们就可以及时地指导他们结合这些思想写自己的故事。借《中彩那天》的中心句:“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写诚信、友爱方面事;借《桃花心木》的重点句:“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写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中;借《钓鱼的启示》中爸爸的话,写自己遇到的道德难题……



像《搭石》这种文质兼美适合积累素材的文章,也可以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地读,让学生积累文章中这些以小见大的生活小事,进而去像作者一样发现生活中的美。



总之,课文就是例子,无论是积累语言、写法、思想、素材都应因人而宜,在多读多赏的基础上积累运用,这样才会让学生的积累目的性更清,运用更自如。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