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17 08:09:00
|
只看该作者
【思考】
从案例1中不难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缺位”现象。教师关注到学生的经验,尊重学生的思考,注重从多样化算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但他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数学学习在关注到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算法的优化,如果始终采取一些原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仅不能达到当堂数学知识学习的目的,更影响学生今后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发展,还会对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而,案例1中的教师,如果能在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算法的算理与算法的优劣,从中帮助他们形成合乎数学规律的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案例2的教学中,教师在算法的处理上明智的多。面对学生出现的“简便”算法,教师没有轻易否定,也没有轻易肯定,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简便”算法的算理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简便”算法的认识,由形式上的认识,上升到内容上的认识,明确“简便”算法中的算理关系。这时学生再运用这种“简便”算法计算时,思维的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因为,他此时对“简便”算法的认识不仅是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
新课程改革以来,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的课堂一扫原有的沉闷与寂静,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人们在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要的同时,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中应有的主导地位,我们的改革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教学中教师“缺位”现象比比皆是,我们的老师正从原来什么都管,变成现在什么都不管,这种现象的结果,势必造成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下滑。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越位”,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也不能“缺位”,什么事都不做。而是要深入研究教材与学生,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平等中的“首席”地位,真正让课堂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运动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