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1 13:56:48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一、训练目标
1.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高中作文中托物言志,就是在文中所描绘的“物”中,寄离着作者的深刻思想和人生哲理.在文中所出现的“物”,不过是一个载体,在它身上,承载若作者的心志,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换句话说,这里的“物”就好比是一支喇叭.通过它,传出的是作者的心声.这种手法.要求作者必须正确认识所写的“物”,在这“物”上所寄托的“志”,必须是自然、和谐,能被大家认可,不可以是牵强附会,生拉硬拽.古往今来,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给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范文.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在莲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而现代著名散文家杨朔的《茶花赋》、《荔枝蜜》,将自己对祖国的赞美、歌颂,对普普通通劳动人民热切赞颂的深挚感情寄寓于茶花和小蜜蜂.
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首先要注意的是对所写之物要仔细观察,然后在文中把所写之物摹形传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托物言志.在这里,“物”是基础.在文中不能很好地写出这个“物”,“志”则无从谈起.文章也就失去了站立起来的基础,这样的文章.肯定是要失败的.即使勉强写了“志”,这个“志”也是苍白无力.很难获得感人的艺术效果.因此.写好“物”,为“言志”打好坚实的荃础,是写好这类文章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写物时,形须绘声绘色,形象生动。传神则须做到神情毕肖.栩栩如生。摹形与传神要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文章才有魅力,“言志”才有基础.
其次.写好托物言志这类文章的关键所在是要做到“物”和“志”的和谐统一。所写之“物”与所言之“志”,应当有令读者信服的某种联系.即所托之物的某些特性与作者所要表达的志向或所要歌颂的精神确有相似的地方,吻合的地方。所写之物虽是普通之物,但经作者提炼、分析,这时已成为作者所要言的“志”的载体,二者已经有了内在的融合.这时我们看到的“志”.仿佛是自然而然由“物”中生发而来,决不是“情”“志”游离于物,给人以干涩、生硬的感觉。(作文网提供)
写托物言志的文章,还应注意的是,必须认真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使所写之物与所言之志能最大限度地尽可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切忌面面俱到,什么都扯上一两句,又什么都没有说明白,给人以堆砌之感。一篇好的托物言志的文常.作者所言之志与所托之物的关系不能故做深奥,故弄玄虚.应该在作者的引导下,步步深入.最终水到渠成.令读者恍然大悟.明白了作者写物的良苦用心,不由发出喷喷赞叹之声.总之,物与志,相距十万八千里固然不好.而毫无思索的余地,全在明面上摆着或故做深沉也同样写不出托物言志的好文章。
所以,要写好托物言志的文章,就必须作到对所写的事物的形象,有着仔细的观察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所写事物的本质特征.要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所写之物必须要有浓厚的兴趣,使之感情和认识得到升华,和自己的理想、愿望、迫求、所憎、所爱”一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就会情不自禁地在所写之物中,寄寓着深情.从而写出“托物言志”的文章。
借景抒情,也是写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谓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它深刻地揭示了写景和抒情的关系,阐明了抒情是写景的终极目的这一道理。因此,这句话,应该把它七升为我们写景文章所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标准来认识。景.不论是人文之景还是自然之景.应该说,在它未被写入我们的文章之前,它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一旦被我们所注意,进入了我们笔下的文章,成为文章中的所写之“景”,它就再不是一个纯客观的存在了.它总会带上写作者的主观意愿,带上写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它具有了写作者的好恶倾向,写作者借助于它,透露出情感的心声.所以,此时的文中之景,是主客观的统一体,写作者对景的描写,不过是搭一座桥梁,借以到达感情的河流的那一岸,写景不过是手段,抒情才是真正的目的。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数百年来广为人们传诵。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是在醉翁亭上的宴饮之中.清例的酿泉之内,美丽的四时之景的里面.所传达给我们的那种豁达之情在强烈拨动着每个读者的心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