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两周广州中小学举行的期中测试中,语文试卷出现的最频繁错误却是错别字,有的小学五年级学生一篇800字作文就出现近20个错别字。
母语真的天生就能懂?怎样才能提高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呢?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最原始”的语文教学如何有效进行成为了不少教育工作者忧心的话题。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在国内语文却遇冷。
最近各中小学举行期中考试,不少语文考试都面临着这样的尴尬:难题得分率不低,基础题却“不合格”。
“比如‘错别字识辨’、‘汉语拼音认读’等一些最基础的题目,得分率不足60%。”广州市天河区一个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无奈地说,这些题目的得分率在这几年有下降的趋势,而且也反映在平时的测验和作业中,有的学生回答一段三行字的“阅读理解”,可能有10来个字是错字或别字。“很多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没有用心去读,学过的、看过的字词或用法如‘水过鸭背’,转头就忘。”
记者调查 500字周记40多个错别字
据了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包括英语在内的外语学习越来越被重视,学习外语的孩子年龄也越来越小。相比之下,作为母语的语文教育却越来越受冷落,就连“家庭补课”也没有哪个家长会考虑到“补习语文”。
“有的孩子甚至连简单的‘的’、‘地’、‘得’和最基本的标点符号用法都不会。”尽管是从小学数学科退休下来,但在帮朋友孩子补习的关老师也举例说,她所辅导的一个五年级学生,500多字的周记中有40多个错别字,但那位学生却一点都不紧张,认为“考试能写对就可以了”。“就连他的父母也不紧张,觉得还是先学好英语和数学为重。”关老师认为,这样的教育就会有所偏离。
据悉,这样的思想存在于大部分家长的心里,纷纷认为语文作为母语“不用学也会”,“现在写错别字以后不写就行”,“用电脑就没有问题”……以至于母语还说不流利的年龄就去学外语;外语成绩好成班级偶像;双语幼儿园昂贵的学费也丝毫冷却不了“入园热”等现象比比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