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9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07: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苏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李国忠



近几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对考试的目的、内容、形式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作出了许多新的探索,命题构想异彩纷呈,命题形式丰富多彩。由于工作需要,笔者曾研究过许多小学语文试卷,深感命题者在重视语言积累、加强情知整合、贴近学生生活、尊重个体差异等方面作出的种种努力和成效。但是,在审视试题时,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和思考,现辑录几例如下。



例1:我能照样子填序(xù)号。一条②一朵③一群④一件⑤一座



例:(②)红花



(    )小河(    )天桥(    )事情



(    )衣服(    )白云(    )山羊



反思1:这是一道低年级学生测试的题目,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准确填上正确选项的序号。答对这道题,必须克服两大难点:一是准确选择数量词;二是正确填写序号。显然,后者是加给学生的额外负担。因为这实际上是在测试学生的答题技术。让低年级学生由于答题技术掌握上的原因而导致答题失分,我认为是不必要的。这道题目应直接让学生选词填空,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有助于建立起稳固的认知结构,达到准确答题的目的。



类似的题目还有“在给出的词后面的横线上填上这个词的同义词,在括号里填上这个词的反义词”、“用直线划出表示心理活动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外貌的句子”等,这些题目都偏重答题技术的测试,学生一旦对符号判断错误,整个题目就全部失分。



例2:给下面句子中的方格依次填上标点符号,选择正确的一项。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A.,,,,,。B.,。,。,。C.,。,;,。D.,。,,,。



反思2:这道题是测试学生对标点符号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但这道题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陷阱,即四项备选会使学生误入歧途。这种人为的设置障碍,反映了命题者在命题时受单纯知识观的主导,只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的准确度,却没有预想到小学生答题时的语用背景和心理特点。小学生学习容易先入为主,假如这道题改成让学生直接点标点符号,学生根据自己的语感和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不会有太大的错误,但现在给他好几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学生一看题目就被搞糊涂了,反而无从回答,必然错误大增。类似的题目还有乱句排序题、修改病句题等。语境是言语生成的环境,在特定语境中的言语活动才是生动的、富有灵性的。因此,要结合语境考语文知识,这样,学生运用知识才是准确的、灵活的。比如,下面的选择题,设计得就比较好:



我们的小草,在那纤细弱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难怪古代诗人写下咏草诗句:“”,千载之后,读来仍然使人激动不已。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例3:默写XX课中你喜欢的段落,或者默写一段你课外积累的文段。



反思3:这类题目,目前试卷中用得比较多,有的还纳入“背诵积累”板块。这里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且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加强语言积累”的要求,但在学生的答题中却暴露出了问题。一所学校的考卷中有这样的要求:“默写《参观人民大会堂》中你最喜欢的一段。”结果,大多数学生默写的是第二段:“人民大会堂真是雄伟壮丽!”就一句话,还不能判他错。阅卷老师说学生太精明了。问学生为什么只默这一段,学生说:“写别的段不仅长,还有些字不会写,写错了要扣分的。”学生的话说出了这样一个事实:能背出来的不一定写得出来,与其多写写错扣分,不如少写少(不)扣分。学生的这一“对策”告诉我们,不能把“背诵”与“默写”等同起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07:53:00 | 只看该作者
反思4:这是一种不查字典而考“查字典”的试题。这种试题实际是把查字典这种日常学习技能变成了语文学习的专门技能。学生固然要掌握查字典这一技能,但无需苛求他们。人们日常查字典是允许试误的,不一定把音序、音节、部首都掌握得十分精确。事实上,命题者在命题时也会有不少字的部首或音节难以确定,往往也要在查了字典之后才确定。现在却要学生马上作出判断,学生拿不准,只好乱猜,如果猜错了,“再查几画”一项必定跟着错,导致大量失分。难道因这道题做错而影响了语文考试成绩,就证明该学生的语文水平差吗?为了让学生考试少失分,有的老师把大量难定部首的字找出来,先自己查字典确定部首,再抄给学生,让他们读、背,学生苦不堪言。技能训练竟然异化为了死记硬背。



类似的题目还有缩句、词语解释题。缩句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删繁就简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在与原句的对比中领会句子基本含义。其训练的侧重点应在于表达效果的体会上,而不在于缩句技术本身,但事实是缩句题在试卷中往往变成了单纯的技术题,看不出学生独特的感受。况且,简单缩成分的多少常常引起评分上的误差,导致评分不公。词语解释题则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词语含义,使学生充当词典的角色,只会加重学习负担,因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予以禁止。这也再次证明,日常学习技能无需升格为语文学习的专门技能。例5:“分析短文,完成练习。”与“下面的短文很有趣,想请你也读一读,然后做几个小练习,看看你的阅读能力是不是又提高了。”



反思5:这是两道题目,要求一样,但内涵却不同。前一道题是我们已习以为常的,后一道题是新近在试卷中出现的,两道题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用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指令性语气,学生读之,有一种被迫去做题的感觉;后者用的是朋友般平等对话的语气,能激发学生读题的兴趣,触动他们答题的欲望,从而拉近试题与学生的距离。



长期以来,学生不爱做语文试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题目机械、呆板、没有趣味,让学生提不起劲来。新课改实施以后,试题有了很大的改观。比如,“改病句”练习,有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提示语:“请你给下列句子动个小小的手术,使它恢复健康。”把一条条病句比喻成病人,把学生比喻成小医生。做题目的过程成了一次献爱心的过程。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自觉完成任务。



以上几例,虽是细节,却能折射出命题者评价观、学生观上的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对照这一要求,我们在命题上仍有许多认识和落实不到位之处。命题研究,乃至考试研究,任重而道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17: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