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9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08:4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08:49: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24 08:49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全课总结。




  出示例题的挂图,学生仔细观察。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指名学生回答,相机在教学挂图下出示: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复习什么是周长引出周长的计算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习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怎样计算?正方形呢?






学生看图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所看到的内容。



你能说说什么是周长吗?这个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它的周长是指哪些吗?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链球场的周长呢?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做“想想做做”第3、4、5、6题







学生直观的了解周长的概念







检查学生对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总结概括 本节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边复习边提出问题学习新知。因为在周长的认识一节课上,学生已基本能认识到长方形的测量方法,学生可以说出只需要测量两条边的长度,因此在这节课上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非常容易。这样,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过程中逐步发现方法,然后自己选一选,来感悟体验哪一种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好。并在练习中让学生感悟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应知道哪些条件,学会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08:49:48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已能明确,并能正确运用的基础上教学的,所以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在找到周长的基础上,进行计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能够更有效的使学生灵活解题。使学生知道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势必要知道哪些条件,在学生已能明确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的练习,解决一写稍有难度的练习。但是从中还是发现不少问题,学生在拼图形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自己拼的图形是不是要求的图形,自己拼出的这个图形到底有没有符合这个图形的特征。学生在这种需进一步思考的题目中,还有所欠缺,没有解决类似题目的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8: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