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63|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全册物理教案合集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6:1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全册物理教案合集下载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下载方法:右键点击下面的教案附件,选择目标另存为,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


八年级上册全册物理教案.rar (63.12 KB, 下载次数: 4208)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6:16:06 | 只看该作者


世界是运动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了解人们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举出文学、绘画作品中描述的例子。
(3)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2.能力目标:能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能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会根据参照物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器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课件①,激发学生兴趣:展现“布朗运动”“九大行星的运动”“火箭发射”“燃放的烟花”,形象地说明我们这个世界从微观到宏观世界,一切都处于运动之中。即:世界是运动的(板书)
二、新课教学
1、运动和静止
学生互动:让学生把笔握在手心上然后向前推行。
提问:请同学来说一说,笔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可以看出笔相对于手是静止的,而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      
这两位同学说的似乎都很有道理,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运动和静止。(板书:运动和静止)
学生观察:播放影片,学生认真观看后,提问:
(1)这几个物体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这些物体相对于我们所选的这些物体来说,他们的位置有没有改变?
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
给出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学生齐读。
讨论:若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想一想,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引导学生得出: (1)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注意:通常我们默认地面为参照物。(2)观察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2、运动的相对性
请学生看影片后,回答问题。
提问: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我们既可以说它是运动的,又可以说它是静止的?(选的参照物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参照物选取不同,同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一定相同。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运动的相对性。(见大屏幕)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投影)
(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2)不能选抽象的或不存在的物体作参照物如空气、地平线等
(3)研究地球表面物体时,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研究太阳或月亮时,通常选地球为参照物
提问:(1)当你坐在飞奔的汽车里时,选什么作为参照物你是静止的?选什么作为参照物,你又是运动的?(2)如果以向西奔驰的汽车作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运动的方向如何?
提问:晋朝的葛洪曾有这么句话:“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 有同学能给我讲解一下吗?说明我国古人就有运动相对性的思想,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会有所不同。
学生活动:分析下面描述运动的诗句中所选的参照物
(1)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唐•无名氏《浪淘沙》
(2)“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   ---晋朝 葛洪《抱朴子》
(3)“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唐 李白《秋浦歌》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坐地日行八万里。
(6)“朝辞白帝彩云间”,参照物是什么?
3、运动相对性的运用
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现代社会中,运动的相对性的广泛应用。
回答问题:(1)怎样使飞机在空中正常加油?
          (2)为什么我们看同步卫星好像静止在赤道上空?
          (3)为了保证飞机的安全,机场周围不允许鸟类飞行,这是为什么?
(4)风洞为什么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
4、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以上实例说明了运动的相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前面对光学、声学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声波能粉碎小石头,因为它具有能量,即声能;而光能使周围变亮,变温暖,某些光还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因为光也具有光能。
提问: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吗?你能举例说明吗?(地震能推倒房屋龙卷风能拔起大树湍急的水流可以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水电站,湍急的水能够发电,流动的风能够发电,子弹能够穿透木版;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时,运动的汽车有很大的破坏性)
观看影片,教师总结:运动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种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称为动能。
三、课堂小结
3w
四、课外作业
练习册相关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6:16:01 | 只看该作者

直线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研究,了解最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2.在活动中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与同学合作,交流完成研究任务。
3.尝试用图像来描述物体的简单运动,体会到用图像来研究问题的方便。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2.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判断方法。
3.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具、实验器材:
一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秒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讲述: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思想麻痹,骄傲自大。比赛过程中跑一会儿睡一会儿,而乌龟不甘落后,连续奋斗,终于先到了终点。
提出问题:究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要知道它的答案我们就要研究本节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猜想:兔子快(乌龟快)
二、新课教学
1、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是按照物体运动的路线来区分的。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就是直线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就是曲线运动。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动属于直线运动?哪些运动属于曲线运动?(直线:百米赛跑,汽车火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等。曲线:打乒乓球,过山车,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
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探究实验“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演示)
将1米长的内封气泡的玻璃管竖直靠在黑板上,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1)提出问题:怎样用秒表来测量小气泡在运动过程中分别通过10厘米、20厘米、30厘米和40厘米所用的时间?
(2)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启发,让学生发现设计的方案中存在的不足。
提问:(1)将气泡运动计时起点设定在玻璃管底有什么不好?(会使启动秒表的时间把握不准。)
(2)测量小气泡通过10cm、20cm、30cm、40cm是用刻度尺观察好呢还是先在玻璃管上做好标记好呢? (做标记好)
(3)进行实验,把数据填入书P113表格中。
(4)学生画出图像。
(5)总结运动规律,引入匀速直线运动定义。
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讲述:其实匀速直线运动并不常见,因为物体在运动时一直保持速度不变是不太可能的。就拿我们研究的小气泡来说,它在刚开始上升的一段路程里速度是越来越快的。但是我们可以把一些运动近似的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动近似是匀速直线运动?(滑冰运动员停止用力后的一段滑行、顾客乘电梯、稳定行驶的火车、战斗机群摆出队列平稳地飞行等等。)
我们可以用公式v=st 来求他们运动的速度。
说明: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说,速度大小与路程多少和时间长短无关。
3、变速直线运动
(1)表格中所列数据记录了当今世界上短跑名将刘易斯在比赛中的成绩,记录了跑步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距离所用时间。书本P114表格
提问:(1)刘易斯在100米的比赛中是否做的匀速直线运动?为什么?
(2)这100m的运动过程中,哪个10m路程段的速度最大?哪个最小?有没有哪段路程中速度相等?
(3)观察书上P114图5-30 苹果下落的运动情况。
总结:引入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介绍平均速度。
说明:由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经常改变,所以我们一定要指明是物体某段路程或某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才有意义。举例。
提问:怎样判断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物体通过任意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也相同;物体在任意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相等。变速:物体通过任意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不同;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
举例:某物体1s内通过了5m,在2s内通过了10m,3s内通过了15m,此物体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
4、运用公式计算
例1见课本
例2某同学先以1m/s的速度走了500m后,再以1.5m/s的速度走完剩下的500m,求这为同学从家走到学校的平均速度。(说明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3“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乌龟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兔子呢?哪个速度更快一些?速度指的是什么速度?
三、教学小结
下面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我们这堂课的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回答:这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四、作业
1.P116WWW第一题
2.练习册相关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6:15:57 | 只看该作者

教学难点:
(1)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及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
(2)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多种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举例:两人从我们学校沿同一路线去如皋,一人乘汽车去,一人骑自行车去,一般情况下谁先到达?为什么?
一般情况下汽车比自行车运动得快,说明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
举例:某同学从家到校用了10分钟,另一个同学,从家到校走了700米,你能判断出谁运动得快谁运动得慢吗?为什么?
那我们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速度。
二、新课教学
1、活动5.5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学生取出两张16开纸A和B ,将A双折一次,将B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
猜一猜:哪张纸片下落得较快?
提问:(1)同学们刚才所说的纸片下落快,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相同距离比时间)
(2)那你们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相同时间比路程)
(3)那么在体育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吗?
如果回答相同,则提问:“观众也记时间吗?”
如果回答不同,则提问:“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2、速度及其测量
(1)举例:甲纸片从10米高度下落,到地面用了5s,乙纸片从8米高度下落,到达地面用了2s,请问哪张纸片下落得快。
刚才我们将路程和时间都不同的纸片运动,都算成了“相同时间”,然后比较路程,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
(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一般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单位时间很多,比如:一年、一月、一星期、一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等等,但是在物理学中,单位时间只有一个国际单位,那就是1秒,符号为s
有了速度这个物理量,我们怎么样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很好,可是怎么知道速度大还是小呢?这里我们引入速度的计算公式。同学们应该数学上早就学过这个公式,就是 :v=s/t  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厘米/秒(cm/s)
3、单位换算
(1)比一比1km/h 与1m/s 哪个速度大?
1km/h=1000m/3600s=1/3.6 m/s  因为
1m/s=(1/1000km)/(1/3600h)= 3.6km/h
(2)练习:20 m/s=                   =       km/h
72 km/h=                    =       m/s
4、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1)活动:刚才我们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包括它的计算公式,现在就运用它来做“活动5.6”你认为应测量哪些量?用哪些实验仪器?设计表格并算出纸片的下落的速度。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速度 ?
在学生回答如何设计表格的基础上,总结常见的几种表格形式:
实验次数   高度/m  时间/s  速度/m/s
   1
   2
   3
(2)阅读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可以由它的速度表直接读出。见书上P110。
5、例题,讲解解题格式
(1)规范的计算题格式:
已知:s=180Km    v=100Km/h
求:t
解:由v=  得   
答:汽车需要1.8h可到达上海。
(2)练习:书后习题第一条
(3)阅读课本,了解我国运动员在各项大赛夺取金牌的成绩和速度,速度在体育运动中是重要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书P111。
三、课后练习
练习册相关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6:15:52 | 只看该作者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难点:长度的特殊测量,正确记录物体的长度和测量的时间。
教学器材:刻度尺、学生用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提问:(1)什么是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必须要借助于工具,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我们常用的刻度尺有哪些吗?
二、教学内容
1、认识刻度尺
给学生观察一把刻度尺,
提问:你能从这把尺上获得哪些信息?(分度值、量程、零刻度线)
2、正确使用刻度尺
(1)请大家结合前面学习的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来说一说应该怎样使用刻度尺?学生自由回答,后阅读课本。
方法: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重合或平行,且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放置
三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数字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
(2)请学生用学生用尺,量出课桌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
提问:我们能否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为什么?应该如何测量?讨论出方法后,学生实际操作。
交流: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有时估读值偏大,有时估读值偏小,这样会产生误差。
讨论:如何减少误差?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减小误差的举措:1.纸的张数要尽可能多一些;2.在测量时尽可能将纸压紧;3.活动中应多测几次,然后求平均值,以减少测量误差.
总结: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或用更精密的仪器测量,这样可以减少误差。
提问:误差是否等同于错误?
4、测量工具的选择
提问:为什么服装师裁减衣服时常用厘米刻度尺,做家具的木工要用毫米刻度尺?
(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提问:划玻璃时应该选择精确到什么程度的刻度尺?量操场呢?
5、时间的单位及测量时间的工具: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还有分(min)和小时(h)等。
1min=60s;  1h=60min=3600s
(2)通过提问要求学生说出生活中测量时间的工具,并进行点评(点评中须明确提出用手表测时间的方法。例:某同学在早晨6h55min30s离开家,7h04min15s到校,他在路上花的时间应是8min45s)
(3)研究如何利用秒表测量时间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秒表的使用说明,并仔细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回答:
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
6、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三、课堂练习
完成3W。

速   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2)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并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
(3)学习自主设计表格,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规范化指导,并鼓励不同的表格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生从测量简单的速度的过程中,知道其它很多速度都是这样测量出来的,由此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
(2)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娇人成绩,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6:15:47 | 只看该作者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3、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在生活中,你们都遇到过哪些测量?(身高、体重、温度、远近、时间等)
总结: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板书)
二、教学内容
1、学会比较
请两位同学站起来(一高一矮)。
提问:(1)他们两个人谁高、谁矮?你是怎么判断的,用的什么方法?(比较)
请学生一下子比较出课桌的长与宽和长与高。
提问:(1)你是怎么判断的?(目测)
(2)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用一张纸条(或一根线)、一拃或课本的宽度或三角板的一边长作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几倍,来比较课桌的长、宽、高的长短)
请一生用一乍的长作为一个标准,测量桌子的长度,教师再用一乍测出桌子的长,得出不同的结论。
提问:(1)两个人得出的结论不同,你们说谁对谁错?
(2)问题出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应选择统一的标准量)
2、单位
单位:公认的标准量。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的量进行比较。
提问:(1)(教师指着一本书)我们以后就以这本书的长度作为一个单位,行不行?为什么?
讲述:长期以来,世界各国使用的单位各不相同,以长度为例,有:尺、英尺、寸、米等。
为了便于国际文化科技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阅读课本122页,了解1米是如何规定的。
提问:(1)1米大概是多长?请学生示范,然后用尺测量。
(2)你知道平时我们还有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吗?其中比米大、比米小的分别有哪些?
(3)请大家找找,在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1分米、1米?
(4)请学生写出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在说说与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同桌相互背背。
3、练习:
(1)中学生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________m。
(2)你的手指食指的宽度大约是________cm。
(3)一名男排运动员的身高大约是2013____=2.013______。
(4)万里长城大约是6.7×103____
750nm=        m;25km=     m;80mm=      m;98cm=        m.
学生阅读P103图5-4,并比较微观粒子到宇宙尺度数量级的差别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
练习册相关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6:15:43 | 只看该作者

眼睛是怎么在视网膜上得到清晰的像呢?
这个就是眼睛的神奇之处了,它的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是可以调节的,根据我们前面学
过的知识可以知道,当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时,它的焦距也发生改变。也就是说眼睛可以让它的像距保持不变,而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来达到让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上。也就是说眼睛是一个复杂的调焦系统。远眺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近观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
2、试验:认识视力的缺陷
用讲台上的试验器材在做u >2f的试验,当光屏成清晰的像后:
(1)将光屏向凸透镜靠近一些,观察现象,认识近视眼。
(2)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些,观察现象,认识远视眼。
总结和比较:两种视力的缺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用试验器材按照课本土4-15进行操作,使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
总结:近视眼需配凹透镜,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远视眼需配凸透镜,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前移.
3、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电影与视觉暂留。
请学生在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加以解释。
三、课堂作业
1.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谁不希望有一双清澈的眼睛,“爱护眼睛,远离近视”,是我们健康用眼的主题。那么应该怎样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呢?
2.完成3W
四、课后作业
练习册相关内容。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望 远 镜 与 显 微 镜
教学目标:
1.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和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
2.        初步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及其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对生理学的热爱。
3.        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展情况及应用前景,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
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学器材:
焦距为50mm和300 mm的凸透镜各一个,焦距是-75mm的凹透镜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提问:1、怎样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有几种方法?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分别有哪些应用?
3、透镜还有哪些应用呢?
二、新授
1、目镜和物镜
望远镜能是远处的物体在近处出成像,用一架好的双筒望远镜可以清晰的看见月球上的环形山,还可以看见许多平时看不到星星。
通常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可看做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2、学生试验
引用问题:现在我们请几个同学,利用讲台上的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物体,看看会有怎样的发现呢?
要求说明:用的是哪两个透镜,如何观察,观察什么,看到的是怎样的像。
引导学生改变透镜的间的距离或交换位置后在观察。
交 流:期望有三种不同的结果。
(1)以凹透镜为目镜,以f=300 mm的凸透镜为物镜,调整目镜,观察远处,可观察到物体的正立虚像。(伽利略望远镜)
(2)以f=50 mm的凸透镜为目镜,以f=300 mm的凸透镜为物镜调整目镜,观察远处,可观察到清晰的倒立的像。(开普勒望远镜)
(3) 以f=300 mm的凸透镜为目镜,以f=50 mm的凸透镜为物镜调整目镜,观察细小物体,可观察到放大的虚像。(显微镜)
3、介绍望远镜的发展史
(1)望远镜的发明,有点偶然性。介绍荷兰眼镜制造师利佩尔席于1608年发明望远镜。在荷兰发现的必然性。
(2)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进行科学探索。
(3)开普勒望远镜
(4)射电望远镜
(5)哈勃空间望远镜
提问:伽利略望远镜与开普勒望远镜有什么不同点?
(伽: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焦距较大,成正立的虚像,视场较小,便于观察地面上的远物;开:目镜是凸透镜,焦距较小,物镜也是凸透镜焦距较大,成倒立的虚像,视野较广,特别适用于观察行星和月球)
4、显微镜的制作
  用望远镜可以看到把远处的物体,我们放大镜我们可以看到细小的物体。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毕竟很小,人们利用显微镜可以看清肉眼看不见的微笑物体,如微生物、动植物的细胞等。
(1)介绍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
(2)学生活动:制作成凸度不同的水透镜,比较观察到的现象。看哪组同学制成的水透镜的放大倍数高。
放大镜的倍数和它的焦距有关。焦距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焦距短,镜面的凸度必定大,一滴水就是一个凸度很大的透镜。)
交流:
1.        观察到的像"走样"
2.        凸度越大,"透镜"越要靠近被观察物体
3.        凸度越大,能看清楚的范围越小]
在我们的组合透镜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利用两个凸透镜可以看到物体放大的虚像,我们可以来自制一个显微镜。
阅读课本P93的活动步骤,讨论制作要点。(培养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能力)
1.        水滴是物镜,通过水滴看到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注意调整水滴与物体的距离,或改变水滴的直径)
2.        通过目镜观察到放大的像
学生活动:自制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细小的东西
三、课堂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8: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