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85|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5:2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下载方法:右键点击下面的教案附件,选择目标另存为,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rar (354.12 KB, 下载次数: 481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5:30:12 | 只看该作者

(3)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为粗略地表示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引入平均速度概念,其公式是v= .它虽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一样,但其物理意义不一样.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表示物体在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运动快慢,它不是由路程长短或时间多少来决定,即速度不变.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则只能表示物体所经过的那段路程的大体快慢情况,而不能反映某一时刻的运动情况,选取的时间或路程不同,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注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4.课堂练习
  (1)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63m/min、1m/s、3.5km/h,其中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
  (2)一列长200m的队伍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队伍通过1.8km长的大桥所用时间是30min,求这列队伍的速度是多少?
  (3)怎样测量一盘蚊香的燃烧速度?
  (4)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平均速度是5m/s,如果运动过程中最后1/3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前2/3路程的平均速度的1/3,那么物体在这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
(5)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2,则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6)上题中的“一半时间”改为“一半路程”,则结果又是多少?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三课时(世界是运动的)
一.教学目的
1.        知道机械运动;
2.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理解动能的定义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参照物的概念;
2.        理解动能的定义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1.        上节复习
  概念检查,作业讲解.
2.        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
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称为参照物,参照物也就是我们假想出不动的物体.
    (3)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4)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a.首先,确定研究对象------被研究的物体;
b.然后,按照题意选定一个参照物;
c.最后,你就把自己放在这个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3.        动能
  (1)定义: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称之为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4.        课堂练习:
(1)若一个跳伞人以飞机上跳下来.以人为参照物,飞机是向上运动的,则以地为参照物,飞机是怎样运动的?
    (2)无风天,甲船上的人感到有南风吹来,这表明甲船正在_____________运动,乙船上的人感到吹西北风,则乙船正在向____________运动.
    (3)如图所示,问甲、乙两船运动情况,说明理由.

    (4)骑车的人感到顺风、无风、逆风,这些现象中车速、风速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布置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5:30:06 | 只看该作者

(2)测量工具:秒表
  4.课堂练习:
(1)物理课本内心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10-2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过程中__________是不可避免的,用拉伸了的皮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 量结果将_____________.(选偏大、偏小或不变)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不出物体的长度.
    B.测量时选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越小越好.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出现错误.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消灭误差.
   (4)用有毫米刻度的直尺先后四次测量同一圆柱体的高,各次测得的数值分别为
h1= 1.133×102毫米,h2=1.131×102毫米,h3=1.132×102毫米,h4=1.134×102
毫米,则 (      )
    A.四次测量的平均值是1.1325×102毫米.
    B.四次测量的平均值是1.132×102毫米.
    C.四次测量中h最准确.
    D.四次测量的平均值更接近真实值.
   (5)用刻度尺测量一根竹竿的长度,所得的结果是5.892米,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是                                                     (     )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D.米
(6)如图中a 、b 是测量某圆柱体周长所用的纸条上被大头针戮的两点,该圆柱体周长____________厘米,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此测量结果中的估计数字是____________,有效数字有____________位.




   
   (7)给你一段细铜丝、刻度尺、铅笔,你怎样测出细铜丝的直径?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二课时(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一.教学目的: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3.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速度的理解及其计算;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判断;
3.平均速度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概念检查,作业讲解.
2.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计算公式:v= (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单位为m/s(SI),常用单位还有cm/s、km/h.
(4)速度的测量:
a.直接测量:利用仪表直接测量,如汽车速度表、雷达测速仪等;
b.间接测量:原理是v= ,实验器材是刻度尺、秒表,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时间.
(5)速度的计算
a.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
b.应该统一单位;
c.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
(6)速度的单位换算:
   进行速度的单位换算时,应明确变换前后所用路程、时间的单位之间关系
   例:1m/s= = =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任一时刻速度都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5:30:01 | 只看该作者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四课时(光的折射 透镜的奥秘)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光在不同的介质会发生折射;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3.        知道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光的折射规律;
2.        日常生活中的光的实例.
三.教学过程:
1.        上节复习:
  概念检查;作业检查.
2.        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的光路图:

  AO是入射光线,OC是反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NN’是法线,∠1是入射角, ∠2是反射角, ∠3 是折射角, ∠1=∠2, ∠1>∠3.
(3)光的折射规律:
  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处于同一平面;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处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一般不等于折射角(空气中的角大)
(4)光的折射应用:
  透镜、三棱镜、平行砖.
(5)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放大镜;一只筷子放在水中弯折了;在岸上的人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在真实的鱼上方;有时看日出时,可能看到两个太阳;在水中的人看天上的鸟,看到的鸟在真实的鸟的上方.
3.        课堂练习:
    (1) 如右图所示,光在空气与玻璃两种物质界面  
处的光路图 .由图可知,入射角是_________,反射角是_________,           折射角是_________,折射光线是在___________界面中传播的 .                       
(2)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光通过平行玻璃砖的光路,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是…………………(      )





(3)如下图所示是光线通过三棱镜时折射光线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4)作出下图中光线垂直入射三棱镜时折射的大致光路图 .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5)        如下图所示,为什么池塘底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若要用竹竿去击中它,应瞄准哪一点?若要用一束光线去击中它,
又应瞄准哪一点?

四.布置作业`(一份练习)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第一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教学目的:
1.知道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2.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并进行简单的
3.初步学会长度估计测量的方法;
4.了解误差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刻度尺的使用;
2.        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上章复习
  概念检查,作业讲解.
2.        长度的测量
(1)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为: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2)测量工具:
  我们中学中一般用刻度尺,其它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等
(3)刻度尺的使用:
  a.“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b.“放”即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某一刻度线应与被测长度的起始端对齐;
  c.“看”即视线与尺面垂直;
  d.“读”即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e.“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测量的一些方法:
a.累积法:适用于微小量的测量.方法:把若干相同的微小量“集合”起来,用测量工具测出它们的值,然后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量值;
b.取样法:适用于不便对研究对象的整体进行直接测量的场合.方法是先测出“样品”的长度,再根据比例将整体量算出来;
c.化曲为直法:适用于曲线长度的测量(还有滚轮法);
d.辅助工具法.
(5)误差
   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本身不准确或读数时估读不准确而产生的,任何测量中的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
a.选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
b.改进测量方法;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        时间的测量
(1)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的还有分(min)、小时(h)、
天(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5:29:54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望远镜与显微镜)
一.教学目的:
1.照相机的原理;
2.远视眼和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
3两个透镜的组合.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
2.两个透镜的组合.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概念检查、作业讲解
2.照相机
(1)组成:
镜头:凸透镜
胶片:相当于光屏
(2)成像原理:
      u>2f,凸透镜倒立、缩小的实象,f<v<2f;若要是胶片上的像变小,则胶片要靠近镜头,物要远离照相机.
3.近视眼、远视眼
(1)成像图:






           远视眼                                近视眼
(2)矫正: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近视眼是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该加凹透镜是像向后移,落在视网膜上;远视眼是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该加凸透镜是像向前移,落在视网膜上.
4.        两镜组合:
(1)组合;
特点:共一个焦点
(2)一凹一凸
  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
  伽利略望远镜(前凹后凸)
  光路图:
  




(3)两凸
  光路图:





   开普勒望远镜(物镜焦距长)              显微镜(目镜焦距长)
5.课堂练习
(1)通常的望远镜(或显微镜)可看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做__________.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透镜,当镜头的焦距为40cm时,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_________cm时,才能在胶片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3)试在图中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器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5:29:48 | 只看该作者



向延长线过焦点(凹透镜);三是过焦点(凸透镜)或延长线过焦点(凹透镜),出射时平行于主光轴.如图:
  3.课堂练习:
(1)透镜有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叫凸透镜;一类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叫凹透镜.
(2)给你一个透镜,你可以用哪几种方法来辨别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3)有一只装有半杯水的杯子,现在请你用手握住杯子,透过杯中的水看后面的手指,你看到了什么?把你后面的手指竖起来,再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发现?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二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初步认识实象、虚象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1.        上节复习
(1)概念检查;
(2)作业讲解.
2.        凸透镜成像实验:
(1)几个概念:
物距(u):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像距(v):像到透镜的距离;
实象: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虚象:能看见但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有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2)实验器材:光具座(有时可以用刻度尺代替)、凸透镜、蜡烛、光屏(有时要火柴);
(3)实验准备:测定所选凸透镜的焦距f;
(4)实验过程: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然后使烛焰从距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小而变化的?
(5)实验结论:a.u>2f时,f<v<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象;
b.u=2f时,v=2f,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象;
c.f<u<2f时,v>2f,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象;
d.u=f时,不成像;
e.u<f时,v>u,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象.
(6)注意点:将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处在同一高度,为蜡烛的像完全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7)总结:一倍焦距处是倒立、正立的分界点,也是实象、虚象的分界点;两倍焦距处是放大、缩小的分界点.
  u>f,当u减小时,v增大,像也变大;u<f,当u减小时,v减小,像变小.
3.        课堂练习:
(1)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幻灯片应该(   )
A. 倒插,并且远离透镜                B. 正插,并且远离透镜
C. 正插,并且靠近透镜                D. 倒插,并且靠近透镜
(2)一个物体放在透镜前15厘米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个透镜是个凸透镜           B. 这个像是正立的,透镜焦距大于15厘米
C. 这个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15厘米  D. 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等于8厘米
(3)一具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在光屏上得到放大2倍的像,此时物体在主轴上与透镜的距离 应满足(   )
A.  小于10厘米   B. 20厘米 > >10厘米   C.  =40厘米  D.  >40厘米
(4)用照相机照相时,想让人的像更大一些,应该(   )
A. 加大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使底片向镜头靠近
B. 加大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加大底片和镜头间的距离
C. 减小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使底片向镜头靠近
D. 减小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加大底片和镜头间的距离
(5)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若把放在镜前20厘米处的物体沿轴向透镜移动10厘米,在此过程中物体通过透镜成的像变情况是(   )
A. 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并且像逐渐变大
B. 始终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并且像逐渐变大
C. 由正立放大的虚像变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D. 由倒立放大的实像变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5:29:44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课时(透镜)
一.教学目的:
1.        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了解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2.        会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3.        知道凸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
4.        会简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三.教学过程:
1.        上章复习:
  (1)概念抽查;
  (2)作业讲解.
2.        透镜:
(1)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2)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3)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近处物体的成像区别:
   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正立);
   通过凹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正立).
(4)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一是从这两种透镜的外形特征着眼,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厚薄加以辨别(即用“摸”的方法);
  二是从透镜的成像特点着眼,通过透镜去观察近处物体(如书上的文字),看它是成正立、放大的像,还是正立、缩小的像,从而加以辨别(即用“看”的方法);
  三是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入手加以辨别,看它能否使平行光(太阳光)会聚在一点加以辨别(即用“照”的方法).
(5)凸透镜的相关知识
光心(O):透镜的中心;
主轴: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简称主轴;
焦点(F):跟主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轴上的点;
  焦距(f):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6)凸透镜焦距的测量:
  聚焦法:将凸透镜放在太阳光底下,在凸透镜下方放一白纸,移动凸透镜使白纸上有光斑.当光斑最小最亮时,测量此时纸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此距离就是焦距.
(7)透镜的特殊光线:
  三条:一是过光心,出射时方向不变;二是平行主光轴,出射时过焦点(凸透镜)或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02: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