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934|回复: 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板书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15:5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板书及教学反思合集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下载方法:右键点击下面的教案附件,选择目标另存为,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rar (238.86 KB, 下载次数: 7925)

点评

想查点教案,不懂怎么进入,点哪里都是广告,好像都是为广告而做。  发表于 2014-11-3 19:1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15:59:29 | 只看该作者

2、题解
论诗是作者以诗歌形式写了一组诗以阐述关于诗歌创作的一些看法。
3、课文分析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作者认为诗歌创作应该具有时代特点,应该有诗人自己的独创。即使像千古流传的李白、杜甫的诗篇,也不能代替后人的创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作者认为每个朝代都应有才能的人出现,成为数百年后的诗坛领袖人物。
4、小结
作者运用诗歌形式阐述了诗歌应有时代感、创造性的看法。
总结:
        这几首诗都 是唐以来的名篇。富有艺术感染力。从形式上看《使至塞上》《春望》是五言律诗。律诗分首、颔、颈、尾四联8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飞来峰》《论诗》是七言绝句。
作业:完成课后一、二、三 题 。
七年级(上)文言文默写背诵集锦
(1)《木兰诗》中成语“扑朔迷离”出典的句子:                ,                。
(2)    《望岳》一诗中富于哲理意义的句子:                    ,                  。
(3)    用月寄情的句子很多,请从课内和课外各写一句:①                    ,          ,                   。②                  ,                     。
(4)《观沧海》一诗中写山岛之上景物的诗句是:                  ,            。
(5)    《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                      。
(6)    《登飞来峰》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        。
(7)    以用具之精美描写罗敷美貌的句子是:        ,         。
(8)    以衣着之华丽来描写罗敷美貌的句子是:        ,        。
(9)    表现使君荒淫无耻的句子是:         。
(10)    以佩剑之昂贵夸夫的句子是:       ,         。
(11)    侧面描写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          。
(12)春冬之时三峡水清的句子是:         ,        。
(13)直接描写高猿长啸的情景的句子是:        ,          。
(14)最能表现三峡夏季时水流之快的句子是:         ,       。
(15)《论语六则》中,表示要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取长补短的句子是:        ,
           。
(16)《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        ,        。
(17)表现木兰十年征战的句子是:                    ,                    。
(18)《伤仲永》中,仲永智力衰退的原因是:         ,         。
(19)《淮上与友人别》中,点明送别时间地点的句子是:       ,       。
(221)古代诗歌中,送别友人,眷恋亲人的句子很多,请根据学过的课文写出一句:
         ,          。
(2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景物的句子是:       ,        。
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         。
(2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的句子是        ,         ;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          。
(24)《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              ,                  。
(25)《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         。
(26)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
(27)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的雄姿的句子是:        ,         。
(28)写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       ,        。
(2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         ,       。
(3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名句是:         ,        。
(31)总写三峡地貌特征的句子是:         ,        。
(32)《三峡》中直接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        。
(33)《三峡》中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      。
(34)《三峡》中表现山河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      。
(35)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临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36)《三峡》中郦道元用“         ,        ”的语句比喻夏水的急速,引用渔者之歌“          ,        ”渲染秋猿的悲凉之声。
(37)《观沧海》中表达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     , 
      。
(3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宽慰的一句是:        ,    
      。
(39)《江南春》写景的诗句是:         ,         。
(40)《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概写蔡勉旃品格的六个字是:     ,      。
(41)《望岳》的颈联是:          ,          。
(4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必伤别离,不要学女儿之态的句子是:
       ,         。
(43)《观沧海》中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句子是:       ,       。
(44)《论语六则》论述学与思相辅相成的句子是:        ,        。
(45)《望岳》中化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句是:        ,
          。
(46)《江南春》中抒发作者对国家兴亡之感的诗句        ,         。
(47)《登飞来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两句诗是:       ,       。
(48)《回乡偶书》中表现诗人回乡时感到人事全非的两是:
        ,         。
(49)《夜雨寄北》中设想将来与友人秉烛长谈之情景的句子是:
         ,          。
(50)《淮上与友人别》中表现春光明媚、花好人愁的诗句是:       ,      。
(5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的句子是:
          ,          。
(52)《木兰诗》中成语“扑朔迷离”出典的句子:                ,                。
(5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
(54)                    ,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55)                        ,思而不学则怠。
(56)古往今来,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便自然而然地吟起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名句:                         ,                           。
(57)杜甫的《望岳》诗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                            。
(58)《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59)杜甫《望岳》的颔联是:                       ,                     。
(60)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                      ,         
                   。
(61)用你所学过的古诗给同学写两句临别赠言,表达你们深厚的友谊。
A:                      ,                    。
B:                      ,                    。
(62)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孔子的话:             ,                       。
(63)请你写出两句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警句:
A:                                                                       。
B:                                                                        。
(64)《木兰诗》中概括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                       。
(65)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                     ,                   。
(66)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                     ?
(67)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
                 ?面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
(68)《淮上与友人别》中描写了一幅长江上杨柳依依,春光明媚的景致的诗句是:
                      ,                        。
(69)“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挹轻尘”。请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A:                      。B:                        
(70)古诗词中描写军旅生活的诗句很多,如《木兰诗》“                       ,寒光照铁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15:59:21 | 只看该作者

1、作者简介
2、题解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居河西节度使幕中。这首诗是出塞途中所作。
3、课文分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访军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作者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代的边关,像振翅北飞的大雁一
样进入少数民族区。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边疆的沙漠浩瀚无边,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那么孤独,那么劲拔坚毅。那横贯沙漠的黄河上,落日正圆。作者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沙漠中荒寂无人行,直到萧关才遇到骑马的侦察兵。侦察兵告诉我,河西节度使还在前线的燕然山。
小结:
       这首五律写作者奉命出塞赴边宣慰查访军情,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作者把自己的孤寂的情绪与大沙漠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象融合起来写,写得气势雄浑,充满诗情画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简介。
2、题解: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诗人,他曾因不拘生活小节,两次被贬,天宝年间他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听到他的不幸遭遇,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3、课文分析
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深春时节漂泊无定的杨花已经落 尽,叫着“不如归去”的啼血杜鹃,声声凄切。景物描写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飘零之感、离愁别恨,切合当时情事,也融情入景。次句直叙其事,听说被表龙标尉,爬出涉水迁谪到荒远地区。悲痛愁苦之意不言而喻。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与共。我只有将自己悲痛愁苦的心情寄与明月,请明月传情给夜郎之西的朋友。这样写既表达了自己的愁心忧思,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劝慰:朋友,在贬谪途中,不要孤独忧伤,有我李白的愁心与天上的明月,伴你同行。这两句诗构思新巧,想象美妙,表达了真挚深长的友情。
4、小结
          这首七绝表达了对朋友被贬的愁心忧郁。作者不写春天中的莺歌燕舞,而写漂泊不定的花和声音悲切的啼血杜鹃的描写,是融情入景,以景衬事出有。末两句发挥的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载体,能给劝慰伴君同行。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使物人格化,表现作者强列的感情。
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五首中的前两首。请同学们背诵这两首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后三首诗。
《春望》
1、作者介绍。
2、题解: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当时长安被安史乱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春望,是作者亿看到的长安春天的景色,抒发了忧时伤乱,忧国思家的感情。
3、课文分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首联即写春望所见:京都沦落,长安一残破景象,但大好河山依然存在;长安城内又是春天了,草木满地苍苍。此间包藏着诗人沉重的慨叹。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颔联写望见花鸟时的心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事,国都残破,与亲人分别之恨,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表达作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颈联是对感时恨别的进一步发挥;自安史之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值万金啊!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尾联写诗人经过战乱的煎熬,半年多的陷身于长安,白发更见稀少。用手去搔,越来越短,短的几乎连发簪都插不住了。\'白发\'为愁所致,\'搔\'为解愁,结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支又叹年老力衰,则更增一层悲哀。
4、小结
         这首五律结构严谨,情景交融,语言精练而生动,爱国、思家、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不愧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登飞来峰》
1、作者简介
2、题解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浙江杭州的灵隐山上。相传可以看到沧海日出。王安石早年登上飞来峰,踌躇满志的写下了这首热情洋溢,富有气魄的诗章。表现了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和立志改革政治的远大抱负。
3、课文分析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第一句点明了登高的地点,是在杭州灵隐山飞来峰的千寻塔。第二句中的\'鸡鸣\'、\'日升\'一方面是写实,一方面也是作者对变法改革前景的向往,用\'闻说\'二字轻轻托出,表现了作者对前途满怀信心。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两句是作者的抒怀言志。是根据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诗句,反其意而用之。作者在这里表示,我不怕浮云挡住我的视线,因为我是站在浮云之上的最高层。他坚信自己改革政治的主张是正确的,利国利民的,顽固守旧派的阻挠和反对是不足畏惧的 。作者把政敌比喻成浮云,认为它虽然可以一时遮掩人们的 耳目,但是最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从而进一步表现了作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
4、这首七绝借登高能望远的描绘,抒发自己作为政治改革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全诗只有句言简意赅,措词委婉而坚决,表现了作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
论诗
1、作者简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15:59:16 | 只看该作者

    在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公安人员老周、老吴、老郑、老王负责侦破一起盗窃杀人案。侦察过程中发现甲、乙、丙三人是重要嫌疑对象,并且当中只有一个是盗窃杀人犯,但究竟谁是盗窃杀人犯,四人的判断却是各不相同的。
    老周断定:甲不是盗窃杀人犯;老吴断定:丙是盗窃杀人犯;
    老郑断定:乙是盗窃杀人犯;老王断定:丙不同盗窃杀人犯。
    侦案结果证明:①盗窃杀人犯确系甲、乙、丙三人中一个。②在四位公安人员的断定中,只有一人的断定是正确的。
    请问:谁是盗窃杀人犯 ? 谁的断定是正确的 ?  
    参考答案:
    甲是盗窃杀人犯。老王的断定是正确的。
    题解过程如下:由于吴、王的断定是相互矛盾的一对判断,二者必有一真,而已知四人的断定中只有一真,其余均为假,由此可知周的断定“甲不是盗窃杀人犯”是假,即甲是盗窃杀人犯。
    在这四个断定中周吴郑的断定是假,只有老王的断定是真的。
三、智能显示
【 心中有数 】
    一、德育:学习女主人公为维护妇女尊严,坚贞不阿的品质和勇敢机智的性格。
    二、知识:
1 . 掌握以下字的读音和写法:倭  堕  襦  捋  髭    踟蹰  骊  晰    殊
2 . 了解乐府诗的特点。
    三、能力:
    1 阅读:①通过阅读,了解故事梗概,理清作者思路,欣赏主人公的外形美和性格美。
             ②欣赏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描写手法的运用。
    2 写作:学习以叙事为主,融以描写和抒情的写作方法。
    3 听说:进行诵读训练。
【 动脑动手】
     ( 一 ) 解释加点的字
    1  组坐观罗敷: (      )  
    A  座位    B  因为,由于    C  蹲下    D  等待
    2 五马立踟蹰: (      )  
    A 象蜘蛛一样                B 如立柜形状
    C  徘徊,停滞不进的样子      D 一只足
    3  使君谢罗敷: (      )  
    A 感谢    B 辞别    C 致谢    D 请问
    4 皆言夫婿殊: (      )  
    A 出色,与众不同    B 矮小    C 除外    D 小妹
     ( 二 ) 下面各组诗句都是写罗敷的美貌的,其中属于直接描写的是: (      )  
    A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B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C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  头
    D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 三 ) 以第一段为例说明侧面描写的作用。
     ( 四 ) 说明下面各组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 使君从南来,王马立踟蹰。         (      )  
    2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 ”      (      )  
    3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      )  
    4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      )  
     ( 五 ) 阅读下面一段诗句,然后回答问题: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 解释“盈盈”、“冉冉”的含义。
    2 请你各用四人字概括这段诗的每层意思。
    □□□□→□□□□→□□□□→□□□□
    3 指出这段中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的诗句。
     ( 六 ) 从罗敷夸夫的言辞中,可以看出,罗敷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 (      )  
    A 是一位炫耀夫势、贪图享受的贵妇人  B 是一个胆小怕事、循规蹈矩的一般妇人
    C 是一位坚贞不阿、勇敢机智的劳动妇女  D 是一个爱好打扮、行为不端的不良女子
    参考答案:
     ( 一 ) 1 . B  2 . C  3 . D  4 . A   ( 二 ) D
     ( 三 ) 如“行者见罗敷……锄者忘其锄”从侧面描写周围人都为罗敷的美貌而倾倒,以至忘神失态,更加烘托出她那动人的容貌,为下面的情节发展起了铺垫作用。
     ( 四 ) 1 . 借代  2 . 设问  3 . 夸张  4 . 比喻
     ( 五 ) 1 . 形容举步轻盈,从容大方
        2 . 气派华贵  官运亨通  仪表堂堂  众人称羡
        3 . 直接描写:为人洁白晰,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间接描写: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 六 ) C
【 创新园地 】
    吴承恩年幼时,由于家境贫寒,常受富人欺侮。本乡有个大恶霸粮商名叫张皇兴,此人心狠手辣,在乡里人人恨又人人怕。吴家就多次被他敲诈过。后来吴承恩念书了,而且成了本乡有名的才童。有一年将过年时,张皇兴为附庸风雅,特地屈尊来请吴承恩给他写一幅春联。吴承恩想,这是个出气的好机会,便答应了。他写的春联是:
    皇兴大粮行;
    慈夙楚城扬。
    加的横批是:拿去四首。
    张皇兴见这副春联嵌入了自己的名字,而且还说是“大粮行”,十分高兴。只是那横批有些费解。但他料想吴家那毛孩子也不会怎么着他,便稀里糊涂地贴上了。
    其实,吴承恩这横批是藏有“机关”的,你能看出来吗 ?  
    参考答案:
    横批所谓“拿去四首”,是说把对联上下联的前四个字的上半部分去掉。实际上那幅对联应当是:
    王八大粮行;
    心歹楚城扬。
30、诗五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使至塞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15:59:10 | 只看该作者

    2 “善蚕桑”的普通劳动妇女为什么竟提着那样珍贵的“笼” ( 篮子 )  ——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去采桑 ? 现实生活中的采桑女果真会如此吗 ?  
    诗中用了夸张手法意在为下文写罗敷的美丽、高贵做铺垫。
    3 罗敷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  
    先具体细致地描写罗敷采桑用具和服饰,借以上两者的美来烘托罗敷不同寻常的美丽。这样的美人的出现当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与喜爱。接下来,诗人就接着写了各种人物着迷似的姿态来间接地反映罗敷的美:行人停步放下担子,捋捻着胡须;少年人脱下帽子,忘记了露出鼓束发的纱巾;耕田的、锄地的也全都下手中的工作。总之罗敷的美的光照处的一切都发生了神奇的变仳,人们的所有日常秩序全被打乱了。
    4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罗敷的容貌之美,为什么称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 ? 为什么写众人为罗敷的容貌美所倾倒 ? 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读者能感受到她的美吗 ?  
    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描写人物,可以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服饰等。环境描写是种渲染、烘托,器物描写是一种陪衬、衬托。也可采取侧面描写 ( 又叫间接描写 ) 的方法 ( 这是相对正面、直接描写而言的 ) ,例如,用景物烘托,借助他人的反应,用其他人物对比等。
    这首诗描写罗敷的美貌,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既便不再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 ( 肖像 ) ,读者也足以感到她的美丽姿容了。其中借助他人的反应的描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特别成功。又,由于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得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效果很好。
    5 诗的后半部分写罗敷的人格之美。作者只是从正面把罗敷的语言行为原原本本的描绘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直接去认识、判断罗敷的人格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这样写,一是文字简约,显得干脆利落,二是表现有力,形象鲜明。因为前半部分对罗敷已作了多方面描写,够充分的了,如果这里再作细致描写,就会显得累赘、拖沓。
    6 诗篇在采桑事件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作手法 ? 描写出罗敷的什么样的形象 ?  
    运用排比、夸张修辞方法和侧面描写方法,描写出了罗敷的美丽的形象。先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美好、发型的美观、耳环和珍贵、衣着的美丽,衬托出她容貌的美丽;再写不同年龄、不同身分的人看到罗敷都忘却了正做的事,以致“来归相怨怒”,表现出罗敷的巨大吸引力量,进一步从侧面烘托出了她容貌的美丽。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青年劳动女性的形象,鲜明地树立在读者面前了。
    7 诗篇第二段勾画出了使君什么样的形象 ? 勾画这一形象具有什么作用 ?  
    “使君”,点明他的高官地位,“五马”,表现他的煊赫声势,“遣吏往”,显示他的权势气派。陌路相逢,就踟蹰不进,先遣吏问,后又自请“共载”,勾画出了他凭借权势,觊觎美色,调戏诱骗罗敷的丑恶嘴脸。勾画这一丑恶形象,,体现着矛盾的发生,树立了罗敷的对立面。
    8 诗篇怎样描写罗敷坚拒使君的劝诱 ? 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  
    先写“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 !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面对使君、痛斥他的无耻要求,表现了罗敷不慕权势、不畏威逼的勇敢性格、高贵品质。再用排比、夸张修辞手法描写罗敷夸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夸耀丈夫官高位显:“何用识夫婿……可值千万余”,夸耀丈夫赫赫威势;“十五府小吏……四十专城居”,夸耀丈夫接连升迁,前程远大;“为人洁白晰……冉冉府中趋”,夸耀丈夫堂堂仪表、官宦风度;“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以众多官员盛赞丈夫,结住夸夫。无耻的使君依仗权势戏诱罗敷,罗敷针锋相对,以夸耀丈夫揶揄压倒对方。这段言辞,内涵嘲讽的机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体现着善于斗争的精神,无耻的使君只能狼狈不堪,逃之夭夭。罗敷外貌与内心兼美,勇敢与智慧并具的青年劳动女性的性格特点,活生生地表现出来了。
    9 罗敷的丈夫真的身居高位吗 ?  
    倘若罗敷真有这样气派的丈夫,她还用去城南采桑吗 ? 所以,罗敷夸大,只是想借此来贬低使君,并表示自己对使君  赫声势的冷漠态度,以使使君自渐形秽,不敢纠缠。
    10 在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可是罗敷这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却敢于嘲弄并拒绝身居高位的使君。可见罗敷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  
    11 这个故事的结局会如何 ? 请推测。
    结尾如何,诗人写有写出,但从罗敷学辞的某些内容来看,使君大概只好认输,罗敷达到了拒绝的目的。
    12 通过以上分析来看,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诗歌通过描写了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罗敷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揭露封建达官贵人的丑恶无耻,热情赞美了劳动妇女的坚贞不阿和对强暴的反抗。
     ( 九 ) 课文翻译
    太阳升起在东方,照在秦家的楼上。秦家有个美丽的女儿,她的名字叫罗敷。罗敷最擅长的是养蚕, ( 这天 ) 来到城南采桑。青丝做了篮子提手,桂枝做了篮子的挂钩。头上梳的倭堕发髻,耳朵上戴的夜光宝珠耳坠。下边系的是杏黄色丝裙,上边穿的是紫绫小袄。走路的人见了罗敷,就放下担子只是捋着胡子看。年轻的人见了罗敷,脱下帽子裹着  头只顾瞅。耕田的人忘了犁地,锄地的人忘了锄草。 ( 由于耽误了活儿 ) 回家时互相抱怨 ( 误了事 ) ,只因贪看了罗敷姑娘。
    大守的车马从南边来到, ( 见了罗敷,立即迷住了心窍。 ) 被勒住的车前的五匹大马,踟蹰着不知如何是好。太守派了差役去打听,这是谁家的美女 ?  ( 别人回答说 ) “这是秦家美丽的闺女,名字就叫罗敷。” ( 又问 ) “年纪多大了 ? ” ( 回答是 ) “不够二十岁,又比十五略大些。”太守恬不知耻地问罗敷:“可愿意跟我一起坐车回去不 ?  
    罗敷不慌不忙地上前搭话:“太守怎么这样痴愚 ? 太守本来有自己的妻子,我罗敷也本来有自己的夫婿。 ( 你要知道我夫婿是谁吗 ? 他就在 ) 东边的那个地方,一千多匹马的马队,我的丈夫就走在最前方。凭什么认出我的夫婿呢 ? 他就骑在跟从着黑马的大白马上。青丝系在马的尾巴上,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十五岁还是太守府的小吏,二十岁便作了朝廷上的大夫。三十岁当上侍中郎,四十岁就住进独掌一城的太守府。他面色洁白,生着稀疏清秀的胡须。在公府中踱起步来,从容舒徐。生中同僚数千人,都说我的夫婿出众绝俗。”
【 妙文赏析 】
宝•心•人
                                      —— 给那老家伙一个便士
    我们是空心人
    我们是稻草人
    互相依靠
    头脑子塞满了稻草。唉 !  
    当我们在一起耳语时
    我们干涩的声音
    毫无起伏,毫无意义
    像风吹在干草上
    或像老鼠走在我们干燥的
    地窖中的碎玻璃上。
    有声无形,有影无色
    瘫痪了的力量,无动机的姿势
    那些已经越过界线
    目光笔直,到了死亡另一个王国的人
    记得我们 —— 如果稍稍记得的话 —— 不是
    作为迷失的狂暴的灵魂而仅是
    作为空心人
    作为稻草人。
    赏析:
    T•S•艾略特 ( 1888 - 1965 ) ,英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批评家,他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的先驱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领袖。被誉为“当代最博学的英语诗人”,1922年长诗《荒原》的问世,使他获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进而确立了他现代派诗歌的鼻祖地位,194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空心人》发表于1925年,他认为是诗人描写精神空虚的“现代人”的代表作。本诗具有了一种批判的高度,第一段围绕着英国的一个焰火庆祝仪式展开,篇首的“老家伙”指1605年试图炸毁国会大厦的福克斯,在每年的焰火庆祝会上,孩子们要用模拟他做的空心稻草人向家长要一两个便士玩。诗人首先借稻草人暗示现代人其实只是空心人,然后又用真正的福克斯 —— 迷失的、狂暴的人与现代人对比,说明现代人虽生犹死、虽有声却无形,仿佛已“到了死亡的另一个王国”,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连“迷失的狂暴的灵魂”都没有,只是一个个空心的稻草人而已。
【 思维体操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15:59:02 | 只看该作者

一、教法建议
【 抛砖引玉 】
    本课的教学可采用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做到在课堂上基本熟读成诵。重点体会罗敷形象的描写刻画,特别是侧面描写的作用。可以结合第一题的答案适当讲讲描写人物的知识,从中学习一些描写方法。
    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本诗。如:
    1 课文是怎样刻画罗敷形象的 ?  
    2 罗敷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  
    3 罗敷的丈夫真的身居高位吗 ?  
    4 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5 罗敷的故事反映了汉代怎样的现实 ?  
    6 罗敷的形象体现了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  
    7 你对汉乐府有哪些了解 ? 你还能背几首汉乐府 ?  
【 指点迷津 】
     ( 一 )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 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 了解主人公罗敷反抗强暴的形象。
     ( 二 ) 重点难点突破
    1 重点体会罗敷形象的刻画
    罗敷是一位美丽的古代劳动妇女。从诗的第一节写她的美貌可知。诗一开始,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美丽姑娘的形象,使人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想象她也将是心灵纯美的品德高尚的人。在第2节里,她面对使君这个权势赫赫的无耻之徒的侮辱性的要求,毫不畏缩,断然拒绝,并且严词斥责,辛辣嘲讽。她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第3节里,罗敷从官位、权势、富贵、气度诸方面极力夸耀自己的丈夫,这是罗敷面对那个欲以权势来攫取自己做玩物的使君所采取的一种斗争策略。她采用这种斗争策略,从气势上有力地压倒了地方,并且巧妙地保护了自己。
    2 难点理解罗敷究竟是什么身分的妇女
    罗敷作为一个经常要采桑养蚕的劳动妇女,她当然不会穿上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华丽珍贵的服饰,写她的服饰是为了衬托她的美丽动人。同样,罗敷盛夸她的丈夫,也只是为了表现她机智聪明善于斗争的性格。同时,这也和民歌惯用的夸张手法分不开。
二、学海导航
【 学法指要 】
     ( 一 ) 掌握字词
    1 注音
    敷fū  倭wō  髻jì  缃xiāng  绮qǐ  驹jū  冉rán  陌mò
    2 词句补释
    日出东南隅:太阳在东方升起。东南隅,指东方,东南,偏义复词,偏在“东” ( 东方 ) ,“南”字无实义。隅,角落。
    自名为罗敷:自称是罗敷。为,是。
    善蚕桑:擅长养蚕采桑。善,擅长。蚕,桑,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译作养蚕、采桑。
    青丝为笼系:用黑色丝线编成篮子上的络绳。为,做。笼:篮子。系,络绳,绳子。
    头上倭堕髻:头上梳的是蓬松下坠的发髻。倭堕髻,歪倒在头的一侧,似堕非堕的发髻。
    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明月生辉的珠子耳环。明月珠,相似是出于西域大秦国的一种宝珠。明月,形容珠子的圆润和光泽。珠,珠耳环。
    缃绮为不裙:下身穿的是杏黄色花绸裙子。缃,杏黄色。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紫绮为上襦:上身穿的是紫色花绸短袄。襦,短袄。
    捋髭须:抚摩着胡须。捋 ( lǚ ) ,用手指顺着抹。髭,嘴上边的胡子。
    著  头: ( 只 ) 戴着包头发的纱巾。著,戴,   ( qiào ) 头,包头发的纱巾。
    但坐观罗敷:只是因为看见罗敷那么美丽的缘故。但,只,只是。坐,因为,由于。
    谢罗敷:请问罗敷。谢,这里作“敬问”、“请问”解。
    宁可共载不:愿不愿跟他一同坐车回去 ? 宁可,这里当“愿意”讲。共载,一同坐车。
    一何愚:怎么这样傻 ! 一何,何等,怎么这样。
    居上头:在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识夫婿:凭什么认出我的夫婿呢 ? 何用,用何、凭什么。
    专城居:住进独掌一城的太守府。专:独占。专城居:独占一城作官。
    3 辨音
    ①著  zhù  著名               zhuó  著  头
    ②不  bù 不当                  fǒu  宁可共载不
    ③骑qí  骑马                   jì  东方千余骑
    4 辨形
    ①髻  倭堕髻                     髭  捋髭须
    ②襦  紫绮为上襦                 懦  懦弱
     ( 二 ) 作品简介
    本文是一首乐府诗。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 三 ) 课文内容和段路层次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采用喜剧手法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位坚贞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
    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 四 ) 了解本诗的写作特色
    写作上,以叙事为主,融以描写和抒情。描写,又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 相结合,还运用了夸张、排比修辞手法。语言清新活泼,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乐观、幽默、俏皮的情韵,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 五 ) 体会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诗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是颇为深刻的。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下,她们被视为男子的附属品,特别是有姿色的女子,往往成为权势者的猎物、玩物。本篇的主人公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战胜了对方,维护了妇女的尊严。全诗详溢着乐观气息,结尾带有喜剧色彩。
     ( 六 ) 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
    写罗敷的美丽一是为了塑造一个鲜明、突出、动人的人物形象,二是与下文使君形成对比。写罗敷的美丽采用的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诗中的侧面描写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罗敷的形象鲜明、突出。
     ( 七 ) 分析罗敷的形象
    罗敷是一位古代的劳动妇女,她美丽勤劳,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以自己的智慧维护妇女的尊严,是个心灵纯美、品德高尚的人。
     ( 八 ) 疑难解析及思路范例
    1 .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说明什么 ?  
    罗敷勤劳,善劳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15:58:56 | 只看该作者

28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疑难解析】
戴震难师
“学问学问,既学又问;只学不问,并非学问。”如果求学只一味相信书本,相信老师,缺乏怀疑精神,那么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一个成功的学者决不墨守前人的旧说,而是有所怀疑,有所创造。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该学一学戴震的怀疑精神呢?
【疑难解析】
【重点品析】
1.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一品质的?
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用他坚持把亡友寄放在他这里的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的事例表现出来的。寄放而不索凭证,说明了亡友生前对蔡勉旃的信任,坚持把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说明了蔡勉旃的“重诺责、敦风义。”亡友之子“愕然不受”,认为“寄千金而无券”是不可想像的,更突出了蔡勉旃品质高尚。
2.《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戴震难师》一文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3.《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你赞成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由。
甲生:“券在心,不在纸”是说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诚心守诺言就会表现在行为上,不诚心就是写在纸上捏在手里也无用。
乙生:我赞成这种做法。作为真正的知己当然应以信任为基础,多少人对朋友以性命相托。何况只是“寄人千金”,试想,如果缺乏信任,互相防范,彼此猜忌,这样的朋友还是朋友吗?
丙生:我不赞成这种做法。我们对朋友应予以信任,但这种信任应有一个度。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即使是生死相交的朋友,时过境迁,也难免会发生变化。为了金钱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事例还少吗?
丁生:我赞成丙的观点。在当代法制社会,还是“立券”为好,以免产生纠纷,凭据在手也可避免邪念的产生。
【文言知识】
(1)通假字义    亡何(通“无”,没有)
(2)词类活用
①        重责诺(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②且父未尝语我(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③卒辇而致之(名词作动词,用车子装运。) ④乃能言(名词作动词,说话。)
【课外知识补充】
关于诚信
与朋友交友,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有诚故信,无私故威。 ——(宋)张载
至诚则金石开。 ——恽代英
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 ——陶行知
信用如镜,一有裂痕,难以复原。 ——(瑞士)亚美路
仁慈和诚实,不仅提高了人的品格,也升高了国家的国格。 ——(美)华盛顿
【同步达纲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敦风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千金寄之______________
(3)且父未尝语我______________ (4)卒辇而致之______________
(5)先生是年乃能言____________ (6)就傅读书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责诺,敦风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3.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对此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关于“诚信”的名言,不少于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再读《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完成5~8题。
5.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蔡勉旃如果贪了友人银子,友人的儿子会不会知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题目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哪里体现了“坚”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蔡勉旃召友人之子,准备将银子还给他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这表现了友人之子什么样的心理?这对表现蔡勉旃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训练
子罕辞玉
宋人或(有人)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9.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献诸子罕__________________ (2)尔以玉为宝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子罕弗受玉,献玉者做了解释,他解释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文中褒扬的是谁?褒扬了他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1)重视 (2)存放 (3)告诉
(4)归还 (5)说话 (6)靠近,跟随
2.(1)看重诺言,崇尚情谊。
(2)你父亲了解我,因此没有告诉你。
(3)(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还不肯停下来。
3.完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不如没有书。我们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要敢于质疑,有分辨,有判别。
4.示例: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③大丈夫,一言九鼎。 ④人无信不立。
5.一是“寄千金,不立券”,二是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
6.不会。因为友人“寄千金”,没有立券;同时友人已死,并且生前并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
7.蔡勉旃在友人死后,召他儿子来取白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但蔡勉旃仍“卒辇而致之”。
8.表现了友人儿子惊愕、不相信的心理,这从侧面反映了蔡勉旃品德的高尚。
9.(1)之于 (2)你
10.(1)把它拿给玉匠看,玉匠认为是宝玉,所以才敢把它献给你。
(2)如果把它送给我,我们都丧失了自己的宝贝,不如我们都拥有自己的宝贝。
11.说明这玉是块真玉,劝子罕收下。
12.褒扬了子罕。褒扬他洁身自爱、不贪钱财的精神。
29 陌上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1: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