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2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段,写平时鸟的欢乐生活,表达作者爱鸟美、赞鸟多的情感。作者从天上、地上、湖里这三个方面写鸟多、鸟美。天空飞的色彩多──红的、蓝的、白的、花的;湖里游的种类多──斑头大雁、燕鸥、环嘴鹬、黑颈鹤、天鹅、凤头潜鸭,“一百多种”;地上的鸟巢鸟蛋多;还有数量多──“一群群”、“十万多只”;姿态多──飞的、走的、游的;这么多鸟相处十分融洽。这三个方面是不能拆散的。
第二段,重点写“鸟岛保卫战”。爱鸟心齐,赞鸟智勇。从防守、回击、反击这三个层次表现。它们团结一心:大雁放哨,“所有鸟纷纷起飞迎敌”:斑头雁用翅膀和身体组成一道铜墙铁壁;鸬鹳群奋起回击;鱼鸥带领群鸟发起冲锋。它们智勇双全。你看,黑鹰凶恶,猛烈俯冲,冲击群鸟;黑鹰狡猾,“忽地”一只“俯冲”,“另一只却从那一边向地面冲击”。而鸟以勇敢对凶恶:大雁“迎着黑鹰冲”;斑头雁“用翅膀和身体挡”;群鸟“发起冲锋”“围住”。鸟儿多么无畏。以机智对狡猾:黑鹰“高高盘旋”──群鸟“低飞”;黑鹰“俯冲”──鸟“挡住”;黑鹰从侧面冲击──鸟“回击”,“时而上、时而下、时而疏、时而密,叫着、啄着”。战术多么灵活。
这段话里角色多,场面复杂,过程细致,有战斗的起因、战斗的经过、战斗的结果。教学时不能拆成一句一句地讲读,要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立体的画面。
不讲散,就要做到意境不散,要抓住“凝聚点”──内容的凝聚点,情感的凝聚点。以抓“凝聚点”来辐射读,带动读,要阅读面大,思维空间广。
第一段通过抓“眼花缭乱”来整合读。怎么抓?不能以词解词,要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启发学生“你有过眼花缭乱的感觉吗?是在什么情况下?”“登上鸟岛为什么让人眼花缭乱?”引出鸟多。由鸟多再引出鸟的种类多、数量多、姿态多、颜色多,而这些“多”,是由“一群群”、“一幅幅”、“满岛”、“各种各样”、“几乎没有我们插足的空地”、“100多种”、“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是鸟”来具体体现的。如何不因“多”而碎,不因“多”而散呢?那就要不仅仅是抽象出几个概括的词语,而要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每个“多”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含义。这些“多”组合起来,才会令人眼花缭乱,才使人感到“神奇”。这样理解认识了,我就围绕着“眼花缭乱”引导学生来读书、想象,在“眼花缭乱”中体会“多”,在“多”中感悟“神奇”。
第二段以“鸟岛保卫战”为线来整体读。把知战因、理战事、抓战术、晓战果、明战理这五个小目标整合为三个问题:(1)初读。什么原因发生了这场战斗,战斗的结果怎样?(2)细读。鸟儿们用什么办法打败黑鹰的?(3)深读。为什么弱小的鸟儿能打败强大的黑鹰?采用对比读、分角色读、分层次读和重点句子反复读的方法,使学生从“鸟岛保卫战”中感受到鸟岛令人惊异的奇妙的“神奇”。
我体会,语文备出味儿来,才能教出味儿来。
【附】
我的“四研四备”
上好课,首要的是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课备得充分、周密,上课的信心就足;课备得深入、细致,课上得就有深度;备课下的功夫深,课堂上的办法就多,上课才能游刃有余,遇“险”不惊,随机应变,驾驭课堂,得心应手。
就教学而言,我们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到备好课、上好课上,而不是用到留作业、判作业上。上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准备。不备课或没充分备好课,与认真精细地备课,其反映出的课堂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课备得不好,那么,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决定了学生的学科水平。因此,教师在备课上是应该,也必须肯下功夫、肯用力气。
常言道:“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常流水。”这“水”从何而来?很大部分是从备课中获得。如果说教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备课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我体会,备课也是不断丰富教学经验的一个必要途径。
备课不是只为教书,不能只备“知识点”。要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以培养学生健康身心、健全人格为目标的质量观,以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的教学观的指导下来备课。
备课也不能只孤立地备每一节课,而应该从全局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从面到点,进行认真充分的准备。
我的做法是:“四研四备”。
“四研”即钻研大纲、钻研教材、钻研学生、钻研教法。
“四备”即备语言、备教具、备板书、备作业。
一、“四研”
(一)钻研教学大纲(现在是课程标准)
备课首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的总指导和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钻研大纲就是要领会本学科教学的指导思想,了解总的教学目的、任务,明确教学法上的要求。
每学期开学前的备课,我都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先是通读,了解大纲对学科教学的总的目的要求,理解内容、精神,有个整体认识。再是细读,深入体会大纲对所授年级的具体要求,并把它抄写在备课笔记本的扉页上,以便随时对照大纲的要求自查教学活动和检验教学质量。我还认真阅读大纲对相邻年级段的要求,分析所授年级与相邻年级之间在教学内容、要求上的联系点和不同点,以及各自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作用。这样对学生在各年级、各年段知识能力方面的前后衔接,能够心中有数。
(二)钻研教材
课本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凭借。我采用由“面”到“点”的方法钻研教材。先是备全套教材,然后备全册教材,再备一组,最后备一课。做到“三个熟悉”、“三个了解”,即熟悉所教学科教学的总要求、总内容,了解所教学科教材纵横相交的训练网络和整体的结构体系;熟悉所教年段的教学内容、要求、重点,了解年段教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熟悉所授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重点,了解它在学科体系和年段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比如教低年级,要了解低年级应在听说读写等方面为中、高年级初步打好哪些基础。教中年级,要了解如何巩固低年级学到的知识、技能,如何为高年级的学习过渡、铺垫。教高年级,要知道如何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达到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为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只有精通全部教材,才能真正搞好所教年级的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
1.备全册
备全册,目的是理解教材编排意图,理清训练网络。我从思想教育、双基训练、能力培养三大块作全盘分析,列出一览表,横向体现德、知、能三者的“面”,纵向显示德、知、能三者训练的“线”。
比如,思想教育方面,统计出全册教材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教育的“度”有哪些层次。双基训练分为阅读和写作两方面,分析统计出训练的内容、形式及要求。阅读方面又分为字、词、句、段、篇、听、说、朗读、背诵、默写、标点、查字典、修辞、逻辑、答题等门类。各类下面再分细项。如字一类里又分为难字、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词一类,按词的结构分为动宾、偏正、动补,按词的种类分为叠词、象声词、成语以及反义词、近义词等词语。段,按照常见的结构形式,归纳为总分段式、因果段式、顺承段式、并列段式、转折段式、概括与具体段式等。答题分为回答是什么,回答怎么样,回答哪几方面,回答为什么,理解句子含义,体会句子思想感情等。写作方面,我按习作的题目范围、体裁、要求进行统计分析。能力和习惯培养方面,分为智力和非智力两方面来分析,所做的分类分项,都不是人为地去编,而是依据教材提供的训练形式进行分析统计。列好一览表后,横看,可以掌握全册教材的知识总量;纵看,可以把握能力培养的“序”。同一种知识或技能在全册中出现了几次,每次练习的形式及要求有什么不同。一种技能哪课是渗透,哪课是明明白白地教,以后又如何使其巩固、熟练。我还在这张表上标上重点、难点、新授等标记。
这样备全册,虽然费时、费力,但都是很必要和有益的。教者能胸中有全局,掌握全面情况,居高临下地进行教学。既知每节课的重点,也知全册教材的重点,全册的知识在头脑中系统起来、条理起来,不是一盘散沙,而是立在心中的一棵“知识树”。不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2.备一组
现行的教材,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系统,以训练项目为核心,组成一个个训练组,体现训练过程,加强能力培养。每一训练组的结构基本相同。这一组教材对全册而言,它是一个部分,对一课而言,它又是一个整体。因此在钻研全册书的基础上,我还进一步钻研每一组教材。在钻研一组教材上,我采用“上挂下联”的方法。
上挂,就是联系全册教材去找其位置,弄明白它在全册中的地位、作用。做到“三个明白”:一明白它应完成全册教材中哪些训练项目,培养学生哪些技能,应训练的主要技能是什么;二明白知识技能应掌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三明白它与其他各组之间的内在联系。
下联,即一组课文之间在文道上的共性是什么,每篇课文的特点是什么,听说读写训练的侧重点是什么。承担训练点的重点课文与其他课文是什么关系,如何相互配合,实行训练的整体优化。
3.备一课
如果说钻研大纲,钻研全册教材,心中有了这学期的教学蓝图、教学框架,那么这每一课书就是这座“教学大楼上的一砖一瓦”。要保证这座“教学大楼”的质量,这垒砖砌瓦工作就要一丝不苟。因此,对每一课书要备得精细、缜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