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 ||||||||
教学阶段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置意图 | 技术应用 | 时间安排 | |||
导入 | 我们脚下的大地是否在运动呢?你们能感觉到大地的运动吗? 很好,这是两种十分剧烈的地壳运动,人类是可以感觉的到的。其实除了它们,还有一些运动我们感觉不到,但它们却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我们常用“沧海桑田”来形容事物的巨大变化,农田可以变成大海,大海也可以变成农田,这就是海陆变迁。 | 学生观看图片。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火山、地震。) | 设计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海陆变迁的学习 | 图片展示 | 3分钟 | |||
新课讲解 | 1.海陆变迁的原因 你们能不能举出海陆变迁的例子? 这些例子又分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展示华北平原的形成、荷兰的围海造田、台湾海峡的变迁图片。 2.大陆漂移说 海陆是变迁的,那么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是否是就是固定不变得呢? 但就是这件事却在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然而机会总是垂青于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这次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是谁?你们知道他的故事吗? 学生或教师讲述魏格纳的故事。 讲述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 讲述魏格纳为自己的大陆漂移说找到了四大证据。 魏格纳的学说中有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 那就是大陆漂移的动力不是很能令人信服。因为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和日月的潮汐力相对来说都比较小,不足以推动那么庞大的陆地做那么长距离的漂移。 大陆漂移学说,第一次提出了大陆运动的思想,被人们称为地学界的“哥白尼革命”。 我们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里得到一个启示:科学是需要认真观察、敢于怀疑、勇于实践的。(德育教育) 1969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大陆漂移说和一些其他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 3.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把整个地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大板块里还划分了小板块。 请同学们读图,看看全球被分为几大板块? 都是大洋的板块是哪个?用大洋的名字命名,但包括陆地的大陆的是哪个? 看图,注意图上的箭头表示板块运动的方向,看看板块又是如何运动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板块之间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相对运动,一种是相离运动。哪些地理事物是板块运动的结果呢? 相离运动的边界又叫生长边界,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讲述海洋形成的过程。 相对运动的边界又叫消亡边界,在板块相碰地区,常形成山脉。讲述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过程。 |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1.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荷兰的围海大坝、华北平原的形成、台湾海峡的变迁。 华北平原——流水的作用;荷兰的围海大坝——人类活动;台湾海峡的变迁——地壳运动。 2.魏格纳 学生观看PPT 学生观看PPT,教师讲解大陆漂移说的四大证据。 3.学生读板块构造分布图,并回答问题。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学生观看计算机PPT课件,并思考问题。 | 原型定向阶段。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生头脑中建构概念。 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建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的思考问题,充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 | 计算机PPT软件 | 15分钟 | |||
巩固练习 |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用板块运动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我这里列了6道题,每个小组首先分析这个事例是否是海陆变迁?其次分析这个事例是否与板块运动有关,为什么? 学生讨论: 这6个事例分别是: 1.青藏高原是怎么形成的呢? 2.日本为什么被人们称为“火山国”和“地震国”? 3.科罗拉多大峡谷是怎么形成的呢? 4.红海是怎么形成的呢? 5.印度尼西亚为什么也有“火山国”之称呢? 6.图瓦卢为什么要举国迁移到其他国家境内呢? | 学生看材料,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回答问题。 | 原型操作阶段。 这里是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线索通过实际事例加以强化和落实。 | 学生阅读资料,计算机PPT软件 | 10分钟 | |||
新课讲述 | 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提问:我们刚才提到了“火山国”和“地震国”,它与板块的运动有关吗?看图,对比板块分布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有没有关系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能否总结出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特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界线同时也是火山、地震最集中的地区。在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稳定;在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世界上有两个著名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 1.学生看图,思考问题。 | 原型操作阶段。 学生运用自己本节课学习过的知识,加上图的对比,加上教师的引导,自己总结出结论。 | 计算机PPT课件 | 2分钟 | |||
归纳总结 |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然而,板块构造说还不是一个完善的学说,板块运动的驱动力问题仍在继续探讨之中。 也许在坐的各位,今后对这一问题感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许你们能找出板块运动的驱动力问题,也许你们能创立一个新的学说。 | 2分钟 | ||||||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
评价方式 巩固练习 以课堂练习的形式出现,设计的题目都是基础知识,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本节课知识点的落实情况。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