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8 07: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苏省阜宁县陈良初中 周文华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30分。)请把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C.用铅笔写字  D.将石墨转化成金刚石



2.在防毒面具中用于吸附有毒气体的物质是(   )



A.活性炭       B.金刚石           C.石墨         D.焦炭



3.取几粒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毫升酸溶液,开始时有气泡产生,一会儿后就不再产生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



A.装置漏气                     B.加入的是稀盐酸



C.加入的稀硫酸                 D.生成的气体被酸溶液溶解了



4.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B.将燃烧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C.向瓶内倒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D.放入一只小动物,观察小动物能否存活



6.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一般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



A.锥形瓶       B.导管     C.水槽             D.长颈漏斗



7.试验某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常需使用的药品有(   )



A.盐酸     B.石灰水       C.石灰石和盐酸     D.石灰水和盐酸



8.将二氧化碳中混入的一氧化碳除去,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将混合气体通过加热的氧化铜        B.点燃该混合气体



C.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D.将集气瓶口朝上,移开玻璃片使一氧化碳气体自动逸出



9.下列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甲烷     D.臭氧



10.下列各方案中,不能用于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是(   )



A.用鼻子闻                     B.测定它们在水里的溶解能力



C.分别用燃烧的木条试验        D.分别用石灰水试验



11.鉴别CO2、O2、空气三瓶气体时,最简便且可行的方法是



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



C.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D.分别加入水并振荡



12.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主要是因为(   )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 B.二氧化碳能与正在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一般也不助燃



13.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主要是因为(   )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一般也不助燃



D.二氧化碳能与正在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4.2005年1月格鲁吉亚前总理在寓所中毒身亡,各种迹象表明他死于煤气中毒,生活中的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引起的,其原因是(   )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C.一氧化碳将血液中的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很强,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能力



15.实验测得某样品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该样品( )



A.一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   B.一定是木炭或活性炭中的一种



C.一定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       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23: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