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使物体发声,观察发声物体,初步感受声音和振动的关系。
2.观察音叉的振动,更深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1.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声音,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分别点击其他声音,这是什么声音?请学生回答。
3.板书课题。
1.老师出示实验材料:小鼓、钢尺、橡皮筋,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分别发出声音吗?
2.明确观察内容和记录表。
3.学生观察实验,老师指导。
1.出示音叉,演示使用方法。
2.请材料员上来取实验材料。
3.巡视指导小组实验情况,做好实验记录。
| 1. 学生听声音,回答是什么声音。
2.你认为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小组讨论。
1.学生用力按压锣、鼓、弯曲钢尺,拉伸橡皮筋。
2.学生用鼓槌敲打小鼓,拨动钢尺,弹拨橡皮筋,尝试着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
3.学生进行活动后,交流他们使上面三种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
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并讨论变化产生的原因。
2.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验。
3.填写实验记录表。
4.分组汇报实验结果,整理器材。
|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声音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和“声音是由于物体运动产生的”。教学中,要刻意让学生充分讨论和质疑,产生了强烈的认识冲突,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音叉的振动才使水面产生波纹的。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老师对振动进行解释,此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学生就能建立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