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活动激趣,引入新课
| 1、请大家在练习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
2、请你根据每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给它们分分类。
3、为什么这样分类? (1)为什么把× + /\归为一类? 多媒体演示/\延长后相交。 (2)= // 延长后会相交吗? 多媒体演示= // 延长后不相交。 4、让生在回答中明确“相交”和“不相交”的概念。
| 学生任意画两条直线。
展示学生作品。 小组交流、活动。 汇报结果。 = // 相交 × + /\ 不相交
再次想象并讨论,/\是两条直线,直线可以无限延长,延长后相交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 这样的教学设计,由学生通过画图、分类,到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初步感知、理解、发现和认识平行的特征,既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
二、链接生活,探讨本质
| 1、找图中的平行线,初步感受平行。 (1)出示书上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思考: 这些画面在哪里见到过,找一找相交的直线和不相交的直线。 (2)多媒体抽取出红色和兰色的直线
2、找生活中的平行线,体会数学到生活中去。
3、完善平行线的概念,进一步揭示内涵。 (1)你能不能说说你是怎么判断这些线是平行的? (2)教师出示一张纸,上面画着一组平行线,将之剪开,将纸交叉放,使两条直线不相交,问:现在它们还平行吗?为什么? (3)引出“在同一平面内”。 (4)提炼概念: 现在请你再说说什么叫互相平行?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4、学会判断 (1)想想做做1
(2)想想做做2
|
再次感受平面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用手比画它们的位置关系。 数学书的对边互相平行;桌子的两条长互相平行,两条宽也互相平行……
他们不相交
不平行,不在同一个面上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结合平行线说一说谁和谁互相平行;谁是谁的平行线。
找出哪些线是相交的,哪些线是平行的,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
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中进行建构,力图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为提炼互相平行的概念做准备
提出有思考性的有价值的问题,与刚才初步感知的结论相矛盾,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再认识,理解什么是“在同一平面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严谨之美。
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感受,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平行线,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另一方面,重视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组织学生讨论平行线这一概念的内涵,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
三、操作实践,创新应用。
| 1、想办法创造出一组平行线 用手边的材料,你能想办法做出一组平行线吗?
2、设置问题:如果要画一组间隔是10厘米的平行线,或者更宽、更窄的平行线,我们的直尺没有那么宽,方格纸也没有正好是间隔10厘米,该怎么办? 3、演示用三角尺、直尺画平行线
(2)师范画,并说明画法、步骤。 提炼方法:①画(直线); ②靠(直尺); ③平移(三角尺); ④再画(直线)
| A 在信纸上画 B 在方格纸上画 C 折 D 钉板上拉 E 小棒摆 F 用直尺在白纸上画或任意画 ……
(1)看书P40,理解图意。
(3)生仿画。 用三角尺、直尺画平行线 (4)汇报:说一说画平行线的方法?应当注意什么? (5)每人在白纸上再画一组平行线 3、试一试1: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4、试一试2:经过点A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5、综合操作1: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把下面的图形画成一个长方形吗? 6、综合操作2:指出下面每个图形中互相平行的线段。
| 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师设计通过操作活动,折折,画画,摆摆,说说,采用"个体探索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的教学模式,小坡度前进,解决难点。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数学课堂变成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反思,在交流中发展,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全面,最后达成共识,形成数学结论。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练习活动,既巩固本节课学习的意识,又进行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沟通。练习中充分让学生动脑想、动手画,使学生在巩固、应用知识的同时,发展了空间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