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马说》公开课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7:0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目的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状况。
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3.积累文言词语。   
4.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二、简介文体
  
三、简介伯乐相马的故事
  
四、教师范读全文
  学生朗读课文。(重点朗读第3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阅读课下注释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语意思。  
 ①骈( )死于槽枥( )之间 骈死:骈,两马并驾。骈死意为并列而死。  
 ②才美不外见( ) 外见:表现出来。   
  ③食( )之不能尽其材 食,同“饲”。   ……
六.找到通假字
  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七、阅读课文并思考
  1.“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2.层次: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3.中心: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八、课文分析
  1.这篇“说”带有寓言的色彩。文章的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全文立意之所在。这个意思是从古代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中生发出来的,却又表现了作者的独特见地。文章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圣明的君王,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2.第一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明全文主旨。这句话还包含着一个反题,即“无伯乐,则无千里马”,说明千里马的命运对伯乐的依赖关系。换句话说,就是除伯乐而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是具有必然性的了。接着就用“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枥之间”,具体地描绘了它的可悲的遭遇。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3.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文章先不点出,而从千里马的食量说起。“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夸张的说法,突出地表明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普通马。而这一点,决非那些“食马者”所能知,他们只是按照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文。所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原因又是在“不知其能千里而食”这一点上。“不知”,这正是问题的要害。点出这个要害之后,先以“是马也”一顿,再以“虽有千里之能”作低回之势,然后步步紧逼,历数这种“不知”所造成的恶果,到段末再用反法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这是从反面证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   4.第三段,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嘲讽。   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画执策者的形象: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紧承上文,全面地总结了这种人“不知马”的表现,又以他们在千里马跟前的愚蠢、狂妄、浅薄的宣称作对照,生动地揭示了这种人的愚蠢、狂妄、浅薄和荒唐。后发感慨:以“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表示作者对执策者反法,同时为下句蓄势,由此再用“其真不知马也”结住全文,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痛切之感。  
 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章论述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直接提到人才。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这样他们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他的这些主张,是通过对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境遇的描述表现出来的。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人才埋没的现象,则分别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和“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权之间”作了形象的概括,寄寓了作者很深的感慨。文字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本文篇幅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个中心,反复进行论述。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开始说“伯乐不常有”,归结到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中间由食马者的“不知”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最后更以“不以”“不能”来痛斥执策者的无知,并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十一、练习
  1.课堂练习:阅读课后练习,完成练习三。
  2.课外练习:背诵全文。  
   3. 韩愈用“千里马”比喻____,用“食马者”比喻____,表达作者____的思想感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3 14: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