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8-17 14:20:14
|
只看该作者
11月24日上午,我有幸听了张晓静老师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一课感触良多。十多年前我也曾上过《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一内容的教研课,具体的教学环节自己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但我还依稀记得当时用电线围成了一个长方形,通过测量电线的长度来推导公式,计算周长。说实话当时自我感觉还不错。但自打听了张晓静老师的这一课我就有了望洋兴叹的切实感受。张老师的这一课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有很多:大气稳重的教风、灵动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都让我为之钦佩。在这堂课中凸显出的不仅是张老师的个人魅力,还有在她个人魅力映射下的学路优先的新理念下的课堂,纵观整堂课亮点纷呈。
1、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重难点是否突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中张老师恰当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弥补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直观的有效转移,易化难点、突出重点,通过课件演示促使学生多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如:在认识“长方形的周长”时,随着课件上线条的闪烁,学生清晰地看到长方形的四条边连接了起来,课件以其独有的灵动形象地向学生揭示了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在介绍“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教师又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来理解长方形的计算公式:为什么先把长和宽相加然后再用它们的和乘以2。多媒体的演示,深化了学生的表象,在促使学生形成概念的同时又使得学生受到启迪,学会思考,从而充分调动了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为核心,重视学生知识的探索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发展思维的主战场。在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首先出示学习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尝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徐佳楠所在的小组选用了“长+宽+长+宽”的方法;陆思杰所在的小组选用了“宽+长+宽+长”和“长+宽+长+宽”这两种方法;潘宇航所在的小组选用了“长+宽+长+宽”和先把长与长相加、宽与宽相加,再把所得的和相加的方法。这些方法离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似乎还有一步之遥。看似没有达到预设的探索效果,但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思维的培养过程。学生已经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它们的对边相等。并且也知道了长方形周长的含义,这就为学生的自主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提供了可能性。然而,智障学生的思维呆板,知识迁移能力较差。要把这两者的知识融合,通过仅有的少数几个A类学生和B类学生间思维的碰撞推导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显然会有一定困难。在小组汇报后,教师把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介绍给了学生,并通过课件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公式。我想学生只要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在老师公式出示之后定然会有豁然开朗的一种顿悟,对于周长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会更加的透彻,记忆也会更加的深刻。美中不足这仅仅停留在我的猜测,教师没有能让更多的学生说说他们自己对公式的理解,以让我亲耳印证我的猜想,当然在后面的练习中他们也都能准确运用公式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从另一方面印证了教学的效果。智障学生之所以智力低下是因为他们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存在缺陷,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在这些能力方面的落后就无视他们的发展。自主探究、引导思考,重视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实践、观察、思考、分析、想像等是学程导航带给我们的全新理念。
3、联系生活,学用结合。
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目标指出:要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综合化、多样化和个性化,使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教学中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黑板、窗户、课桌、课本这些生活中的物体,让智障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给黑板四边围上彩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化思想,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联系实际的数学,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既学会了数学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教学实效。
4、关注每一位学生,做好分层教学。
新课标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智障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习态度、方法都有很大差异。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虽然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到了每个小组,但随着年级的升高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就越发的明显,怎样让每位学生都能各尽所能、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张老师在课堂中的巡视指导和分层作业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平时也都这样做。但我认为仅仅这样做还是不够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由知识中心向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转变。”智障学生虽智力落后,但他们是真实的,生活着的,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的,他们并非一无所知。怎么样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交往、成长的理想时空?怎么样在课堂中引领着他们过一种积极有意义的生活?我想摆正每位智障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让每一位智障学生享受课堂,获得自信,即使像C类这样的重度学生也有展示自我的空间和机会,值得我们共同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