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012-8-17 14:09:30
|
只看该作者
三年级《长方形周长》说课
才环卓玛
一、说教材
本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它包括周长的含义,长方形的周长计算。
学生已经学习了四边形,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图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4个直角,对边相等等知识,为学生研究长方形的周长做好了知识迁移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教材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树叶、国旗、课本、钟面等实物和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提出:“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吗?”让学生实际动手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在进一步的动手实践,探究规律中,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运用。
二、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 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② 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操作和慨括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而充分运用直观手段,特别是加强教具演示及学具操作,让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长方形有关的几何初步知识则是本节课的关键。
五、教法设计: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创设情境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动手操作,量一量,指一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六、学法安排:
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观察、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动,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议论纷纷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七、教学设想:
(一)、 在问题情境中感悟周长的含义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景,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也就是我这堂课的引入——情境激趣问题引路。
为了让学生掌握周长含义中的几个要素:“一周”“一周的长度”“封闭图形”,我设计了在操场上体育课跑步,提出三个层次的数学问题:
① 一周是什么意思?
② 周长指的是什么?
② 什么是封闭图形?
通过观察一组图形的特征,直观地理解“封闭图形”的含义。
(二)、 在测量、计算的过程中寻求图形周长的一般解法
当学生对周长的意义,有了清晰的理解之后,寻求图形周长的一般解法便成了本节课要达到的第二个认知目标,我根据活动既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的理念,学生通过测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得出求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是:直接量出图形各边的长,求出各边的长度和即为图形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测量不规则图形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与测量规则图形有所不同,如量半圆的周长要用绳子围出一周,然后拉直量出其长度,经历这个过程后使学生明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情境采用不同的对策。
(三)、 在合作、探究中悟出长方形周长的简便算法
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解法是本节课要达到的第三个认知目标,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用简便方法求其周长,其意义不光是在计算的技巧上,重要的是突出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把握上,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因此,我准备在学生测量并计算出金边的周长之后,让不同的算法都上台展示,再引导学生比较求长方形周长的3种不同解法,
① 10+10+8+8=36(直接应用周长的意义)
②10×2+8×2=36(应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
③ (10+8)×2=36 (长方形的特征加乘法分配律)
通过交流与研讨,使学生认清每一种解法的意义和依据,认识自己的那种解法与其他同学的不同,促使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进行反思,从而实现对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和超越这里应优化算法。
四、 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巩固深化
数学规律的形成与深化,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训练,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把知识的巩固提高建立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用好数学的积极性,我设计的练习题是:
1、(下图) 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 5 米,宽是 3 米。这个花 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如下图) 一块长方行菜地,长6米,宽3米,一面靠墙,其余三面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3、用 2 个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题没有讲完。前面用的时间稍微多一点。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
才旦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内容,才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二期课改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但是除了才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数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整堂课中学生围绕才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下面就选取学生突出表现的三点做个点评: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整节课中,才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例,师:求长方形台布花边的长度其实是在求什么生1:求花边的长度就是求周长。马上有同学举手表示异意,生2:求花边的长度其实在求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听"是学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才能有良好的发言,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流畅,使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激发 .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整节数学课中,学生的回答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特点,语言的表达科学,简练。例在第一环节探究长方形的周长环节中,学生展示出3种不同的算式,10+10+8+8=36dm,10×2+8×2=36dm,(10+8)×2=36dm,师: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生1:把长方形4条边的长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台布的周长。生2:它是看特征的,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所以一定有2个长和2个宽,所以2×8加2×10就得出长方形台布的周长。生3:长方形里有2个长,2个宽,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在×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从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也看出了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长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品质。学习数学除了有良好的习惯更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从而培养优良的学习的品质。在学习好长方形周长时,才老师设计了分层次练习。
当然学生简练流利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数学语言和习惯是和老师平时关注学生的发言,培养学生的发言是分不开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更何况要上好一节课,更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好教案,好老师再加好学生才能使短短的40分钟留给他人成就的思考和收获。
下面是我的一点想法和建议:
1整节课宋老师都很重视孩子说话的完整性。这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过于强调是否浪费时间?因为我们生活中很多问题不都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吗?如要算金边的长度就是什么。再就是不要急于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一生回答不上来在多找几个学生回答,不要抢学生的话。
2问题不要太分散,如要想算金边的长度要先干什么?在干什么?一起考虑不要分开来说
3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精炼与发音。如学生说小括号老师却说小(guo)号。
4定义性内容是否让孩子说完整?是否换一张孩子们熟悉的一张照片比如本班班长同学的?
以上只是自己的一点想法不对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