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心声》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1:0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太平民族中学“两课”活动已全面铺开,并在有序推进。在活动中,教师们都能积极参与。在我校语文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第一个走上比武的擂台。10月24日,我在九年级四班执教了课文《心声》,除了语文组教师以外,还有校长田华参加了听课。然后进行了说课、评课活动。在评课中,同仁们畅所欲言,让我从中收获了很多。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天,但空闲的时候,我会把当时上课的情形进行回顾,再结合大家的意见进行反思。深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你才会发现日复一日的上课貌似单调乏味,其实自有一番苦乐。
   《心声》是一篇小说,当代女作家黄蓓佳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李京京”的小男孩,因为和万卡有着相似的人生遭遇,要求在语文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万卡》,遭到老师的拒绝,情节便由此展开。故事贴近初中生的生活,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
    在执教《心声》这一课时,我抓住小说的体裁特点,设计了五个主要的环节,(一)初读课文,感知“心声”。除完成扫清文字障碍的任务外,侧重于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情节:(1)公开课前,想读课文。(2)回家路上,偷读课文。(3)第二天放学,听读课文。(4)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二)跳读,感悟“心声”。让学生思考问题“李京京为什么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万卡》呢?他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呢?”“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读课文,仅仅是喜欢么?”,从而侧重引导学生对小说主题的多层面的理解,如“渴望通过朗读课文,宣泄内心情感的心声”“希望教师能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心声”“渴望家庭幸福、和睦的心声”“渴望同学理解尊重不被孤立的心声”“希望不为了所谓的荣誉而弄虚作假的心声”等。(三)点名读,品味“心声”,侧重于学生体会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四)发挥想象,交流“心声”,侧重于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公开课结束后,假如你是程老师,你想对李京京说什么?假如你是李京京,你会对程老师怎么说?你是李京京的同学,又会怎么说呢?(五)真情告白,互诉心声。班上共有34名留守学生,占了全班学生的60%,除此之外,还有些单亲家庭,在某种意义上,更想关注他们的心声。自认为这些环节是经过较为认真的准备了的,但在公开课上第二个环节都还差那么一点没有完成,虽然是按两节常态课设计的,但还是没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在这节课上,我还注意了教学细节上的处理,语文组的邓老师说我的导入很自然,其实怎样导入我在铃响之前还在犹豫,因为我在上课前看了一段《心声》课堂教学实录,那里面是以学生说自己的心声导入的,而我把这个环节是安排在最末的,为这个问题有些徘徊。最后上课的时候说成了这样:“同学们都知道‘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已在我校全面铺开,这活动要求教师全员参与,田老师当然也不例外。为了在‘比教学’活动中取得好的成绩,我特想把要上的课文事先排演一遍,可读了马上要和你们一起学习的《心声》,这个念头一下子没了,《心声》为什么会让老师打消这个想法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黄蓓佳的《心声》。黄蓓佳是当代女作家,她曾说过‘每部书都是一段生命,一种面孔,一些梦想’,那么这篇小说将会给我们展现怎样的生命、面孔和梦想呢?”
    还有在把握小说情节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性语句把握文章结构,关键性语句一般表现为首尾句、中心句以及表示时间、地点转换的句子等,这篇小说其实就是四个情节、四个场景,按时间顺序联系在一起,逐层推进,波澜纷呈。
    教学目标是明确的,教学思路也是清晰的。但是预设和实践有时相疏,甚至相诡。这节课暴露出一些不足。
    最大的问题是课堂氛围较沉闷,举手回答问题的只有那么两三位同学,我觉得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又有意点了没有举手的一位同学,那位同学没进入状态,却“鬼机灵”的说“我的答案和前面的那位同学一样的”,我也不便点破。自由发言时,大部分学生也不是那么积极参与。有老师说“亏得你心态自然,有条不紊,不断地启发诱导”我对他说“你可知道我当时心里磨得多苦,差点求他们了!”。评课的时候,有老师安慰我“到了九年级,学生都那样,比不得小学和七年级学生”。其实,我知道这个因素微不足道,也不是这节课上我不会激发学生。而是在前面的教学中,认为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习惯,索性以灌输为主,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方面做得不够。越是学生欠缺的好习惯、好方法,我们越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缺乏长远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计划,最终是苦了教师自己,阻滞了学生发展。当全体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行深度思考,才会达到“教得轻松,学的轻松”的效果,客观的说,现在一部分学校、一部分教师无法摈弃“时间加汗水”以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重学生负担为代价的这种模式。在这方面,我是一个徘徊者。
    其次,还未能将多媒体完全有效的使用。这主要表现在自己制作的课件达不到既定的效果。很多时候,都是下载别人的,或者下载后略作改动。但是,别人的不一定就适合自己的教学。有时候为了用上多媒体,让别人的课件“牵着鼻子走”,受到了局限和约束,反而削弱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除此之外,还体会到教学要有自己的风格。别人的东西看着都好,但不是所有的都能内化为自己的。我今天在《班主任之友》2011年第7、8期看到了《发挥特长,走向成功》一文,魏书生说“就课堂形式而言,衷心希望大家千方百计发展自己的长处,千万不要都来模仿‘魏书生六步教学法’……有的教师擅长讲授,还应该讲下去,还应该发展‘讲’ 的长处,有的教师擅长写,就应该继续发展写的长处,写的更科学、更艺术、更迷人,而无须学魏书生一堂课有时只有十几个字的板书……有的教师不善讲,不善写,善于个别辅导,完全可能成为辅导方面的专家……”。
    我会认真的对待“两课”活动中的每一堂课、每一次家访,因为每一次都是学而弥新的机会。力求做到学校倡议的那样——“比教学,炼师能;访万家,铸师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2 14: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