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 | 150千米 | 240千米 | 110米 | 时间 | 30分 | 4小时 | 11秒 | 速度 | | . | |
2) (课件将时间栏目变浅)引导学生思考若求时间可以怎么办? 路程 | 150千米 | 240千米 | 110米 | 时间 | 30分 | 4小时 | 11秒 | 速度 | 5千米/分 | .60千米/时 | 10米/秒 |
3)(课件再将路程栏目变浅)引导学生思考若求路程又该怎么办呢? 路程 | 150千米 | 240千米 | 110米 | 时间 | 30分 | 4小时 | 11秒 | 速度 | 5千米/分 | .60千米/时 | 10米/秒 |
3、 这三个量可以知二求一吗?那我需要把三个关系式都背下来吗 你有什么好办法理解并记住三者之间的关系吗?(引导学生借助乘除的互逆关系记忆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通过对速度的理解,提炼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出来的内容往往另我们惊叹。其实这一个环节也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尝试应用,深化知识 (一)、巩固练习,学生尝试利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决问题 1、P63页 试一试1 2、P63页 试一试2 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3时。 60×3=180 180÷3=60 180÷60=3 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 3、P63页 试一试3 让学生体会当速度一定时,时间发生变化,路程也随之发生变化,任何一个时刻都有一个相应的路程与之对应。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4、判断 1)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110千米/时,“110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每时行110千米。( ) 2)速度÷时间=路程。( ) 3)飞机飞行的速度为12千米/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0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 ) 5、P64页 练一练2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二)、实际应用,拓展提高 提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可以由学生提出也可以有教师提出) 如:高速公路的限速标志110千米/时,什么含义?你看到这一标志会对开车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贴近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小牛:280÷4=70(米/分) 小象:240÷4=60(米/分) 小熊:240÷3=80(米/分) 速度=路程÷时间 教学反思 对个九、十岁的孩子来说,“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并且速度的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们从未见过,因此,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归纳出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就再现了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三个小动物争论谁跑的快的场景,通过比较小牛和小象,小象和小熊,谁跑得快?使学生理解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当比较小牛和小熊时,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情境条件和已有知识的矛盾、冲突,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欲,也激发了他们畅谈选择理由的愿望,积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那就是要找一个统一的标准,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速度的概念应运而生。 在认识速度单位中,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60米/分、70米/分、80米/分,通过提问:速度单位与我们学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剖析出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长度,这样就架构起行程问题中三个数量之间联系的桥梁。接着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速度,让大家读一读,它们分别表示人、飞机、声音、光的速度。让学生联系生活,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速度单位,突破难点。在学生充分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些数分别表示什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那怎样求速度呢?在这个教学重点环节里,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数量关系,进而得出:路程÷时间=速度,这里围绕“总结---归纳”二个环节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联系。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我充分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开始情境的延伸:(课件)用表格的形式出示小鸟、马、蝴蝶的路程和时间求速度,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直观、更形象,解答问题后,课件使时间一栏变浅后问怎样求时间,而后再把路程一栏变浅问如何求路程。让学生总结归纳出: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数量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巩固练习中,我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设计了分层训练。第一层:基本训练,通过练习明确,已知路程、时间、速度中的任意两个数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第二层:综合训练,这三道图文结合题,通过学生观察、分析,从纷繁复杂的条件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在练习中我注意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能让他们积极地思考,轻松地练习,感受着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通过前面的学与练,学生对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到底学的这些知识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应用这些数学知识呢?通过限速标志我知道和为什么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呢?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让学生看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在最后的练习中,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已掌握较好,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分析,应放手让学生去做。相信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探索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