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41|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后记课后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0:0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后感《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是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力作,文章感人至深,让人久久难忘。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在进行本课的学习时,我主要训练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学习通过对嘎羧行动、神态的描写来突出它的高尚情怀的表达方法。在课堂中,我限定读书时间,读完后,马上进行交流:课文到底讲了什么故事?通过这种快读思考的方式来梳理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嘎羧的神态、动作描写,引导想象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我主要抓住重点文字进行研读。如:“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然后小组交流,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时,嘎羧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温二十六年前那场激烈的战斗,怀念在这里牺牲的那些战友们,回想自己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迈。于是我马上顺势引导:“嘎羧不仅仅是一头大象,更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然后再让学生去读,学生悟得深刻,读得自然也就精彩。

     在结尾的时候我出了一道填空题给学生们填,嘎羧是一头——的战象,是因为——。让学生自己回忆在她们心中的嘎羧是什么样的?升华感情,让他们更深刻的理解嘎羧的形象。有的填善良,有的填勇敢,有的填忠诚,等等,通过这一填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后还安排了小练笔,让学生更深一层的理解课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0:07:41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



安阳市南关小学   徐文祥



教材分析:《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重披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三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教学理念: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2、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3、感受战象嘎羧的重情义的情怀,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重难点:品析文章语言,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战象形象。体会课文的相关语句,走进战象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你感受到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

嘎羧预感到自己生命将尽,做了哪三件事:重披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

二、品读语句

提出问题:速读课文,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嘎羧的重情重义,为什么?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注一注。

学生速读课文,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场景一:重披象鞍

教师引导理解:

一下子安静下来:刚才焦躁不安,现在安静下来,这种对比可以看出来他对象鞍的重视和珍惜。

吹去灰尘、摩挲:他的这个动作让我们看到他见到象鞍后的那种珍惜。

泪光闪闪:神态描写中体现出来他的激动,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可见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教师总结。

场景二:凭吊战场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教师引导理解:

1、嘎羧站在江边凝望的时候,眼前会看到什么?

2、他震耳欲聋的吼叫声中在呼唤什么?

凝望:他一定是在回忆往事,他忘不了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战斗,还有战友们浴血搏杀的场面。忘不了亲人们救活自己的场面。这里的怀念说明他的重情重义。

亲了又亲:这块石头上发生了什么?——像亲人一样的亲了又亲,而且是“许久”。我们可以看出来他的重情重义啊。

吼叫:他仿佛是在诉说自己对战友的思念,告诉战友自己即将陪伴他们来了。

教师总结。

场景三:庄严归去

教师引读——

引导思考:是什么支撑着他这样挖下去的?(是他的这种思念,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战友无限的深情,更体现了他的重情重义。)

教师总结: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忘不了自己披过的战甲,忘不了自己杀敌的战场,更忘不了自己并肩战斗过的战友啊,总归一句话,他忘不了自己是一头——战象!

三、拓展延伸

1、老师引导:此时此刻,嘎羧要说些什么呢?你想说些什么呢?请用你充满深情的语言说一说。

学生说展示——

老师总结。

2、推荐阅读:沈石溪相关作品。





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详案)

安阳市南关小学   徐文祥

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感受战象嘎羧的忠诚、重情义的情怀,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嘎羧预感到自己生命将尽,做了三件事,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重披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老师板书)

(课件音乐起)你曾把魂汤的热血倾洒大地,你又在这里长眠不醒。江水悠悠,聆听你激越的吼叫,红日东升,映照你不朽的心灵。读了这篇文章,我有了这样的感受。同学们齐读课题——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题——你感受到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忠诚、重情重义。)

二、品读语句

嘎羧正是这样一头战象,这篇文章就是通过动作和神态细腻的刻画了他的重情重义(或忠诚),在这三个场景的描写中,哪些词句能够通过嘎羧的动作、神态让你感受到他的重情重义(或忠诚)的?

请速读课文的这几个段落,用笔把句子画上横线,把描写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圈住,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学生速读课文,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场景一:“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一下子安静下来:联系上下文理解,刚才焦躁不安,现在安静下来,这种对比可以看出来他对象鞍的重视和珍惜。因为象鞍上有他26年来无法忘却的记忆。可见他是多么的重情重义。

吹去灰尘、摩挲:他的这个动作让我们看到他见到象鞍后的那种珍惜。

泪光闪闪:神态描写中体现出来他的激动,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可见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相机板书:摩挲、泪光闪闪。

场景二:(略)

绕着寨子走了三圈:他的眷恋,舍不得离开。他对养育了自己一生的亲人们的恋恋不舍,这个无声的仪式,足见他的重情重义。他不但对物品有感情,对人们也有感情,而且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同样有感情,你还能从哪里发现他重情重义的语句?

场景三:“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āo)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凝望:他一定是在回忆往事,他忘不了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战斗,还有战友们浴血搏杀的场面。忘不了亲人们救活自己的场面。这里的怀念说明他的重情重义。

亲了又亲:这块石头上发生了什么?——像亲人一样的亲了又亲,而且是“许久”。我们可以看出来他的重情重义啊。

吼叫:他仿佛是在诉说自己对战友的思念,告诉战友自己即将陪伴他们来了。

老师范读,(课件)同学们想象,嘎羧站在江边凝望的时候,眼前会看到什么?学生回答。

26年来,他作为一头战象,心中的这一切,都无法向人们诉说,想起曾经的往事,他能抑制自己的情感么?——不能。于是他朝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叫——他震耳欲聋的吼叫声中在呼唤什么?

——呼唤对战友的思念

——呼唤战友的英灵

——这是告别的仪式

——这是告诉他们自己要来陪伴他们了

老师相机板书:凝望、亲了又亲、吼叫。

他忘不了自己批过的战甲,忘不了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他内心的一切都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重情重义。

场景四:“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tuǒ)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课件)他带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带着对战友无尽的思念,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给自己挖了一个坟墓。这是一种怎样的挖阿?你从庄严归去的部分中哪些动作和神态能够感受到他的重情重义?

挖:五处挖——这是怎样的挖?

滑:体现出来了他的疲惫和无力。

一寸一寸往下沉:这是一个慢过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老师相机板书:挖、滑、沉

他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读——

他没有先进的挖土工具,用什么挖的?你看出了什么?再读——

他整整挖了一天一夜,挖了三米深啊?读——

是什么支撑着他这样挖下去的?

是他坚强的毅力。

是他对战友的忠诚。

是他对战友无尽的思念。

是他为了完成自己最后的心愿。

老师总结:正是他的这种坚强、忠诚和思念,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战友无限的深情,更体现了他的重情重义。

那位同学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传递给每一个同学——

齐读最后两自然段——

老师: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忘不了自己披过的战甲,忘不了自己杀敌的战场,更忘不了自己并肩战斗过的战友啊,总归一句话,他忘不了自己是一头——战象!

带着你的深情和敬佩齐读课题。

三、拓展延伸

老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嘎羧走了,安静的走了,可是我们的心却无法平静,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请用你充满深情的语言说一说(请把你最深情的语言写下来吧)。

学生说(写)。

学生练习展示——

老师总结:浴血卫国得幸存,垂暮不忘生时恩。

          岁月匆匆如流水,心似卵石沙中沉。

这正是:山水依旧,我心依旧。

与友长眠,英魂永存。

作业推荐阅读:作者沈石溪是当代动物小说大王,他的作品都具有这样震撼人心的力量,比如《颁令飞度》《狼王梦》《第七条猎狗》等,都体现着人与动物之间、动物和动物之间尚且有这样高尚的情怀,课下进行阅读。



板书                最后一头战象



重披象鞍:摩挲、泪光闪闪

重返战场:凝望、亲了又亲、吼叫  —— 重情重义(动作、神态描写)

庄严归去:挖、滑、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0:07:23 | 只看该作者
做教育征途上的行脚僧

——《最后一头战象》课后反思与总结

安阳市南关小学   徐文祥



优质课比赛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一直没有停止过。不时的会有人提起来,甚至自己也经常的想起来,总有许多的问题,让自己怎么也不能完全放下,因为这节课让我值得回想的细节实在太多了。

这节课应该说是从暑假的八月份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那时候并没有直接的确定课文的内容,而是为了能够上好课做一些准备和铺垫工作。首先确定的是两个大方向,第一是学习长文短教,第二是学习朗读指导的具体方法——这是目前相对比较突出的上课方向。我查找和学习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大约有两三万字,把这些资料打印出来,反复的学习研究,通过学习许多老师具体课堂的案例,让我不断的思考着自己即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课堂。尤其是为了做到朗读指导的高标准,自己还看了关于播音朗诵的相关书籍,学习他们的朗读技巧,便于在课堂上更准确的把握好朗读的指导。这些都是在做一种大的铺垫工作,不只是为了这一节课,更多的是为了以后工作中能够长远的用得到。

做好了准备和铺垫工作,接下来就是具体的细节和实践了。本学期开学后,就开始着手准备这节课了。为了能够全方位的把握课堂上的一些细节,搜集了许多相关的教案设计和课堂实录,通过文字和音像的学习,基本上有了一个结构和框架。自己设计出来的教案,发在博客里,去让自己的朋友来广泛的提意见,让自己有所启迪。同时,为了让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能够更加的深入和准确把握,我根据教学参考书以及自己所学习、掌握的方法,我还写了几篇关于本文的解读和学习心得,《长文短教,以点带面——关于<最后一头战象>的几个问题》《朗读,读者情感的最好表达——<最后一头战象>的朗读解析》《文本细读,感动在人物的崇高中》三篇文章,大约有一万多字的自我理解和感受,让自己首先做到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对文本的理解,更加的深入和透彻,个人的思想和理解得到了一种升华,不仅仅是学生要学会的知识和能力,更多的是自己真正的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

第一次试讲,结果并不让人满意,课堂的结构都出现许多漏洞,框架很松散,衔接不够紧凑,教师语言的不严谨,不能很好的挖掘出来文本的内涵。虽然早早的就着手去准备了,但是,好像只是一个大方向而已,并没有把每一个细节和如何将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化,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还不明确。说实话,确定用《最后一头战象》作为参赛课,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进行一次尝试和挑战,一篇两千多字的长文章,做到用30分钟来展现整篇文章的面貌和体现出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实效性,的确是有难度的。正因为有难度,我才有更大的压力和动力。

然后是第二次、第三次一次次的实践,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道理。课堂的设想是很明确的,从文本的理解到朗读指导最后归纳总结写作方法,达到课堂的从感性表达到理性分析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对多种教学理念的学习和掌握,做到了尝试运用。在不断地尝试过程中,领导和老师的评课以及分析指导,让我对不同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比和学习,并且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对各种课堂模式的框架进行了多层面的探索和研究。在从备课到上课的整个过程中,自己一直是在一种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的。尤其是不同的模式教学中,为了能够找到一个恰当的突破口和归结点,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体现出来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问题设置,让学生更加便于掌握和学习,在课堂上感受文字的力量,这一点,我觉得自己有了一次很大的进步。

现在回顾准备的整个过程,学习了各种对课堂教学有效手段的内容:比如长文短教,朗读指导的技巧,课堂评价的多种角度,文本细读的研究等等。尤其是,这次上课,自己对课堂的细节学习——课堂实践中的细节,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再是一种粗框架的学习,而是将自己的关注点缩小,认识到了文本解读的“管中窥豹”的必要性。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的心情很沉重,首先是自己的设置没有顺利完成,而且没有很好的将课堂上的气氛和效果发挥出来。尽管有各种条件和原因的限制,却也有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值得探讨。

首先,指导朗读不够深入,缺乏对学生朗读的多种形式的指导。刘主任在这方面的评价很到位,应该尽量实现多种阅读方法的融汇,要把个人指导朗读、范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方式充分展现。但是,在阅读形式上的体现,尽管想努力做到个别指导、整体指导等多种形式的阅读,从整个实践中来看,依然还有待学习和努力。

由此值得一提的是,朗读虽然是很好的体现学生个性体验的一种方式,但是,作为高年级阶段,在强化人文性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工具性的学习。老师对语言训练,不只是仅仅停留在感悟到和读出来,更重要的还要上升到分析作者是采用怎样的方法将这些内容传达给读者的。这种学习和训练的有目的性和对学生思考的深入性都是在今后的课堂上要更充足的进行体现的,要让学生在感悟之后,体现理性思考,这同样是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探索的新课题。

其次,不能很深入和透彻的让学生感受到文字背后层面的内容,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分析的时候,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能深入,没有很好的将学生带入到文章所营造的氛围中,学生依然有些游离在文本的外面。即使有对文本的理解,但是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没有很好的激发出来。尤其是在“凭吊战场”一个场景中,学生似乎没有真正走进战象的内心世界,在这里应该更加细腻的引领学生把握战象26年来内心世界的情感,体会这一刻所要表达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来作为重要的学习形式,填补文字背后的空白,这样也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和感悟到文本所要体现的内容。

再次,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在学生的问题回答解读上,缺少更细致的指导和评价。我很清楚自己在对学生的评价缺少更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问题,于是还认真学习了名家对学生评价的各种总结文章,但是由于个人习惯性的一些聆听方式,让自己和学生之间缺少了肢体语言以及目光、表情等多种渠道的交流与沟通,包括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引导,不能更多的把时间和表达空间留给学生,充分的让学生去体验、感受和总结。

最后,课堂节奏的把握不够到位。本节课希望达到一个逐步走进战象内心深处的效果,为此,还专门学习了相关把握课堂节奏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但是在课堂的前半部分节奏明显较慢,造成了课堂的不够完整,在结尾的时候,不能将整个气氛和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欲望。同时,在课堂上,也由于一些物质条件的限制,在需要掀起高潮的地方,节奏显得比较缓慢。在这个问题上,我有意的让自己沉稳一点,努力做到用循序渐进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到文本的深处。这只能是一种探索,也是在着意的向名家学习课堂上的风格,让自己更加从容,更加能够宏观的掌控课堂。从实际情况来看,自己仍然需要去更加努力的探索和实践。

整个过程,从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还有教研室薛主任、学校牛主任紧跟着的指导,让我在思想上有了足够的重视。可是,无论这节课的结果如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探索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在整个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学无止境的可贵。自己准备这节课的时间比较长,因为市教研室工作的冲突,比赛时间的后移,让我更加充分的准备了许多内容。这些内容,让我感受到正是这样的一种学习,在有限的时间里,却蕴含了许多的技巧和艺术。课堂上所要学习的东西,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的方法,更多的是老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有课堂上所要体现出来多种理念,不只是我们语文上所涉及的那些诸如阅读方法、朗读指导等基本的能力了,更广泛的还有心理学、美学、诗词、绘画、书法,当然还有文学的知识、课件制作以及音乐配置等相关的辅助教学的知识。如此种种,让我看到了自身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而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自己也会坚持走在这样一条充满无限艰辛而又充满无限探索空间的路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0:06:52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头战象》课后反思

语文课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教学设计的一个直接体现。好的问题设计,是帮助学生打通一篇课文七经八脉的关键所在,可达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好的问题设计,往往在浅层解构文本的基础上,一步步深层挖掘文本内涵,水到渠成地达到语文课人文性目标的预设效果。

    执教《最后一头战象》时,我发现,少而精的问题在整个课堂穿针引线,不但调动了学生的活跃思维,呈现了学生为主角的课堂形式,更是在不着痕迹间,将文本条理化、深度化、细化。

如: “课文描写了哪些感人的场面?”

    大问题的提出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将文本条理化。学生读书时指向性明确,不会迷失在大篇幅的句段中。自然,由此得出的四个场面,让文本结构与梗概清晰地呈现在课堂。

   “读着战象拼杀的场景,你想到什么?看到什么?能用那些成语来概括?”

    这个问题的结构是:文本文字——情景再现——文字再造

    由理解到想象,由想象到文字再造,这是一个对文本理解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力得到发挥,虽不借助多媒体演示却同样能身临其境——这是问题对文本深度化、深刻化的贡献。

   “战象在走向黄泉前,哪些动作让你感动?”(重点:“摩挲”、“呼呼吹去”)

    由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走进了战象的内心世界。细腻的文字牵动了学生的神经,教师的点拨将学生的思考提升到更高。由感而读,读出了思想,读出了深度。

   “噶羧走前,在村民心中,他还仅仅是一头战象吗?

    是啊,噶羧已经不是一头意义上的战象,更多的是和村民产生深厚感情的朋友。此时对噶羧的理解又有了新一层的含义,也由此更能了解到噶羧的内心,为噶羧的形象起到烘托作用。这个问题是感性的问题,将文本更加情景化、情感化。

    有效的问题设置成就了这堂课,也在孩子心中成就了忠肝义胆、情深意重的噶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0:06:38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一、吃准目标,夯实学习基础
  《最后一头战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23课,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具体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围绕单元教学的目标,以教材为例,注重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并体会动物小说的特点之一——通过对动物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这一教学设计,体现着“课标”对六年级教学的要求,符合年段特点。


  二、指导学法,展现学习过程
  在初读阶段,我注重对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指导。当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出现困难时,我通过评价指出同学概括主要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予以有效的方法指导,学习抓住主要情节或事件概括小说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抓重点情节,理解课文。

       抓重点情节,开展学习活动,重视体验和感悟,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长文短教。


  四、注重课内外结合,进行拓展阅读,初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这节课不足之处在于:

1、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深入,与学生缺乏情感交流。对学生的朗读缺乏明确评价。

2、学生的情感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学习气氛不活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0:06:18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北仑区实验小学 虞静波

《最后一头战象》这篇文字优美而又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是著名的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的力作,文章感人至深,读后让人久久难忘。教完这一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课文的内容深深地打动了,同时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所以,我在教学中分三步来完成教学任务,以实现长文短教,读中悟情,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先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我的示范下,学生用四字词概括出二十六年后发生在嘎羧身上的几件事:重披战甲、再回战场、庄严归去。然后让学生把这些主要事件串联起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读中悟情

再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嘎羧的动人的句子。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让学生提出疑惑——自读解疑,师适时引导,点拨,拓展——总结点题”的步骤。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投入。并通过有层次地朗读,在读中体会战象嘎羧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感人,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中我选取了嘎羧“见到象鞍”“重披象鞍”和“缅怀战场”中的三个片段,在阅读中通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嘎羧的内心世界。同时,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我还示范写出阅读体会,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以嘎羧缅怀战场的片段为训练点,抓住“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吼叫”等空白点,让学生发挥想象,进一步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的情感,让学生写下阅读体会并交流。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既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也落实了“读思议练重实践”这一句话的要求。

从整堂课来看,基本上实现了预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学生基本上能走进文本,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并产生情感的共鸣。通过这节课,我对“抓事件——品细节——悟情感”这一长文短教的思路进行了又一次新的尝试,收益颇多。自己觉得这节课上下来,比较紧凑,也比较顺利,有自认为比较好的地方,当然也存在一些商榷之处,有待于教研评课活动中指出,以便今后改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0:06:05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篇文字优美而又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是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力作,文章感人至深,让人久久难忘。在这里我只想真诚地给大家汇报一下。我在备课时候的几点思考。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在进行本课的学习时,我主要训练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学习通过对嘎羧行动、神态的描写来突出它的高尚情怀的表达方法。读完后,我们马上进行交流:课文到底讲了什么故事?通过这种快读思考的方式来梳理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也可以采取“抓主舍次”法,即在设计时候我们应该找出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仔细研读后抓住主要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做到突出重点而不面面俱到。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四个场景,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场景讲析;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嘎羧的神态、动作描写,引导想象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我主要抓住这段文字进行研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然后小组交流,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时,嘎羧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温二十六年前那场激烈的战斗,怀念在这里牺牲的那些战友们,回想自己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迈。于是我马上顺势引导:“嘎羧不仅仅是一头大象,更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然后再让学生去读,学生悟得深刻,读得自然也就精彩。而这节课中最让我兴奋的是收获到了学生的勤学善思。在课后习题中有一项,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以往每每走到这一项时,都会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少有人提,也鲜有人答。而今天,学生不但提了,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嘎羧要离开寨子了,为什么人们送给它的食物它不吃,却只喝了一点水?”“为什么它要亲了又亲那块礁石?”“为什么什么嘎羧死去的时候,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还凝望着天空?”等等。这些问题一经抛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大家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各显神通。学生活了,课堂自然也就活了。不足之处是本节课没有来得及读写结合,学生被激起的情感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实在可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3: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