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6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个性风采—中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的创造性”作业二答案谈一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00:2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通过学习“个性风采—中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的创造性”课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题内容: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的创造性   



在音乐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确非易事,它需要音乐教师付出极大的心血与智慧。教师要多学习、多思考、多探讨、多挖掘,不段改进教学方法,编创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只有不段更新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音乐课学生才会愿意学,课堂也会越来越精彩。

一、创造情境教学的感情氛围。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创设音乐情境。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音乐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方法,获得广泛的音乐活动经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00:32:59 | 只看该作者
答题内容:  
1、音乐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想让别人看什么,而是教师想让学生学会什么。新课程的理念与前之不同,主要是爱护学生对音乐的爱。所以先弄清楚教学的对象,明确教学的目的是上好课的前提。 如果学唱歌是主要目的,就要把歌唱好;主要的精力要放在学唱歌上,例如学唱歌曲《阿西里西》;如果歌曲表现,艺术加工是主要目的,就要在歌曲内涵的分析,表现技巧的训练上下功夫,例如歌表演《我的家乡日喀则》;如果欣赏是主要目的,就要在欣赏音乐,体验情感,段落分析方面做深入的研究,例如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所有的手段、方法、都为完成这一目的服务。手段和方法的选择,第一是有效,第二是直接。手段和方法很多,一定要选择最直接、最简捷的在课堂上实施,决不是越花饰越热闹越好。能用板书解决的就不贴纸条,能用现场出现的方法作的,就不事先作入课件中。能用教师自己当场表演的就不用其他手段代替。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手段越精练越好。当前在教学观摩中也确实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例如:多媒体课件美轮美奂;课上又有表演,又有朗诵,还有情节、有伴奏、并且都是学生当堂创作的;而教师的钢琴伴奏几乎不见了,教师的范唱也少之又少,只看到热热闹闹的课堂,却看不到学生是怎样学会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山歌好比春江水》时,歌曲中长音的节奏有些不好掌握,我将歌曲中的几处长音节奏写在黑板上,逐一边画拍子一边范唱,让学生跟着学唱,这种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并能正确的演唱。
3、真正有生命意义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师生互动的(但绝不是事先排练好的互动),是有教案而不“走”教案,有设计而随时又有即兴表演的应变过程。这样的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体现了音乐学科自身动态生成的特点。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出精彩。还以教学《苗家儿童庆丰收》一课为例,我在学习歌曲环节,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练唱歌曲,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旋律美。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最普遍、最简单的事物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只有适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的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才乐于接受,音乐课才能让学生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00:32:38 | 只看该作者
答题内容:  


一、    营造和谐的师生情感
   (一)课堂需要一位面带微笑的音乐老师
     微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人人都喜欢看别人的笑脸,何况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呢?课堂上,教师面带笑容,娓娓道来,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因为微笑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老师能更容易走进孩子们中间。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会非常认真地学习他以前不感兴趣或者困难的学科,以至于逐渐对这门学科发生兴趣。
   (二)加强教师的素质“魅力”
     作为一个音乐老师,首先应以身作则,热爱音乐,喜欢自己的职业。只有自身对音乐充满了爱,才能带动学生去爱,去喜欢。当然,老师对音乐的挚爱固然可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但是假如你自己都没有能力,又如何让学生信服呢?所以作为音乐老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会唱、会跳、会弹、会演。老师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精湛的琴艺、出色的演技,都将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吸引学生的动力。让学生从音乐教师那直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音乐的氛围,走进音乐的课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在我所教三年级中教到了《快乐宝贝》这首歌。为了让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很快的熟悉旋律,我首先让学生跟随录音机小声的哼唱一遍旋律,因为富于节奏感,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为旋律编配动作,提倡同学之间不要模仿。结果,我发现学生们都放不开,可能是不好意思跳,也可能是怕跳不好别人笑话。这时,我灵机一动,将音乐停下来,并很俏皮的对学生们说:“怎么了?你们跳得很棒啊!现在老师有个新的想法,老师想跟你们一起跳,可以跟着老师学,但对于能够自己编排的小编导给予奖励。”听我这么一说,学生们一个一个都来精神了,原来很不好意思跳的,现在也大胆的跳了起来。整堂课学生们都非常活跃。
二、 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一)学生受熏陶的直接地方——音乐教室
    良好的环境,使人们的言行在心理上起重要的演化引导作用。音乐教室中,墙壁上的精美壁画,钢琴上的几朵小花,窗前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植物,都仿佛向学生们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二)学生受熏陶的直接环境——音乐课堂
    走出语数的课堂,孩子们就像出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兴奋,音乐课上唱歌、跳舞、做游戏,他们想尽情地交往、自由地表现。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们要重新去理解“课堂纪律”四个字的含义。一堂严加管制的音乐课,学生难以自觉地去感知音乐,难以在音乐学习中营造一个和谐的内心世界,思维平平,无激情可言,更别说从音乐中体验快乐。当然课堂纪律固然重要,但轻视学生的主动参与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在音乐课堂里,鼓励学生大胆地动起来,大声的唱出来。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满足感、幸福感,从中体会到音乐的美。所以,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在课堂内则应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但是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应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这样,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威慑。两者结合,构建了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师生愉快的教、愉快的学,学生兴趣自然高涨。
三、 音乐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不能像一般知识课的教学方法一样,非常严肃地或者单纯使用灌输性方式来讲解注入,也不能像民间艺人一样,只采用一句一句地口传心授;也不能像专业音乐学校中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更不能象几十年来一直采用单纯的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了。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音乐课的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应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小学低年级儿童易用引导、鼓励、表扬等进行诱导;中、高年级则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在组织教学时,使学生产生愉悦感,激起学习的兴趣。                 
(二)乐理知识教学
唱歌是音乐艺术中最为学生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他们对乐理知识和技能训练,则不太感兴趣。我认为,如果把乐理知识和学生自身相联系学习,如通过学生的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等,教学效果就会不一样。四、运用合理的评价激励手段
许多成功的课例都与教师恰当应用激励手段分不开,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激励手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沟通师生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渐渐地不排斥课堂,促进有意义学习。                                                                   (三).巧用体态语言激励
    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时,教师如果巧妙地运用一些体态语言,往往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常规的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有以下几种:
眼神: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师要多用信赖的,鼓励的,赞扬的眼神,使学生心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00:32:15 | 只看该作者
答题内容:  


听了关于中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的创造性的专题讲座,使我感受颇深。讲座内容首先是对音乐课程标准的性质与价值进行了阐述,让我很清楚的明白了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审美,创造,社会将往,文化传承这四个方面,那么在平时的音乐课教学过程中,以及在平时学校的备课过程中,我想我就应该按照这些要素设计我的课堂,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音乐,学习音乐,在讲座中还谈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强调在以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塑造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完整人,同时让我明白,在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讲座中谈到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在这部分内容中,突出了备课的重要性,我是一位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看到不光是音乐课,其它课的老师备课的情况并不如意,和城里学校比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年年从复教一个年级,所以备课自然有时候就没有做到十分重视,和讲座中提到的“音乐教师平时的教学设计——即备课,是每天都要做的,也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基本功”这句话有一定的差距,相信只有做到这些我才能不断的进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讲座中提到,曹理老师告诉我们音乐教育观念主要体现在六个转变。我们在分析教材的时候要仔细,反复的聆听,挖掘作品内在的东西。只有很好的分析了教材,才能更好的展开备课。传授学生知识。讲座的最后,谈到音乐教学设计中要清楚教学的目的,很好的去感受本堂课要表达的是什么?意义在哪?我想这些,都是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
通过聆听,让我清楚的明白了,我在平时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更好的运用音乐课程标准,展开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同时也更清楚的认识了备课,分析教材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对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00:32:00 | 只看该作者
答题内容: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儿童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音乐中游弋。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相反,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却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半径,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和审美认知、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是我们的音乐课中不容忽视这重要的一环。但音乐活动中音乐欣赏的这一部分一直是我们老师们困惑最多的环节,不是渗透的不够没有让孩子们尽兴,就是渗透的太多让孩子们没有放开思想与手脚。所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往往过于肤浅,仿佛"蜻蜓点水,一触即飞",流于表面和形式,没有实质的内涵。有时甚至就是一种无动于衷,看起来活动过程热热闹闹,而其实孩子们的情绪体验都处于浮躁状态。我们也知道当孩子们融入音乐,进人音乐,成为音乐中的一部分的时候,他所能领悟到的音乐的美和情感的震撼便会自然生成。
  听了黄老师《蟑螂舞会》的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欣赏的乐曲在内容选择、途径手段、组织形式都表现出多元化特征。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很投入,不是浮躁的兴奋,孩子们听觉和肢体的参与在音乐欣赏活动中。
首先黄老师用故事的情景引入,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老师把音乐中感悟到体验到的情绪、想像、感动用语言表达出来,语言优美而不平白,使音乐变得美和神秘,使孩子的心灵得到了升华。
  其次是老师的采用视、听、讲、做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动作,认真地听老师述故事的情节,再让幼儿说说蟑螂的脖子、身体断掉的情形,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最后让幼儿自己根据音乐节奏、故事情节创编动作。这样孩子们的动作和音乐相融相合更好地表达了音乐。老师尊重幼儿,"以幼儿为师"。没有抹杀幼儿的不成熟性,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在活动过程中锻炼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再有是欣赏音乐的段落清晰、细化。让幼儿的思路也清晰透彻,更好的将音乐诠释,更加便于幼儿角色表演,也更加的让幼儿理解了音乐的内涵,让孩子成为音乐欣赏中的真正主人。
集体舞的现场表演,也让我惊叹不已,这些多变的队形,不仅限于音乐的表演,在平时的早操活动、户外游戏活动,也非常适宜。老师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层层递进,特别有挑战性。这不仅锻炼孩子灵活应变的能力,也让我们知道怎样的教育方法是适合孩子!
在以后的音乐欣赏活动中,我要选择适合孩子的音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孩子的兴趣。从活动中去感受孩子们的心声,让音乐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主体。让音乐真正和幼儿融合在一起,处于交融状态,使幼儿回归音乐本身,不再在音乐的边缘徘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00:31:45 | 只看该作者
答题内容:  
一、要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音乐教育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音乐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现代的教育观念体现在教学观念上要实现六个“转变”:从偏向少数拔尖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从单纯追求学科知识水准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从教育和社会脱节向联系社会的生产生活实际转变;从强化竞争的教育向以合作为基础的教育转变;从以教书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学生主体参与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从过多的统一要求向追求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转变。
二、仔细分析教材,挖掘作品的灵魂
音乐课堂教学就像一张魔鬼的床, 拿到一个音乐作品,要进行教学的话,首先要做的不是制做课件,也不是上网查找资料,而是,反复聆听原唱,反复自己吟唱。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歌曲的风格,体会歌曲的情感,分析歌曲的结构,挖掘歌曲的灵魂,寻求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道路——既找到歌曲的重点、难点、并设计教学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音乐作品与学生中间架设一道桥梁。要找到这个音乐作品中最精华、最能表现音乐形象的地方。以此来确定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尤其是那些具有地方风格的、特有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
例如《苗家儿童庆丰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地域风格很鲜明,表现了苗家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节奏具有我国民间欢庆节日的锣鼓的特点,介于这个特点并根据低年级好动的心理特点,在这节课中我安排了一个节奏练习的环节。在学节奏以前我首先和学生强调,如果不按老师的要求去打节奏,教室会很乱,违规的同学会被取消打节奏游戏的资格,表现好的同学学会了节奏类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敲桌子、敲铅笔盒、拍手、跺脚等(按节奏)。强调了要求之后,95%的学生能够作到。学生的兴趣极度浓厚,每个学生都特别投入地听着音乐,惟恐漏敲打节奏的环节。
三、清楚本课的主要目的
1、音乐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想让别人看什么,而是教师想让学生学会什么。新课程的理念与前之不同,主要是爱护学生对音乐的爱。所以先弄清楚教学的对象,明确教学的目的是上好课的前提。 如果学唱歌是主要目的,就要把歌唱好;主要的精力要放在学唱歌上,例如学唱歌曲《阿西里西》;如果歌曲表现,艺术加工是主要目的,就要在歌曲内涵的分析,表现技巧的训练上下功夫,例如歌表演《我的家乡日喀则》;如果欣赏是主要目的,就要在欣赏音乐,体验情感,段落分析方面做深入的研究,例如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所有的手段、方法、都为完成这一目的服务。手段和方法的选择,第一是有效,第二是直接。手段和方法很多,一定要选择最直接、最简捷的在课堂上实施,决不是越花饰越热闹越好。能用板书解决的就不贴纸条,能用现场出现的方法作的,就不事先作入课件中。能用教师自己当场表演的就不用其他手段代替。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手段越精练越好。当前在教学观摩中也确实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例如:多媒体课件美轮美奂;课上又有表演,又有朗诵,还有情节、有伴奏、并且都是学生当堂创作的;而教师的钢琴伴奏几乎不见了,教师的范唱也少之又少,只看到热热闹闹的课堂,却看不到学生是怎样学会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山歌好比春江水》时,歌曲中长音的节奏有些不好掌握,我将歌曲中的几处长音节奏写在黑板上,逐一边画拍子一边范唱,让学生跟着学唱,这种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并能正确的演唱。
3、真正有生命意义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师生互动的(但绝不是事先排练好的互动),是有教案而不“走”教案,有设计而随时又有即兴表演的应变过程。这样的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体现了音乐学科自身动态生成的特点。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出精彩。还以教学《苗家儿童庆丰收》一课为例,我在学习歌曲环节,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练唱歌曲,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旋律美。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最普遍、最简单的事物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只有适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的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才乐于接受,音乐课才能让学生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00:31:29 | 只看该作者
答题内容:  
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通过学习“个性风采—中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的创造性”课程,并结合平时自己的实践,我明白在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理念问题。曹理老师在她的《音乐教学设计》一书中谈到:现代的教育观念体现在教学观念上要实现六个“转变”:

1.从偏向少数拔尖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

2.从单纯追求学科知识水准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

3.从教育和社会脱节向联系社会的生产生活实际转变。

4.从强化竞争的教育向以合作为基础的教育转变。

5.从以教书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学生主体参与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6.从过多的统一要求向追求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转变。

李如密先生在《教学艺术论》中对教师的教学艺术观进行了分析归纳:

1)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2)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在于把握注意之门——学习兴趣。

3)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艺术卓有成效的重要条件。

4)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5)教学艺术植根于学生深厚的爱,是情感与情感的共鸣,心灵和心灵的呼应,个性对个性的影响。

●仔细分析教材,挖掘作品的灵魂

找到这个音乐作品中最精华、最能表现音乐形象的地方。以此来确定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尤其是那些具有地方风格的、特有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举例略写)例如《放马山歌》中的“呦!”是山歌的典型体现; 《我是草原小骑手》中的下滑音,最能体现小骑手的自豪与彪悍;《牧歌》中的“盖”、“白银”是对美丽的大草原无比辽阔的经典比喻。“爱煞人”则是草原人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的表现;

例如《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地域风格以及方言的特点很鲜明。行腔委婉,有棱有角。如果唱成了流行歌曲,就会完全丢掉了这首歌的本真。作为音乐教师,不免有误人子弟之嫌。

例如:《山谷静悄悄》一课的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就像一张魔鬼的床, 拿到一个音乐作品,要进行教学的话,首先要做的不是制做课件,也不是上网查找资料,而是,反复聆听原唱,反复自己吟唱。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歌曲的风格,体会歌曲的情感,分析歌曲的结构,挖掘歌曲的灵魂,寻求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道路——既找到歌曲的重点、难点、并设计教学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音乐作品与学生中间架设一道桥梁。

●清楚本课的主要目的

1、音乐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想让别人看什么,而是教师想让学生学会什么。新课程的理念与前之不同,主要是爱护学生对音乐的爱。所以先弄清楚教学的对象,明确教学的目的是上好课的前提。 如果学唱歌是主要目的,就要把歌唱好;主要的精力要放在学唱歌上;如果歌曲表现,艺术加工是主要目的,就要在歌曲内涵的分析,表现技巧的训练上下功夫;如果欣赏是主要目的,就要在欣赏音乐,体验情感,段落分析方面做深入的研究。

2、所有的手段、方法、都为完成这一目的服务。手段和方法的选择,第一是有效,第二是直接。手段和方法很多,一定要选择最直接、最简捷的在课堂上实施,决不是越花饰越热闹越好。能用板书解决的就不贴纸条,能用现场出现的方法作的,就不事先作入课件中。能用教师自己当场表演的就不用其他手段代替。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手段越精练越好。音乐教育的改革,并不是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准确地体现新课程理念,锻炼过硬的音乐技能,还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

3、真正有生命意义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师生互动的(但绝不是事先排练好的互动),是有教案而不“走”教案,有设计而随时又有即兴表演的应变过程。这样的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体现了音乐学科自身动态生成的特点。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出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 18: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